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燕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提高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李凌燕
(南涧县宝华镇中学 云南南涧 675706)
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探索和思考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初中化学 化学元素 化合物 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标准(2011)》)指出:“化学元素论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元素,这是和其他自然学科最大的不同之点,也是化学启蒙和化学前沿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化学启蒙阶段,化学元素观是应当始终给予关注的核心概念。初中阶段要求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由此可见,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元素化合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因此,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准(2011)》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在教学中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等。
《标准(2011)》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启蒙教学,学生有好奇心理,但对化学知识和原理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生活知识和自然现象,需要通过初三年级一学年的教学走入化学知识的世界中,不断去认识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和原理。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笔者在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化学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爱好化学、想学化学的心理,尽可能进行展示实物、挂图、模型、列表归纳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有重要的作用。如教学Q2、H2、CO2、酸、碱和盐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先让学生观察物质,再指导学生分别探究,并对相类似的物质进行异同对比。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理解和记忆,掌握知识就比较牢固。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点虽然“多而杂”,而且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但它们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联系,教学中必须注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主要包括性质、存在、用途和制备等方面,这些知识中性质是主线,从性质可以判断物质存在的状态,决定制取、鉴别和用途。因此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质这条线,讲清各种物质的性质,并且有目的、有意识的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按内在联系考虑问题的习惯。例如教学Q2、H2、CO2等物质时,就着重讲清这些物质的性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这些物质该如何制取、怎样收集,如何鉴别和具有什么用途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的开阔,以后只要知道物质的性质,就可以分析得出该物质的制法、鉴别和作用。
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还要充分注重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各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相似、相反的因素,进行比较、推理、判断和归纳,使前后知识贯通,新旧知识呼应,随着教学的进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就联成“网”,而不再是一些孤立的“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理解知识,联系起来记住知识、记忆也更为方便,而且知识也变得系统化、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是用金属单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的,同时金属单质可用镁、铝和铁代替锌,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进行制取,那么是否还有其他代替物呢?酸是否可以用浓酸呢?这些问题由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局限性,现在可不向学生解释,只有把问题留下等学到酸的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后,再来向学生进行解释,这样学生对这些问题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教学材料中多而且分散,教学某个知识点时,学生是容易听懂和接受的,但却容易遗忘和难以记住,甚至是相互产生混淆。特别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课堂上学习为主,课后对所学知识不去归纳小结和进行记忆,这样分散的知识点就更容易遗忘。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和方法,使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归类和分流化,使学生方便记忆掌握和产生联想,归纳小结和总结复习是通常采用的复习方法,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当学完某个章节的内容后,对照章节内容涉及到的知识采用列表和图标等形式进行归类、对比小结,学生通过这个小结就可以了解和掌握这章节所讲的知识内容;当学完几个章节或所有章节内容后,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分块串联起来复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这样各知识点就不再孤立和难以记忆了,而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学生记忆起来就更方便了,而且有目的的精选一些题型配套进行综合训练,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钻研课标和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资料
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