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华,殷明月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制造业信用风险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宋 华,殷明月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信用风险表现在:易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风险分布以银行为主、具有传导性、评估机制尚不成熟等方面。制造业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国内外需求疲软、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信贷规模收缩、成本上升等。从我国制造业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Z评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信用风险逐年递增的态势。从政府、银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创建自主品牌、维护汇率稳定、调整贷款结构、开源节流、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新市场等应对策略。
制造业;信用风险;Z评分模型
制造业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由于经济下行,我国制造业发展并不景气,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增加,违约概率增大。制造业的信用风险程度将直接关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利用“Z评分模型”计算分析我国制造业部分上市企业的信用风险,了解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的特征,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研究,国外一直是金融学发展的前沿,阿尔特曼的“Z评分模型”被业内广泛应用。在国内,吴军等[1]系统地介绍了测度信用风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评估模型;胡红菊等[2]也分析了我国运用“Z 评分模型”计量信用风险的可行性。而关于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的研究中,褚立国[3]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中所存在的信用风险高低问题进行了论述;万晏伶[4]和李瑞军[5]则利用相关模型对制造业信用风险进行了量化识别,并分析其成因。
2.1 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现状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趋缓,国内需求疲软,外需整体低迷,2014年12月我国制造业PMI达到50.1%[6],下跌直逼荣枯线,成为年度制造业PMI的最低值。这表明我国制造业已成为高信用风险行业。目前,很多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不仅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也较差,存在较大信用风险,如表1。
表1 2011-2014年上半年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11-2014年国内部分商业银行年报和半年报整理得出。
2.1 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的特点
2.1.1 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
由于我国制造业处在技术链和价值链的底端,生产的多是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并过分依赖出口,导致我国制造业易受到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我国这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1.2 信用风险分布以银行为主
由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规模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商业银行贷款,制造业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流向的主阵地[7]。据银行年报显示,从2011到201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制造业贷款占比大多高达20%以上。
2.1.3 信用风险具有传导性
由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受彼此之间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影响,多具有依赖性,公司信用风险违约也具有相关性。同时,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与三角债问题使得信用风险极易传染。一个公司发生信用风险会导致其他相关公司违约,继而产生连锁反应,形成信用风险传导链条,从而波及越来越多的企业,最终导致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2.1.4 制造业信用风险评估机制尚不成熟
作为传统行业的制造业,由于对其信用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违约风险的历史数据不足,因此我国信用风险测度机制尚未成熟。
2.2 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成因分析2.2.1 国内外需求因素
受经济下行影响,国民收入下降,消费水平整体降低,内需呈现疲软状态。同时,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放缓,欧元区多国2014年11月制造业PMI均低于50这个荣枯分界线,导致我国制造业外需锐减。国内外需求动力不足,使得我国大量商品滞销,资金损失严重。
2.2.2 汇率因素
在2008年至2013年,美元汇率呈下降趋势,导致人民币增值加速,降低了我国制造业在出口竞争中的价格优势,削弱了出口能力。同时,由于我国外贸交易绝大多数都使用美元结算,一旦美元贬值,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应收账款会大打折扣,大量的资金损失将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产生强大冲击。虽然2014年和2015年初美元汇率有上涨趋势,但是影响国际汇率变化的因素颇多,难以保持一个平稳的态势,所以我国的制造业企业随时受到汇率变化的威胁。
2.2.3 信贷因素
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逐渐上升的趋势,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四年来最严重的“不良上升”。因此,银行逐渐放缓放贷速度,降低放贷规模,更加注重对贷款的风险控制,甚至部分贷款提前收回。这对中小制造企业的冲击较为严重,使部分企业陷入资金困境,不仅容易产生不良贷款,甚至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企业破产。
2.2.4 成本因素
其一,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丧失。我国制造业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使得制造业进入了微利时代,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成本。其二,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在扩大生产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作,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3.1 理论背景与“Z评分模型”
20世纪60年代,纽约大学教授阿尔特曼以美国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反映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偿债能力、活跃性这五个财务指标,建立了著名的Z-score模型,最终得出Z计分函数: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票市场价值/债务账面价值;X5=销售额/总资产[8]。
