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瑞士与我国音乐及教育方面比较的调查报告

2015-02-27 22:14:25杨姝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瑞士音乐学校

杨姝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关于瑞士与我国音乐及教育方面比较的调查报告

杨姝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成都 610000)

瑞士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上具有独特的多样性。而我国幅员广阔,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瑞士的传统音乐有阿尔卑斯山歌、约德尔调等,音乐教育方面还有著名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体系。当两国的文化发生碰撞又会有怎样的花火闪现呢?本文从瑞士的音乐、历史等方面进行简介,着重通过论述瑞士的小学音乐教育、苏黎世大学音乐学专业,与我国的小学、大学音乐教育相比较进行浅析议论。

瑞士 音乐发展 教育比较

(一)瑞士音乐相关简介

1.地理与传统音乐

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国家,首都为伯尔尼,地理上毗邻法、德、意、奥地利等国,在地形上处于十字交汇地区,因此在文化上也具有独特的多样性。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阿尔卑斯山不光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它还与瑞士传统音乐的代表——阿尔卑斯长号以及约德尔调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约德尔调原本是当地山民、牧民传递信息或召唤牛羊的一种特殊唱法、歌曲,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无歌词,运用真假声迅速交替进行演唱的一种声乐艺术,并成为欧洲民间音乐的一项重要传统文化。

2.音乐历史概况

在瑞士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11世纪以前天主教音乐是颇有影响的,修道院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音乐中心之一。11世纪起,宗教剧在各修道院中颇为盛行,13世纪以后,受难乐出现,中古教会调式的发展与修道院中开展音乐教育有关。13~14世纪中,瑞士吟唱诗人受法国影响在各地游唱,民间舞曲大致和德国相近。15世纪后,出现一些有影响的音乐家,如格拉雷阿努斯,他将教会调式从8个扩大为12个;格莱特勒写作了大量弥撒曲、经文歌等。18世纪中,由于卢梭、内格利等人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教育的理论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及合唱队有很大发展。19世纪中叶,瑞士专业音乐开始在欧洲崭露头角。19世纪末,达尔克罗兹创造了“体态律动”训练体系,将音乐训练与形体动作结合起来,这种体系推动了现代舞的出现,对20世纪的欧美音乐教学法有很大促进,并且后来著名的奥尔夫教学理论也吸取了达尔克鲁兹的部分教育理论观点。

瑞士的国土面积虽不大,但是音乐相当普及,不仅拥有多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如苏黎世、琉森、日内瓦音乐学院等。而且业余的音乐组织也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音乐爱好者或专业音乐人在街头表演的音乐艺术。每年国家好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音乐节、音乐沙龙来推动本国音乐,从而更好的与世界音乐大家庭进行交流、融汇。

(二)瑞士与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

瑞士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秉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学校既是班主任又是任课老师,并且同时教好几门课,如数学、英语、美术等。在课堂上也会放权给学生——即课堂内容、家庭作业、课外活动甚至社会实践等等都可以由学生自己安排、决定。音乐在小学阶段属于附属学科,每周一节,且主要的课堂活动是做游戏,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正是在日常中实践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教育理论。即通过节奏或即兴音乐材料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正如高奉仁在《“乐”“乐”同源》中提到“舞曲欣赏和乐器知识的学习,没有琴,只有音响设备……教师没有介绍乐曲的内容,而是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特点和情绪”。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要在课余自费学习一种乐器,所以这也是瑞士小学生对各种乐器都很熟悉,并且国民音乐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瑞士与中国的大学音乐教育

由于瑞士在小学后实行分流制,约70%的学生在初中毕业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在文献和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有关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相对较少且比较杂乱,所以在这里主要选择苏黎世大学的音乐研究所同中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进行一些概括的比对。

众所周知,外国的学校都是“宽进严出”。在瑞士也不例外,申请报考只需要中学毕业证,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一定的音乐实践经历即可。但真正进入学习阶段,学校对语言部分的要求却很高,除了要熟练使用德语,还要通过英语考试,有些学校甚至将拉丁语也列入考核,同时鼓励学生选修希腊语、意大利语或法语。因为国外的学校更讲究实证主义。之所以要求掌握这么多门语言,是为了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献,进行深层次的专业研究。其次,学校还要求学生在主修专业的同时选修两个副业。一般选择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学生居多,主要是方便学习学科交叉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撰写论文。这就意味着在本科四年的时间中,需要学生完成二到三个专业的学习,这样便不难理解为何国外的学生通常会延期毕业了。由于瑞士应届招收的专业学生人数较少,所以大学的课堂通常是开放的,允许爱好音乐的社会人士进行学习。有些课学生没有固定教材,主要是使用手稿或乐谱,并且会非常谨慎、重视和尊重。一些课程甚至交由学生来主讲,教授会在课前提供所需资料,由学生到指定地点自行查阅,讲课结束后教授再进行补充、总结。这样便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在课堂上呈现出不一样的重点和分析视角。

结语

将两国的部分音乐教育情况进行简单的对比,并非是为了评判出孰优孰劣。当今世界尊重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发展,通过与瑞士的比较可以取长补短,帮助我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创新,使中国在发展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使学生更亲近老师,更喜欢学校,更热爱学习!

[1]宋洪娟.瑞士小学:让每个孩子自由成才[J].中小学管理,2013,(09):52-53.

[2]路飞.论瑞士教育魅力之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4(28):129-130.

[3]班丽霞.欧洲德语地区音乐学教学现状考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01):89—93.

[4]王东礼.瑞士教育的均衡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5,(04):19.

[5]刘长兴.访问北欧四国和瑞士教育的印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04):51-57.

[6]周世斌.瑞士学校的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教育,2005,(05):29-33.

[7]周谊.瑞士教育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2000,(S1):292-295.

[8]高奉仁.“乐”“乐”同源[J].中国音乐教育,1999,(03):34-36.

猜你喜欢
瑞士音乐学校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瑞士镇迷阵
奇妙学校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