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文学播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015-02-27 10:33:19徐志英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6期
关键词:感染力文学作品广播

2004 年,我的作品《光阴的故事》获省级政府广播播音二等奖;2005年,文学作品《送出心中暖暖的阳光》获得全省广播文艺类三等奖;2009年,文学播音作品《地震废墟中崛起师魂的丰碑》获省级广播节目技术质量二等奖……看着一叠叠红红的获奖证书,欣喜之余,忽觉眼前又一一浮现出当初对这些文学播音作品备稿时的全身心投入、寻找恰如气氛音乐时的纠结、后期制作时的那份精益求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在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中,文学节目是最显现播音个性特色魅力、最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让听众如临其境地体味如诗如画的文学之美、如怨如慕的心灵交流和如痴如醉的听觉享受的节目,也是最考验播音员准确把握作品情感、播音技巧以及如何让音乐渲染、烘托作品,使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节目。文学之美常常在播读中能够得到最好的表达,优美者令人陶醉,壮美者令人激昂,凄美者令人为之心碎神伤。在文学播音中,能否准确表达播读作品的内涵与情感,备稿至关重要。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决定了文学作品播音的层次划分形式多于普通播音稿件。面对文学播音作品,首先要整理层次,对其句、段进行整理,其次是找出重点,找出直接表现主题、体现目的、抒发感情、感染听众的地方,抓住动情点,渲染到位,表达自然流畅,生动朴实。

二十多年的播音生涯让我深刻领悟到,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有这样的特点:在统一的基调上,感情一步步铺垫、酝酿,在感情积累达到自然勃发的动情点时,必须抓住这个动情点,采用贴切的声音形式充分表现,但动情点的表达一定不能夸张,不能使“拙劲”。以2003年度我参加全省政府奖参评节目,获四川省广播文艺类节目三等奖的《雨中回首》为例。在对该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设想自己就是文章中的“我”,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一个女孩心底的律动,情感深处的沉吟。这份回忆,这份感情,这份所思所悟,虽不那么辉煌深刻却毕竟是印有自己特色的轨迹。“……终于在一个雨后的黄昏,我搬出了所有在我抽屉中他的信件、图册、书籍,以及属于他的每一丝,每一点,堆了一小堆在庭院的空地上。不记得那天是否有雨后的彩虹,也忽略了被雨水冲洗后的青山绿树是如何的清灵醒目。只记得依在门框的我是以怎样的悲怆和凄凉颤抖着的手去划燃火柴,雨丝轻轻飘洒,湿漉漉的风拂乱我的头发,却也一下一下地撕裂着我的心。在山边、在河堤、在路口,在所有苍白的日子里,我自语:以后的路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走下去了,我要爱惜自己。我迅速脱胎换骨,我迅速长大……”这是其中的一段,这一段也是文章的真正内涵所在,所以一般要着重处理。特别是“终于、所有、雨后的彩虹、划燃火柴、撕裂、靠自己、脱胎换骨、长大”这些词通过重音的表达体现词语的目的;播读时的二度再创作通过语调变化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低沉型的节奏进行表情达意。因为有声语言的恰当展示,准确、出色地体现了作品的思想、风格。播音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使其颇具感染力和艺术欣赏力。

既然是说播音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那就离不开音乐。音乐素养是广播文学播音的必备。无论是从地域角度考虑的国内外,还是从时代的角度去考虑的人类远古时代到现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音乐和文学一直是相互融合,浑然一体。音乐是流动的文学,文学是凝固的音乐,在文学节目的创作中,音乐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仅可以美化作品、深化主题,甚至可以洞隐烛微,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大大增强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历史不会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带来的山河破碎的震撼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作品《地震废墟中崛起师魂的丰碑》,讲述了汶川大地震中,在众多教学楼倒塌的一瞬间,一个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些许的闪念,毅然决然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的故事。文章感人肺腑,充满了大爱无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为了使这篇文章成为一个好的配乐文学作品,不仅能完美准确的表达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给人很强的听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加丰满,更加完善,更具影响,我为音乐设计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选用了地震场面的一些音效和《天空之城》作为主要背景音乐渲染作品。选用《天空之城》,是因为这个音乐带着淡淡的哀伤,在凄美中,充满憧憬、向往、奋进、不掘不挠,明知悲剧的结果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忧伤中总是带着那种不言放弃的信念,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的祭奠与对爱的呼唤。确实,在后期精心制作的过程中,当听到播音文字与这些音效和音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部完美的作品时,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是一种让你于静默中逐渐忘我的情感。所以,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可以增添节目的艺术魅力和语言表现力,抒发和渲染语言的感情色彩,弥补语言无法表述的空间。由此看来,在选配作品的配乐时,必须切合作品的内容、意境、情绪和情感。音乐有天籁之音,文学有神来之笔,广播文学的播音与配乐应该是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而言之,只要多积累、多实践,制作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饱满和充满艺术欣赏性。

猜你喜欢
感染力文学作品广播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Pygmalion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航天控制(2020年5期)2020-03-29 02:10:28
感觉了的东西才是有感染力的
心声歌刊(2019年6期)2020-01-18 09:16:56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电子制作(2018年10期)2018-08-04 03:24:48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新闻传播(2015年19期)2015-07-18 11:03:26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河北遥感(2014年4期)2014-07-10 13:54:59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