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赟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全州 541500)
聋哑学生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唐 赟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西全州 541500)
在聋哑学生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育模式,让他们熟练掌握生活中基本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把生活引入聋哑学生数学教学,促使其"生活化",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 生活与数学 学习环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数学课生活化。在聋哑学生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育模式,让他们熟练掌握生活中基本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使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聋哑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确保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材要来源于生活。数学教材来源于生活,对聋哑学生有着鲜明的教育意义。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聋哑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他们自己的数学。人们习惯地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课本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而课本提供给学生的是那些完美的数学概念和现成的数学结果,它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系统之内,学生看不到出口和入口,既体会不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体会不到“数学服务于生活”,体会不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努力创造活跃学生思维的条件。让聋哑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前提。如何使初入学的儿童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难点。学具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
如,学生对加、减、等于符号不太理解,本文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学具摆放算式,让学生很快理解加号,就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的意思;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等于号就表示左边和右边同样多;在了解加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操作边理解减号就是表示去掉的意思,同时对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也进行了渗透。再如一册《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采取的是凑十法。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建议让学生自己摆放小木棒等源自生活的教具。由于有“11~20各数的认识”做基础,学生的思维马上发动起来,把大数凑成10,加上小数剩下的,算出最终结果。在此基础上列出式子进行计算,学生毫不费力算得又快又对。通过动用感知计算,最后引导总结“凑十法”的四步骤: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所学知识也十分牢固。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具有统整作用,在游戏中,儿童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组织聋哑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游戏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大于号”、“小于号”时,我把教室布置成了海底世界,这时“游来”两条鱼,都张着血盆大口,其中一条个头很大,叫“大于”它总是向左游;另一条个头很小,叫“小于”它总是向右游。它们都很贪吃,谁多它就咬谁。向同学介绍完以后,让学生戴上数字头饰玩“比一比”的游戏。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并没有死记硬背,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结束,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美籍心理学家希尔加德曾表示:“不同智力水平的成长和生活的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我国古语也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掌握技能的决窍,数学学习同样如此,要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后,教师设计了一堂让学生模拟到超市买商品的情境,先让学生轮流担当营业员,剩余的学生轮流当顾客买商品。同学们争当“顾客”和“营业员”,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无论是“顾客”,还是“营业员”,算得都很仔细,学生感到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的学习对他们的生活有用。除此之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去超市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去书店买书和学习工具,等等,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兴趣盎然。回到学校,我要求学生将自己购物的实际情况编写出来。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聋哑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到实际操作,交际语言及独立解决问题的主法和生活本领,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兴趣,实现了教学生活零距离。
作为一名特殊学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数学教学,促使其“生活化”,还要让聋哑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
[1]陈小华.基于聋哑儿童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6)
[2]白虹.新课程理念引领聋哑学生学会学习[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05).
[3]王芳.小议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0).
[4]王小玲.关注聋哑小学数学教学,让爱从未离开[J].新课程(小学). 2013(04).
[5]季向阳.培养聋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益[J]新校园:理论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