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探析

2015-02-27 03:09:49杨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音乐艺术

杨真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阜新 123000)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探析

杨真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阜新 123000)

古人云:"闻其乐,便知其德"。在一个人的人格修养中,音乐是关键,是完成人格修养最高层次。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在"六艺"教学中,将音乐教育纳入第二,周课时仅次于礼。虽然时过境迁,但音乐教育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仍不失其重要地位,音乐教育对人心的教化作用也依然不容忽视。高职公共音乐教育课,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教育的一个平台。

高职院校 审美情趣 人格修养 礼乐育人

古人云:“闻其乐,便知其德”。在一个人的人格修养中,音乐是关键,是完成人格修养最高层次。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古圣先贤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人和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宇宙间的谐和教育。习主席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高职公共音乐教育课,正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教育的一个平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就在“六艺”教学中,将音乐教育纳入第二,周课时仅次于礼。虽然时过境迁,但音乐教育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仍不失其重要地位,音乐教育对人心的教化作用也依然不容忽视。

一、明确公共音乐课程的性质

就音乐教学课程本身而言,它含概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合唱指挥,歌表演,音乐欣赏,律动唱游,作曲,和声,音乐史学,教育教学法及各类乐器弹奏技巧等诸多科目音乐课程。公共音乐课程由于它的特殊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面面具道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所有课程,对学生进行音乐专业的强化训练。其教学目标及教育目的也和音乐专业教育有所区别。所以给公共音乐课程定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必先思考的问题之一。1,明确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2,明确公共音乐课程所必开设的课程种类。3,明确公共音乐课程的所备教材及相关的教学资料,4,因才施教,制定相关合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5,学情分析,明确在教育教学中所必须的教育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公共音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教学。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能有效的将相关音乐内容有机的融会贯通,给学生一个最好的接授音乐教育的平台,这也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点思考问题。尽管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2001年─201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全国各高校也如火如荼的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必修课等相关音乐课程。

二、认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

1.音乐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类艺术的发展告诉我们,产生最早的是音乐、舞蹈和绘画。从广阔的人文视野来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音乐本身就属于文化修养范畴。音乐文化是人类精神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与人的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独到的优势,它既有美育学科的审美功能,也有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品格的完善,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2.音乐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审美能力

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音乐教育发挥着巨大作用。音乐能够表达人们心中的感情,是人们能够发现美和体验美,故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最直接的途径。学生通过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感受、表现和享受音乐,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感情与音乐相结合,引发心中的共鸣。

3.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手段

德育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德育不能仅仅靠课堂上的说教来进行,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德育。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起到情感陶冶的作用。优美的音乐能够体现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冲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感情,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解析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课程投资不够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在提高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上都有着其他人文学科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言论归言论,呼吁归呼吁,现实是人文选修课是基础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地给学校及学生带来功利性的、实用性的效益。

2.课程设置内容不够全面

各高校音乐教师普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了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在知识点的难度上降低了,知识面的广度上大大拓宽。但调查显示,音乐基础知识、中外音乐鉴赏、音乐实践这三大类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都还不够全面。

3.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音乐课程的教学形式仍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如练习法、谈话法、讨论法、实践法等音乐艺术教育的方法很少运用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听、死记硬背的状态。总的来说,教学方法显得单一,没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师资力量缺乏

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缺乏。教师少,学生多,一个教师面对一两百个学生上课的现象并不少见,使得教师精力分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的现状分析,根据当前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实际,提出对构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模式的构想。

四、关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模式的构想

1.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结合

当前我国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质的飞跃,但鉴于我国升学、高考压倒一切的特殊国情,大部分学生被剥夺了曾有的音乐学习机会,作为未来知识群体的当代大学生的总体音乐知识仍很贫乏,音乐基本素养仍然较差。

在少数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以“准确定位、彰显特色、开阔视野、实用为上”的原则,开设一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对音乐选择的多样性,针对某些学生的特长,开设器乐、声乐课等等。

2.普及课程与提高课程相结合

无论是音乐的鉴赏,还是音乐的演唱、演奏,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开设普及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音乐基础知识体系,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初步的艺术思维能力,解决他们音乐入门的问题。

3.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

音乐课程的设置应该构建一个既有理论性又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大学生中有部分同学获得了各种音乐考级证书,他们希望在大学期间不因条件所限而剥夺音乐练习和提高的机会。这类音乐实践课程就是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而设置的,包括声乐演唱、器乐演奏、歌曲创作、电脑音像制作等。

希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不断完善,每一所高校都能重视音乐学科,完善音乐课程的构建,建立一支相适应的高素质音乐师资队伍,配套一定的教学设备,包括音乐资料库及音乐网站等,为学生提供广阔、多彩、健康的艺术和人文氛围,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1]周远清、李羡林.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三卷)[R].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C].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职音乐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纸的艺术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爆笑街头艺术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