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震
(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
我于2009年开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主任务”教学,经过近四年的实验,慢慢地,我发现:课堂“活”了,学生“乐”了,家长“笑”了……
“任务”在词典中一是指交派的工作,二是指担负的责任。本文中“任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内容或达到的目标;“主任务”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要完成的众多内容或众多目标中确立希望完成的最主要的内容或达到的最主要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主任务”教学,包含三个要素:主任务、大板块、小组学。即:在阅读教学中,一篇课文,先确立一个学习的主要任务(主任务),然后围绕“主任务”科学地搭建“大板块”设计,并在恰当的板块学习中渗透“小组学”,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全员参与、高效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活动。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主任务”教学呢?
“主任务”是贯穿“主任务”教学的魂!
实施“主任务”教学,跟“顺藤摸瓜”一个道理,关键是找准“藤”(即主任务),然后沿着“藤”,徜徉于枝叶,那么,“瓜”(即有所得)便会触手可及。
如何制定“主任务”呢?
1.指向“单元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组一组不同主题,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课文组成。每组课文,都有明确的训练重点以及要突破的难点。制定“主任务”时应首先考虑“单元训练”点,然后恰当地分散到本组的几篇课文中。同时参考每篇课文的主要特征、教材的编排意图、暗示(如,课后题)以及学生的年段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储备等,制定出课文“核心教学目标”,从而提炼成“主任务”,将“一课一得”,夯实、做大,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2.指向能力与方法
小学语文特别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地强调人文性,忽略了它的工具性,“用自家的田去种别人的庄稼”。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渗透或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篇课文主任务的制定,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需要传递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指向疑点、趣点、生成点
学生的学情怎样,学生的兴趣在哪,学生的疑惑有没,预设之外又生成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它更体现尊重学生天性、尊重学习规律,理所应当是老师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和重点关注的。当“主任务”指向学生学习的疑点、趣点、生成点,学生的主动性、内在的潜力及个性的张扬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粗线条、大轮廓的原则
教师在思考搭建“大板块”的时候,也要从“大”上做文章,即首要任务是考虑实现“主任务”主要从那几个方面着手,将粗线条找准,大的轮廓就出来了,做到简洁、明了,简约而不简单。“粗线条,大轮廓”是构建“大板块”的首要原则。
2.渗透“小组学”的原则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学习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途径是“小组学”,在“主任务”教学中,渗透“小组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1.恰当的板块
(1)有助于信息反馈的板块。
(2)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的板块。
(3)有助于问题争辩的板块。
2.恰当的展示
(1)指向明确。展示是为了突破重点、难点、疑点,是达到“主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小组展”不仅是汇报学习过程和成果,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给全体学生一个学习的“场”,感受知识的魅力、合作的能量、竞争的美好。
(2)掐准火候。需不需要展示?什么时候展示?展示多少?展示多久?都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做出准确的决断。做到既展示了“小组学”,又激发了大家的展示热情;既展示了不同的一面,又启迪了智慧;既看到了“成果”,又暴露了“问题”……
(3)展示得法。“小组展”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形式进行展示,可以派代表由一人、多人或全组展示。从主展到辅展,从站位、形式到内容等都要事先在组内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省时高效。让学生不仅能展示,还要会展示。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世斌.引领学生高效学习[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