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更精彩!
——“关注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研究”成果报告

2015-02-27 18:58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赵建康
新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生活动数学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赵建康

“动”起来,更精彩!
——“关注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研究”成果报告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赵建康

本课题从开展“数学活动”的角度,对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进行了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数学活动对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基本做法;剖析了“学习力”的内涵,倡导课堂教学渗透“三学”;遵循了儿童生命规律,提出数学活动应关注个性差异;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强调提升学习力的四项基本实施要求。

数学活动学习力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当下教学现状分析。当下课堂,教师普遍重视数学活动。但不难看出,很多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是“为活动而活动”。其具体体现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不强,缺乏深入的数学思考,学习的效率较低;内在学习的情感与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从而导致了学习的浮躁与方法的缺失,长此以往,学生难免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2.教育本质目标认识。“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才是教学的本质追求。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用不放心的“指导”束缚学生的手脚,用自认高明的方法限制学生的创造。同时由于应试的存在,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缺乏学习激情,缺失学习方法,以致学习低效、无效。

3.目前时代背景思考。时代在发展,但学习这个话题永远不会变。在这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身为教师,我们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使他们养成不懈追求新知识,不断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成为具有高效学习力的新一代公民。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关注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力研究”,就是希望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学习力的概念有个清晰认识;对如何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有个系统全面的理解。

二、概念界定

1.数学活动。数学活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结构和数学特点的思维活动。数学活动要让学生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勤于修正;数学活动要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本质规律;数学活动要体现层次性,突出数学内部的逻辑结构;数学活动要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其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数学学习。

2.学习力。学习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基础性的文化素质,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内容非常丰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力的理解也就不同。笔者认为,“学习力”就是指学习者学习的动力、能力、毅力和创造力这四者的综合体现。

三、研究目标

“关注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实践研究”,其目的就是:(1)探讨小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2)通过研究,教师能够对“数学活动”与“学习力”的内涵深入思考,系统研究、整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3)通过研究数学活动的教学策略,优化数学活动方式,创新数学活动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数学思维,快乐地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为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四、研究成果

1.分析数学活动对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意义。

(1)数学活动能大大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数学活动把单调的数学学习内容放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情境既体现数学的知识内容,又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自然会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亲切感,较好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数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课改的核心所在。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填鸭式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的时间较少,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交流,长此以往必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3)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我们认为这种教与学的过程,最好的体现方式就是在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做”数学。

2.总结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几个基本做法。

(1)创设有趣愉悦的情境是开展数学活动的保证。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这个平台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出积极的探索心理需求。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每一位老师都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的编排,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数学活动情境。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形成技能,不断发展。

(2)提出明确的主题与要求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数学活动的主题与相关任务及其活动要求极为重要。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谈话,谈话可以是启发式的引导,也可以是直接式的告之。要让学生明确进行数学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探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将怎样去操作、探索、反思?我们最终活动的目标和结果是什么?

(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开展数学活动的核心。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强调操作和积极思维是开展数学活动的重点。思维始于动作,动作促进思维。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积极的思维提供支撑。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抽象的内容不易理解或把握。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建构。

(5)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也是开展数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角色最真实的写照,应该说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就没有有效的数学活动开展。数学活动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与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活动中,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去,对学生的数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观察与引导,对学生活动的得失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要对学生的数学活动进行科学的总结与积极的评价。

3.剖析“学习力”内涵,倡导课堂教学渗透“三学”。

(1)抓住“趣学”,激发学习原动力。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激发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数学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使其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惯学”,磨炼学习强毅力。学生学业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学习毅力的强弱。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需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提升学习毅力,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毅力是习惯的结果,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磨炼了自己的学习毅力,从而提升了数学学习力。

(3)尝试“先学”,提高学习恒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4.遵循儿童生命规律,提出数学活动应关注个性差异。

(1)尊重差异,达成多元的数学活动目标。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既然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制订就要考虑到目标的多元;那么我们在组织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就要考虑到不同的要求。

(2)彰显差异,呈现丰富的数学活动方式。关注差异,不仅体现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上;要想达成多元数学活动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充分彰显差异,要让不同的学生体现不同的学习特点,呈现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呈现他们丰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一起合作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寻找最优的问题解决途径。

(3)善用差异,即时生成数学活动资源。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学习过程中他们会有不同的思考与发现,也会有独特的创造与意想不到的错误。这些差异体现在我们真实的数学课堂之中,也是学生学习过程最真实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用这些差异,让它成为数学活动时的动态资源。因为这些资源来源于学生,用他们生成的资源组织数学活动,会使课堂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5.针对小学生学习现状,强调提升学习力的四项基本实施要求。

(1)指导学生预习,学会看书审题,提升数学学习力。预习使学生在课前了解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将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指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提升数学学习力。一个人的学习称不上学习,只有与他人相互交流与合作才能实现有效地学习。只有在交流与合作中,学生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学得更好、更扎实。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合作能力的指导,在活动前要对活动提出纪律要求,活动中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讨论,讨论后要形成统一的优化方法。

(3)指导学生将数学运用于生活,提升数学学习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地,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学习过程,更应该是个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将数学回归生活的过程。教师应倡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升数学学习力。数学活动中,要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这种由学生提问的形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自己关系的密切,更能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会逐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同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猜你喜欢
小学生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