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卉 梁欢 陈健
深冬,穿越寒风步入广西桂林人才市场大厅,融融暖意迎面而来,但一阵吵闹声直扑我们耳膜。
“我打过5次电话来查询档案是否从南宁转到桂林、然后开具证明,但你们一直回复‘档案未到。我查过快递档案已经到了,如果你们耽误我办理律师资格认证手续,你们必须给个说法!”“准律师”小唐正与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对峙争吵。
正在附近“潜伏”调研的桂林市人才服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桂林人才办”)主任邓晖快步走近前台,查实双方存在误解造成“硬碰硬”,他当即协调解决,使小唐满意而回。
邓晖告诉我们:“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因此,惠民生、聚人才、促就业、作奉献,是我们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的着力点,细微之处也不能懈怠。”
转型:搭建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精准配置”岗位
“终于招到合用的运营总监,感谢你为我们推选优秀人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新年的桂林“人才集市”结束后,一家知名旅游企业老总握着邓晖的手感激地说。
“如何让各类人才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邓晖精心祭出两记“妙招”,扭转长期以来桂林人才办工作的两大服务移位。
第一招——突出服务,向公益性为主转变,扭转职能移位。
邓晖调整桂林人才办的工作重心,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努力争取财政资金扶持开展公益性的促就业活动,先后组织三届公益性人才交流大会,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实现免费入场,鼓励用人单位开发岗位,为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指导、送见习、送培训、送扶持、送体验、送服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有效增长,受到企业、毕业生、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从武汉某高校毕业的小陆与心仪的单位签约成功后,兴奋地说:“人才交流大会给我们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与企业充分沟通和了解的平台,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第二招——突出“四化”,向人才优化配置为主转变,扭转主业移位。
企业服务精准化、品牌化。为满足用人单位招聘的精准化要求,桂林人才办变周末综合性人才集市为专业化的12场“行业—职位”专场招聘会,取得进场企业、求职人员、招聘效果的“三提升”;连续组织三届中高级人才预约式洽谈会,有效提高企业与中高级人才“相亲”满意度。
毕业生服务个性化、专业化。在固定原有29个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邓晖带领市人才办组织军营体验、“职在必得”电视招聘节目、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校园等各类促就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专业与用人单位匹配度、加强毕业生人才与岗位粘合力。
“桂林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美名,旅游人才集聚,我们同样要为他们打造就业平台。2013年,桂林市全面启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工作,我们更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打好人才基础。”邓晖以敏锐的政治觉悟,用心投注精力搭建旅游人才优化配置平台,将人才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融合。
桂林人才办在全市第二届公益性人才交流大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上特设旅游行业展厅,组织352家旅游企事业单位提供6504个旅游人才岗位,并在现场设立展板,解读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纲要,为毕业生和旅游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沟通纽带。人才办还以中国桂林旅游人才市场为平台,积极参与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开发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基地等活动,着力打造旅游企业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等队伍,有力支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创新: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桂林模式”
桂林有驻地高校11所,每年毕业生3万多人,就业压力很大。邓晖想:“就业、人才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如何合理‘安插、适时‘推销,让毕业生及早‘发光发热?”
创新,才是解开就业工作难题、提高服务实效“麻穴”的良方。
从2012年7月起,邓晖带领团队围绕毕业生“一个中心”,抓住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三条主线”,联动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大主体”,破解就业分散、毕业生离校便流失、政策落地脱离校园、就业管理分割、就业指导远离社会需求“五大难点”,采取就业服务一站式、职能部门一联动、创业服务一条龙、政校企学对接一平台、技能培训一体化、点线面一结合“六个一”的服务方式,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的“桂林模式”,全面提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咨询等服务项目,避免高校毕业生“一事多次跑”和“一事多处跑”的情况。
“桂林模式”横空出世,有效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同时多方开发就业渠道和岗位,形成促就业合力,扭转人社部门被动服务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局面,深受高校欢迎,得到企业、学生的广泛赞誉。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广西日报、凤凰网等2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得到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高度评价。
就业:“三大前移”打破常规见良效
打破常规,是解决就业工作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邓晖的工作常态。
“人社部门只负责毕业生离校后工作”是常规,邓晖经深入调研、缜密思考后大胆提出“时间前移、阵地前移、服务前移”工作法,将服务前移至高校、农村及企业,将服务前移至毕业生集中地,一举抓住就业工作的关键点。
建校内工作实体,跨越时空两道槛。桂林人才办在驻市11所高校设立校园工作站和创业孵化基地,将28项服务(就业见习除外)植入校园,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投资建设就业政策宣传栏,依托学校收集基础资料建立本地生源就业和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数据库,解决“毕业生离校后,就业工作对象难联络,资金和政策扶持无法跟进”的问题;同时,将桂林人才网嵌入桂林11所高校校园网,直接推送岗位信息,定期发布就业供需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就业指导课件、国家最新就业扶持政策、“一站式”服务各类申报表等,并定期组织各类促就业活动,截至2013年11月,共收集13710名毕业生的信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全方位跟踪服务。
邓晖还指导人才办与高校、企业联动,力促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方合力”,搭建“沟通无障碍、对接零距离、服务全方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首创与市委组织部、工商局、税务局、金融部门等联动,在双选会现场为毕业生提供“基层四项目”、微型企业扶持和注册、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咨询。
桂林人才办还搭起“周六人才集市+校园招聘会+大型招聘会+网络指导”的复合就业指导平台,让毕业生和企业直接对话,增进供需双方了解。
邓晖还有一个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毕业生‘鱼跃龙门。”由此,桂林人才办举办桂林首届创业创意大赛,力邀风投公司、上流企业到场,为毕业生提供从项目开发到开业指导、项目点评、政策扶持、银企融资等精准化的“一条龙”服务,力促双方合作共赢。
凭借扎实的工作、突出的工作表现,邓晖带领桂林人才办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记集体二等功奖励”“全区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广西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邓晖说:“人才是大鹏,我们用心服务,就能托起人才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