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有效践行群众路线的探索

2015-02-27 03:09李旻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党管宣传教育领导

李旻罡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6)

新时期有效践行群众路线的探索

李旻罡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6)

中国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平稳转型,需要依靠群众路线凝聚国民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共解社会问题。要有效地持续地践行群众路线,维系践行群众路线的常态化,不仅仅在于宣传教育,更在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关键在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并通过分离的独立的监督反馈体系支撑群众路线的持续践行。

群众路线 制度 人才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变化,新问题不断涌现。当今中国已经步入经济发展关键期、社会转型深水区。面对开放竞争的世界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让党和人民的事业踏上时代的节拍,实现民族、国家的繁荣昌盛。要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实现,需要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毋庸置疑是凝聚民心民力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有效地践行群众路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任务。在新时期,有效地践行群众路线不需要秉承传统的因循守旧,而需要拓展视域去探索研究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一、加强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

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宣传教育,通过对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从认识论层面强化人民群众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主体作用,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创造中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谈到:“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1]。正是人民群众的创造劳动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要求我们正视人民群众的创造劳动。

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对党政领导干部有提示、警示作用,防范党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凭一己之见,率性而为。一旦不问群众冷暖,不闻民间疾苦就会不知民情民意、不晓民忧民愿,制定的决策是盲人摸象,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利益损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执行起来困难重重,纵然可以强力推行,但执行的过程会表现出一定的形式主义,甚至遭到群众的反对,会孤立、隔阂党群、干群关系,削弱为民执政的能力。通过宣传教育践行群众路线培养领导干部为民服务、为民执政的责任意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的、未来的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支持、拥护,弥合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表明党政高层集体的为民观念与情怀。党政高层集体希望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服务进行监督、反馈,达到决策科学,制度落实,执行有力,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不断查处的部分领导干部的腐败堕落案件与不断发生的的群体性事件折射出社会的断裂与不和谐。许多群众对改革、发展的认同度降低,党政高层集体希望通过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动员、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表明一切为了群众的目的,规约了领导干部制定决策的方式,为群众维护自己利益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把权力关进笼子提供了群众监督的依据,增强了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为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激发群众在社会建设和改革中的首创精神,自觉创新,平稳地推动深化改革。

二、践行群众路线需要科学的制度

群众路线是一种工作方法,一种指导思想,但具体的实施方法却需要考量。作为一种工作方法是无法保障群众路线有效地实施,还需要具体的制度才能保证实施,确保成效。众所周知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但是,为什么群众路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持续实施?邓小平同志在1956年5月《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已经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全党记住:如果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使我们得到成功,那末,违背群众路线,就一定要使我们的工作遭受损失,使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2]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要让领导干部遵循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并正确地实行群众路线必须进行科学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能为践行群众路线提供确切的时间、顺序表,对换届、换任的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提供了制度上的依照与依靠,防止前任群众路线,后任官僚作风。以制度为标杆是现代社会有效管理的途径。发挥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防止不正之风,才能真正弘扬群众路线,遏制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

践行群众路线是一个常态的过程,不是在遭遇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刻才践行群众路线。“一阵风”式的践行运动虽然聊胜于无,但是“一阵风”式的践行运动显而易见是缺乏制度上的支持。至今,我们有丰富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支撑,却鲜见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规定,更没有构建长效机制。缺乏对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规约,践行群众路线自然可以被遗忘,被淡化,被变通,被扭曲,可以沦为“一阵风”。只有先正制度,才能保证制度的长效机制,也才能保障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制度的制定需要走群众路线。如果制度的制定缺乏群众参与,制度也成为脱离群众的制度,蜕为虚位的制度,常常维护了制定者的意愿与利益。科学的符合民意的制度与决策才会得到有效执行,否则,纵然我们大力提倡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也依然会滋生、复活,少一点形式主义就可能多一点赢得民心的机会。形式主义现象的减少也意味着决策、制度的有效性。当前,我们有很好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信访制度,也有网络问政方式,通过现代网络途径对民意民声的收集,避免尖锐的直接冲突,寻找理想目标与决策的快速实现方式,这些制度的完善也完善了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

对于政府管理而言,实施社会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应当在某些方面施行现场办公,实现群众的现场参与和媒体监督的参与。现场办公制度无疑是有利于公众利益和公共治理施行的制度。我们党早已提出改革以党执政的方式,怎样改革?既要实现党管干部的核心理念,又要实现执政方式的转变,我们不妨在公共利益、公共领域方面,实行上级党委领导监督下的现场办公制度。对上级党委而言是避免政府管理者藏忧报喜的最好方法,也是改变执政方式与践行群众路线的结合。根据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特点,上级党委可以规定两年一次、一年一次或者一季一次可行的现场办公制度。