按照上述模型,阿尔特曼提出了2.99和1.81两个临界值。当企业的Z评分值高于2.99时,信用风险较小,属于非违约组,而小于等于2.99时则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当企业的Z评分值低于1.81时,则企业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违约风险或信用风险较大,属于违约组。但当企业Z值处于两临界值之间的灰色区域时,Z评分模型不能肯定其是否会破产,只能表示其破产几率较大,需要其他的风险测量方法确定信用风险大小。此后,Altman研究发现,距企业临近破产的时间越短,“Z评分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较高。故可以将企业近几年的Z值算出,预测企业潜在的破产风险,以此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
3.2 样本的选取与计算
本文选取了我国制造业中15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自2009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进行“Z评分模型”的计算,再分别计算“Z值”的均值以得出制造业信用风险发展的趋势。本文选取的样本企业,行业上覆盖了食品、机械制造、能源、有色金属、电子、汽车、钢铁等主要制造业行业类别;地域分布上涵盖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地域的制造业企业;在企业质量的层面上,包括了2家ST公司和4家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公司,因此具有较好的覆盖性和代表性。具体的“Z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我国制造业部分上市企业2009-2014年“Z值”
资料来源:15家上市公司2009-2014年年报和半年报整理计算得出。
3.3 我国制造业“Z值”分析和结论
从表3可以看出,近些年违约类企业高达70%以上。其中,4支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江淮汽车、宝钢股份、三一重工、厦门钨业)自2013年起企业信用风险逐渐突出;而两家ST企业(*ST超日、ST三维)的“Z值”则一直偏低,违约风险较大。为了更好地突出“Z评分模型”的拟合效果,本文将分别计算2009-2014上半年这15家企业、两家ST公司和4家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企业的“Z值”均值,具体结果如表3。
表3 我国制造业企业2009-2014年Z值均值
资料来源:根据15家制造业企业2009-2014年年报和半年报整理得出。
对于单个企业信用风险程度的增加,Z评分模型也有较好的反映,以*ST超日为例。在2009年经综合测评,超日的太阳能产品位居世界第二,此时Z值高达10.193,财务状况良好。2010年11月公司正式上市。此后三年由于超日经营不善,且光伏行业整体发展不景气,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2013年,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和退市风险警示。2014年3月“11超日债”的违约使超日走向破产的边缘,6月公司破产重组进入司法程序。通过对公司Z值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自2010年起,Z值呈明显递减的变化趋势。并且2011年以后公司违约风险迅速增大,Z值从3.523急剧下降到2013年的0.221 2,远低于破产临界值1.81,违约风险十分严重。到2014年,评分甚至跌破0值,企业破产已经成为必然(图1)。
图1 ST超日2009-2014年“Z值”走势图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见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信用风险程度整体偏高。自2009年到2013年,我国制造业企业“Z值”整体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即违约风险或者说信用风险处于不断增大的趋势。虽然2014年上半年Z值稍有上扬,但ST和沪深300股企业信用风险依然呈上升态势,其中*ST超日下降趋势尤为明显。而且进一步发现,这种下降的趋势不是单单由业绩较差的企业引起的,业绩较好的沪深300股企业的信用风险也处于不断增大的趋势之中。
4.1 政府策略
4.1.1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政府应从宏观上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管理。首先应完善落后产能评估机制和制造业市场准入政策,剔除现有的低产能企业并阻止产能落后企业进入制造业,同时对企业实行严格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9],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质量。
4.1.2 鼓励创建自主品牌
政府应统筹制造业企业发展实力和经营状况,给予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形成民族品牌优势。
4.1.3 维护汇率稳定
我国应该适度减少外汇储备,首先应在跨境贸易中努力使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其次应鼓励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积极输出外汇。
4.2 银行策略
调整贷款结构。我国商业银行应适度增加对制造业的贷款占比,扩大贷款规模,放宽贷款标准,完善抵押担保制度,允许制造企业以知识产权和专利等多种形态的抵押物作为担保。
4.3 企业自身策略
4.3.1 开源节流
一是可以出售部分资产 以获得现金流入。从短期看,虽然会使企业一部分资产流失,但这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办法之一。二是减少现金流出。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企业高管与员工应切实做到与企业同甘共苦,努力减少管理费用等项目的支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4.3.2 产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将信息技术、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科技融入到产品的生产中[10]。重点关注半导体芯片、数码技术等领域的生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解决当前制造业面临国内外需求疲软的困境,增强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其次,把现代科学的经营方法和管理手段运用到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中,促使制造业从产品生产到企业管理进行系统化的转型升级。
4.3.3 开拓新市场
面对当前市场需求萎缩的困境,制造业企业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根据目标国家或地区的需求与制造业发展程度来定位新市场,以扩大外需,回笼资金。
[1]吴军,张继宝.信用风险量化模型比较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8):50-54
[2]李卫兵,胡红菊.Z评分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可适性的实证研究[J].青海金融,2010(2):47-49
[3]褚立国.制造业企业信用风险研究:来自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西部资源,2013(2):89-91
[4]万晏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1:10-32
[5]李瑞军.我国制造业信用风险的测度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管理学院,2012:6-17
[6]2014年1-12月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EB/OL].[2015-01-01].http://www.qqjjsj.com/zglssj/44442.html
[7]张晓玫,李梦渝.银行业市场结构与资产风险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4):83-95
[8]Altman EI.Measuring corporate bond mortality and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9(9):908-922
[9]方静,洪俊国.安徽农业小微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宿州学院学报,2014(4):7-8,39
[10]赵群,张翔,李青绵.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J].现代制造工程,2010(2):147-151
(责任编辑: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6.007
2015-01-20
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402052024)。
宋华(1963-),女,安徽六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务。
F83.42
A
1673-2006(2015)06-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