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玲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用数学思维打造数学课堂高“颜值”
马秋玲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优秀的数学课堂在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数学课堂真正依靠什么来吸引学生?数学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方式与方法,必须彰显数学学科特色,为学生思维开路,引领每个学生参与思维运动,获得思维成果,不断积蓄数学课堂的思维能量,用数学最本质的思维之美,去打造数学课堂的真正“颜值”,呈现数学学科之美,将已走远的数学拉回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因数学思维乐趣而“爱”上数学,使得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可能。
数学课堂;思维能量;数学教育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生眼中的“颜值”并不高。数学在很多人眼中是枯燥的、干巴巴的、无趣的。这在小学阶段其实已初见端倪。笔者一次与学生聊天“你喜欢数学课吗?”所得答案毫无悬念的不乐观。如何满足学生需要,打造出“高颜值”的数学课堂呢?
数学家高斯赞誉“数学是科学之王”,可见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迷人魅力。数学有其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学生一旦深入学科本质,撞见思维的光芒,就会真真实实爱上数学。学生只有体验到思维乐趣,才能提升对数学的感性积淀,进而真正爱上数学。数学课堂能够以其独特思维特点去吸引学生,这才是一堂高“颜值”的数学课堂。
如何彰显数学思维特色,引领学生展开思维运动,为学生积蓄思维能量,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后的做法是:
课堂上创设情境相当于给空间图形与数量关系穿上“外衣”,是穿上孩子喜欢的趣味外衣,还是相熟的生活外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外衣与本课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要简单明了,便于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24时计时法”,我创设的情境是:展示班主任老师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老师的起床时间6:00、出门上班时间7:10、午饭时间11:45、阳光活动时间:15:20……要求学生根据时刻,用手势或图画表示太阳的位置。这个游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直接与24时计时法关联,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融入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学生的所思、所论都是围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12时)展开。
数学源于自然和生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引入相关信息资料,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领略数学史上一些精彩故事中蕴含的数学策略与思想等。但是这样的信息呈现一定要精而忌滥,否则学生在长篇大论后除了眼花缭乱、过目即忘,真正留在头脑中的东西会少之又少。
例如,学了“比的意义”之后,教材中介绍了“黄金比”这一概念。我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图片,包括电视屏幕的长宽数据、模特人体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数据、摄影画面构图的数据、艾菲尔铁塔的第二层平台高度与总塔高……均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同时配以另一组对比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中数据进行比值计算,使学生在对比与辨别中发现并欣赏黄金比所带来的和谐比例关系和美学价值。
数学课堂需要媒体的协助,但是,如果置教学内容于不顾,有些简单或者易知的知识点,教师也用多媒体重复地演示,就会剥夺学生表达或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一些教师便于实物演示的环节也用电脑演示,弱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有些课件又太过繁杂,主次不分追求动画效果,却忽视了本质的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需要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割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进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内容光靠实物教具的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想象是达不到效果的,如果使用多媒体动画呈现圆被平均分成更多份的过程及拼合过程,就能给一部分空间想象力欠缺的学生一个思考的台阶。将实物无法呈现的细分过程展现出来,为部分学生扫清思维障碍。
课堂上需要师生间交流、学生间的讨论,但其目的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体现民主,也不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嘴来说出老师想要的话,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必要的空间与时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
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有“疑”处、有“异”处、有“益”处、需“忆”处、需“议”处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时间不足的课堂讨论是“形式主义”,不但浪费时间,影响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也无法知道学生真实的水平。所以讨论必须根据学生需要而定,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认真求证、流畅整理后才有勇气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时间的保证是必要的。
只有积蓄思维能量的课堂,才能将已走远的数学拉回学生身边,让学生真正走入数学世界,因数学思维乐趣而“爱”上数学。课堂上呈现出的最本质的思维之美,才是一堂数学课堂真正“颜值”所在。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奠宙.当心“去数学化”[J].数学教学,2005(06).
[3]肖川.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