社会基层也需要践行群众路线,基层践行群众路线更能让群众得到切实的体验与实惠。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实现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社区自治能够防止我们政府管得过多、过死,既是民主政治的表现,也是政治文明的表现,更是群众路线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度建设,对不同层级、部门的领导干部制定相应的制度,通过具体可行的而非模糊的规定来实现、维护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增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在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没有群众的参与,民间的各种改革思想都会在地下潜流暗涌,只有引导、释放、明晰群众的意愿表达,协调群众的利益诉求,凝聚改革共识,才能构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和谐社会。

三、践行群众路线需要优秀的人才

践行群众路线可以扩大、巩固领导干部的群众基础,吸收、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使领导干部成为群众所信赖的利益实现的指路人,因此,践行群众路线需要优秀的人才来引领、团结群众。践行群众路线不仅按既定的制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处理及时、高效,并有预见地防范未来的困境与危机,才会纾解社会问题导致的不良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缓慢、平庸、消极地处理社会问题可能激化社会冲突,只有时不我待地解决社会凸显的危机,避免社会冲突和伤害的扩大化是治理社会公域的必然要求。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解决人的问题只有依靠人。优秀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中游刃有余的能力可以变危机为转机,实现峰回路转。如果优秀人才被排斥在党组织之外,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的合法性将受到质疑与威胁。践行的过程是展示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过程,也是暴露领导干部自身缺点的过程,因此,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制度,更需要人才,需要从群众中选拔人才。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邓小平同志预见了人才的作用:“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3]党组织是吸引吸收人才的组织,对于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入党,可以成为人大、政协代表,甚至可以推荐担任政府部门领导,通过吸引吸收群众中优秀分子的加入,也是吸收人才的群众路线方式,可以缓解近年来颇受社会普遍关注的阶层固化问题。

我们有“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干部路线。党管干部需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竞争选拔机制能体现人才选拔的民主性、公平性,让群众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媒体舆论监督贯穿到选拔人才的全过程,通过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真正选准人、选好人。竞争选拔机制能保障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不断显现,并不断吸收其加入党组织,促进党群协调互动,赢得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赖,群众的支持与信任是执政之源、执政之基。优秀人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愈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成为政治核心和支配力量,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了党的社会治理能力。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最终表现为用好人才,也是党的职责所在。“聚天下英才而用”应是党集聚人才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使用人才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通过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等原则,我们就不会用好人才,甚至出现庸人当政、懒人当政,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无法发挥优秀人才对社会的贡献。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发现人才的长处,做好人才登记工作,并进行专业分类,以备急时所需。培育人才造福于民的价值取向,遵从为民谋利的目标,因势利导,组织好、协调好社会变革转型产生的新问题。通过选拔人才,任人唯贤,兴利除弊,也能有效地解决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官僚制具有分工准确、高效、非人格化的管理等优点,成为社会管理中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的最优组织形式,但官僚制也有僵化保守、墨守成规、对人性的伤害等不足。官僚制在社会管理中容易出现精英主义思维和官僚主义作风。官僚主义会割断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血脉相连,使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客观实际,导致党的群众路线虚化、退化。要防范群众路线的虚化、退化,在用好人才的基础上,提高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广泛性,形成一种领导干部与群众上下结合、党内党外结合的民主互动的决策模式。

党组织持续地吸收选拔任用人才,做到吐故纳新,实现人才汇集的与时俱进,常纳常新。这些常纳常新的人才通过践行群众路线更能在公共决策与执行中体现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

四、践行群众路线需要监督反馈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制度的落实。通过制度的实施,过程的监督,结果的反馈才能检验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公开,群众才可能参与监督、进行反馈评价;不公开,任何好的制度都可能被束之高阁,无法进行反馈评价,而任何个人或者集体的自我评价都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可能。公域的治理需要制度公开,措施公开,监督公开,不仅有党政机构的监督,还需要群众、媒体参与的监督,这样的监督反馈就是走群众路线,也是对践行群众路线的监督反馈。通过践行群众路线,群众参与公共领域的监督反馈,以权谋私、贪图虚名、追名逐利的领导干部会暴露无遗。

上级主管部门或上级党委需要通过及时的反馈来评价、考察相关领导干部的决策、举措与绩效。实施有效的监督需要一种“管办评”分离的制度。我们提倡避免以党代政,需要党政分开,并一直探索党政分开的途径,在分开的同时又要实现党管政府。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体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党政分开的方式,通过“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对干部选拔任用负责,依照制度实施监督,通过现实走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路径开展调查研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公正的奖惩。通过干部、人才的选拔任用,决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进行公开的监督,可以规避干部漠视、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结语

群众的作用不能被轻视,被漠视,更不能被孤立。群众参与制度、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参与人才的选拔任用促进了群众路线的践行,践行群众路线不再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层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选拔任用人才,注重公共领域、公共政策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观念,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的了解,对社会问题对症下药,让人民群众各得其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让党、群众、人才三者有机统一的关系得到新型发展,通过党群互信、互动、互助,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平稳转型,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5页.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1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李旻罡(1968~),男,四川苍溪人,绵阳师范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管宣传教育领导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声音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