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艳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陕西安康 725499)
培养小学生英语的朗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刘明艳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小学 陕西安康 725499)
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激发小学生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最终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朗读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 小学生创设情景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语感 英语语言环境
一是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这四项英语技能中,“听”是语言起步,“说”是语言发展,“写”是语言集成,而第三阶段的“读”是语言过渡,起到从口头表达到手头表达之间的桥梁作用,是一种非常独特而重要的思维动作。学生只有通过“读”,才能将语言的音和形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习得某种语言。英语教学在小学阶段开设已久,教师们却在教学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了“写”,而“听”、“说”、“读”则变成了辅助能力,成了向“写”的目标跳跃的一条架板,并在学生达到“写”的目的后,它们三者渐渐被忽略,以至于在某些学生身上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1]
朗读是把一种特定的文字体系转换为语言的过程,即从书面形式到口头形式的转换,朗读是为了发展阅读能力、培养语感,或者进行自我检查,或者读给别人听。朗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练习发音、培养语感,因此,它是英语初学者的最佳学习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坚持朗读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强小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由此可见,培养英语朗读能力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一、创设环境,示范引路,有效激发朗读热情要开展有效的英语朗读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否则,他们会在反复的训练中感到枯燥,对朗读失去信心。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如学校可以设置英语宣传栏,定期更新各种英语知识,供学生们随时学习;在教学楼走廊内、花坛中悬挂或张贴用双语书写的名言警句;学校还可以成立英语角、英语广播栏目、双语阅览室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图片、句子,或者写有英语谜语、英语小笑话等的字条,这样为学生提供无处不在的英语语言环境。
二、吸收新的理念,必须加强学习。学习包括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一定要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把学习落实到位。
三、丰富训练方式,在英语课堂上采取范读、领读、跟读、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训练方法,组织竞赛、游戏等活动;在课后布置朗读、录音等作业,开展“英语朗读小明星”、“录音朗读秀”、“英语朗读大赛”等各种活动,突出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
四、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增大语言实践量,重视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五、在英语朗读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朗读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探索学生主动朗读的课内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1)大声读
小学生对语音比较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听标准的英语,并要求他们模仿并大声的朗读,以学会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声音太小或没有声音不能称其为朗读,当然也不提倡声嘶力竭的朗读,这样会影响注意力、体力,削弱记忆与理解,极易造成疲劳,不利于持久学习。
(2)跟录音读
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生学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我和妈妈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有些家长英语比较好,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孩子模仿时存在的问题,使孩子能精益求精;有些家长虽然没有英语基础,但能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2]
(3)用“心”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道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
(4)及时读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3]
六、利用Chant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练习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朗读,不仅便于记忆,再加之小组比赛朗读、男女赛朗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爱好。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在课内课外,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它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需要平时在教学中点滴积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摸索新的朗读方法,吸引学生对朗读的爱好,让他们发现英语朗读的乐趣,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2年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年
[3]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