老年宜“半息”

2015-02-27 18:15沈栖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亨利时期识字

沈栖

人的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定位。蔡元培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人生三时期:欠债时期,幼年;还债时期,壮年;休息时期,老年。他认为:幼年时期受益于社会,欠下债;到了壮年时期,以自己的工作还债;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的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以后,就应该好好休息,颐养天年。

老年退休,从根本上说,就是结束了职业生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必朝九晚五,不必对工作牵肠挂肚,不必为完成任务整日忙碌,“退”后即“休”——休息也!精神可以放松,生活可以自由,优哉游哉,一天如何安排,随心所欲。诚如苏格拉底所说:“年轻人应该学知识,成年人应力争有所作为,老年人应退出一切事务,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奇特的是,当年在岗时,殚精竭虑,疲于奔命,总唠叨“困呵”!果真解甲归田,有的是休息时间,却又嘀咕着“无聊”。是呵,倘若整天无所事事,三餐一寝,做人也就没了趣味,生活更没了内涵,人近“黄昏”,却少了“夕阳红”。

因此我主张:老年宜“半息”。

工作、持家几十年,辛苦了一辈子,累了,休息,是老年生活主题中应有之义,但它不能涵盖老年生活的全部。老年人应该拿出一半时间来安排其他事宜。诸如:当下社区很活跃,可担任志愿者,参与社区治安、帮教、环卫、文体等活动;老年上大学也是一种时尚,可根据自己的潜能、爱好,学点知识,长点技能;老年人三五成群结伴旅游,开了眼界,也交了朋友;一日郊游,垂钓、摄影,还能吃上农家菜;老年学电脑,尚未晚矣,在电脑上打牌、炒股、玩游戏,也是一桩乐事;种草培花养宠物,当是一种“技术活”,不仅添趣,还能益智;等等。总之,退休后的老年人并没有与社会隔绝,更不是毫无价值,仍可为社会服务,为自身“设计”。当然,前提是:健康许可;力所能及;依凭兴趣;自觉自愿。

这里,不妨说一则海外轶闻,“90岁的精彩”——

亨利出生在葡萄牙,4岁时随父母到了美国。由于家庭贫困,没有上过学,很小就打工赚钱,当过面包师,干过建筑工,大半生以捕鱼为业。后来家境好转,但已到退休年龄。亨利每天用一半时间读书识字。儿女们劝他:“你不识字,不是照样把生意做得很大?”亨利说:“我不想作为文盲去见上帝。”书越读越厚,字越识越多,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此后,亨利读读写写,终于在90岁那年出版了自传《以一名渔夫的语言》。这本书已被美国小学列为阅读课本。

亨利的“半息”,成就了他晚年的宏愿。这也许是一个特例,但寻常的是,它告诉人们:老年人唯有“半息”,才能不知老之将至,保持生机和活力。

(摘自《上海老年报》)

猜你喜欢
亨利时期识字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找找看
清代时期
识字
识字儿歌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公鸡亨利
识字谜语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