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2015-02-27 21:55陈海涛
关键词:品德小学生儿童

陈海涛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有乡小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9)

《品德》课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陈海涛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有乡小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9)

《品德与生活》课是对小学低段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渠道。切实转变课程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主体学习激情;多感官投入学习活动,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实施有效评价策略,提高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 学生主体 发展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是小学思品课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现行人教版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以图文形式呈现,如果老师按照传统观念教学,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照本宣科,按教材、教参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读“连环画册”,或者教师问答式教学,就难以摆脱“思品课”说教、枯燥、单调、乏味的无效、低效困境,难以落实深化课程改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切实转变课程教学观念,联系儿童生活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基本特征是: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教师务必树立“生本发展”观,立足儿童生活实际和教材案例进行教学,全面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把孩子放在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儿童生活、学习、活动之中。老师要切实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注入式的教学思想,照本宣科,教教材的教学方法。现行人教版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材图文结合,教材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促进、引导儿童结合教材案例,寻找当地校内外、社区、家庭、自然环境中类似例子,联系小学生在家庭、在社区、在学校见到的、听到的、参与的类似例子,讲故事、说经过、谈感受、评价其中的正确与错误,激发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情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利于教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笔者初步尝试了如下十种方法:1.前置性学习法。教给儿童自己先行自学教材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内容;2.讨论学习法。这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就是讨论,采取小组、班级谈论学习方法,指导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全班讨论,谈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等。3.观看法。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红色电影、自然风光片播放,激励孩子主体学习;4.收集资料法。指导孩子走进图书室、乡村阅览室从图书、报纸上搜集思想道德教育的例子;鼓励孩子从电视、网络上去搜集与教材案例相似的资料,促进儿童自主、探究学习。5.观察调查法。老师带领低年级孩子在学课间、课后观察大哥哥、大姐姐们的集体活动、学习活动、观察学校升国旗、集会活动,让孩子从现场观察关注问题、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孩子观察或调查社区人员讲文明或不文明的行为、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等活动;6.游戏法。教师设计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情境,让孩子扮演角色,“玩中学”,培养孩子分辨是非、遵纪守纪的情感,学习科学知识等;7.实践操作法。教师与家长配合,鼓励孩子结合《品德与生活》内容,动脑动手做一些探究性、验证性小实验、小制作,鼓励农村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开展饲养、种植等活动,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8.练习法。针对“立德树人”要求,让孩子当值日生、文明行为监督员。在课堂上让孩子练习正确的坐、立、书写、读书、答问、倾听、谈论交流的习惯,监督同桌和临近孩子的习惯;在课外,让孩子进行文明礼貌行为强化练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9.故事法。师生结合,师长结合,多方面搜集《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相关的故事、案例,进行讲故事、故事情节表演,开展“故事会”,让小学生在故事受到教育和启发。10.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课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点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生活、爱学习的自主学习热情。

三、让儿童多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活动是主体性认知的基础,是主体性情感的切入点。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当小学生懂得了自主学习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后,就要引导和促进小学生知行结合。例如,在课堂上促导孩子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五动”学习。激励孩子观察要仔细,发言讲话要大声,交流要主动,读书要大声,有感情,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听取别人发言,指出别人缺点要客观公正等等。《品德与生活》课上,老师要与学生心灵对话,情感对话、互动交流。对不愿意发言的孩子鼓励大胆“试一试”,激发孩子发言的信心;让一些孩子“演一演”,充当故事情节的角色,表达某一道德情感;鼓励孩子大声“唱一唱”,有情感唱响心中的歌,烘托气氛,引发学习情感;激励个别随意发言的孩子仔细“想一想”,再发言,启发孩子的思维空间;开展“比一比”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与他人对照、同榜样人物联系起来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认识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开展小组、班级“议一议”活动,培养孩子认真讨论、积极发言、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的“友善”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开展激励评价,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老师要大胆利用有效评价手段,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做人。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要遵循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要运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活动,随时调控课堂纪律秩序、教学秩序,逐步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遵守纪律秩序习惯、发言交流习惯、倾听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等。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如教师姿态评价、语言评价、微笑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策略。通过自我评价让小学生明白如何课堂守纪、如何学习、如何积极发言,做到举止文明等;再让学习小组长评价,采取给学生打加、减分的方法评价激励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抑制不良行为。最后老师对学生针对性、鼓励性评价,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对低年级的小学生主体自学能力培养,要从兴趣、方法、活动体验、评价上做细做好,对儿童多肯定少否定,多引导少指责,多启发提示少强制,就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品德小学生儿童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