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董成双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农业科教片对提升农业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对策
李旭东 董成双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摘 要: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一直备受社会关注。目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大部门农民知识水平不高、生产技术落后仍是普遍存在的事实。随着媒体行业的发展,农业科教片的出现为提升农科学素养创造了新的可能。把握好这一机遇,对现有农业科教节目进行改进创新,将大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农业科教片;科学素养;农民
作为我国四大类科学素质建设重点人群之一,农民是数量最大文化素质偏低的群体。而农民作为农业活动的主体,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民农业科学素养是国家现代化改革与产业转型中的关键环节。影视资料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在宣传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与农业成果、普及农业知识、共享农业市场动态等方面比一般媒体更具影响力。因此,使用农业科教片对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科教片对农业科学素养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另一方面在对从事农业的主体——农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1.1 对于农业技术成果的宣传推广
我国的农村数量虽广,但分布不均匀,加上农业产业受地缘因素的影响很大,村与村之间联系甚微,并且在习俗习惯、农业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决定了地域之间农业技术成果很难大范围的交流推广。农业科教片充分利用了媒体的宣传作用与影响力,将农业知识的宣传普及和生动有趣的电视节目相结合,寓教于乐,取到良好的推广效益。
1.2 对于农民科学精神的培育
农民是从事农业产业劳动的主体,农业的现代化有赖于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科教片的播放可以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掌握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开阔视野,解放思想。鼓励更多农民根据知识的累积与技术的提高,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不是仅依靠长年累月的农业劳作经验开展生产活动。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科技化、信息化及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其科学精神。其次,农业科教片中的经营方式也是农民可以借鉴的。
首先,城乡电视频道的发展不均衡。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十分庞大。近年来的数据调查显示,农业频道数量在总体电视频道的数量中所占比重还不及1%,质量较差,相比都市频道,农业频道的节目通常制作比较粗糙。其次,农业栏目也非常少,质量良莠不齐,除了央视,基本没有农业节目在黄金时段放送,播出时间都不长,时段往往也不能占据优势。直接导致农民在对农业科教片的选择面较小。另外,我国农业科教片涉及的知识面较狭窄,内容范围太小,重合率很高。很多卫视的农业节目无论是主题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缺乏新意,也缺乏对广大农民朋友实际需求的调研与考察。有些节目内容滞后,将农业生产定位成传统的体力劳作,缺乏现代化观念,如有些农民购置了现代化机器和电子产品,但是并不会使用,也没有渠道去学习,农业科教片应跟紧时代发展,多涉及现代化设备的介绍和生产经营方式。最后,农业科教片的形式比较单一。科教片并不是单纯的纪录片,科教片可以有很多形式,如讲座、访谈、知识问答及新闻等。现在的农业科教片多数都是新闻与记录,形式大多正式而严肃,有时会给人无聊的感觉。尤其是对于一些知识水平不是很高的农民,无法理解内容,形式过于正式比较枯燥,不能足够引起农民观众的兴趣。互动类的片子较少,科教片中很少有专家学者与农民之间互动,没有互动只是单方面的输入输出易给农民带来距离感,脱离生活、脱离现实。
3.1 政府加强对农业科教片的支持与引导
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科教片的投资。农业科教片既是一种媒体节目,也是一项公益事业。高额的节目费用、稀少的投资额与优质的影片效果是相悖的。要想做好一个优秀的科教片,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者角色,给予项目充分的资金支持,以维持节目的开办与运营。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让农业科教片有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3.2 改进农业科教片的内容与形式
事先调研广大农民的需求,是拍摄科教片或节目的基础。
3.3 注重推广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通过细致剪辑和后期工作制作生动有趣的宣传片、预告片、广告,并经常播放,将片子的亮点广而告之,加深人们的印象、吸引人们的兴趣。在众多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方式,进行宣传与推广。
近几年,以农业科教片的形式对农业知识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科教片的意义值得思考。
参考文献:
[1]马宝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舆情[J].才智,2012(23).
[2]马宝妹.如何向电视新闻要故事[J].大众文艺,2012(8).
[3]高军,王慧春.浅谈农业科教电视片的编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