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常态下“绿色黔南”建设

2015-02-27 10:00文丨韦成波
当代贵州 2015年11期
关键词:黔南黔南州绿水青山

文丨韦成波

黔南州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新型城镇带、生态旅游带,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建立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努力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

黔南州力争用三年时间,让大地绿起来、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图为“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现场。(何志星/摄)

201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黔南州甘溪林场考察时,明确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点赞”都匀毛尖:“我知道贵州的都匀毛尖,毛尖茶味道一般比较清淡。”并作出“把都匀毛尖茶品牌打出去”的指示。习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指示为黔南州搞好生态建设,实现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

黔南州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实施创新型驱动、开放型后发赶超、“一圈两翼”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按照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绿化宜林的荒山荒地,让黔南大地绿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山地经济强起来。

为此,黔南州大力推进“绿色黔南”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巩固提升全州生态优势,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带、新型城镇带、生态旅游带,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管理制度,建立保护森林资源长效机制,努力构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

实施“六大绿色工程”守住“两条底线”

围绕“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黔南州将大力实施绿色城乡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绿色通道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绿色水域建设、绿色屏障保护“六大绿色工程”。

按照“绿化、美化、靓化”的要求,黔南州大力实施县(市)城区、乡镇、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城乡建设工作。预计到2017年底,全州县(市)政府驻地建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绿化广场,实现城镇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城区街道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城区干道绿化带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建设一批园林式居住小区,新建住宅小区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30%,旧城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得低于总用地面积的25%。其中,到2016年底完成县(市、区)政府(管委会)驻地规划区内、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镇(办事处)驻地规划区内各类绿地和工业园区规划区内的绿化美化工作,并确保到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预计到2017年底,黔南州将完成48万亩人工造林、45万亩封山育林、力争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退耕还林58万亩;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大力实施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完成县(市、区)政府(管委会)驻地规划区外围和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镇(办事处)驻地规划区周边可视范围内林业用地造林绿化;完成主要河流沿岸、水库四周和重要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围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黔南州积极主动处理好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推进山地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培育茶叶、刺梨、无患子、木本中药材、经济林木等特色种植业,打造生态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特色产业。力争到2017年底,全州茶叶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值达80亿元以上;刺梨种植面积达50万亩、产值达55亿元;无患子面积达25万亩,产值达5亿元;全州林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遵照“最美高铁(高速)·美在黔南”的建设要求,黔南州将重点围绕贵广高铁、厦蓉高速、贵新高速等交通主干道及国道、省道和县、乡、村公路组织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预计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州内铁路、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和植树造林工作,基本实现 “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建设目标,把境内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建设成为“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展示窗口。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恢复”的原则,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工程建设。预计到2017年底,完成废弃矿山,尤其是公路、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废弃矿山的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在2016年前完成铁路、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废弃矿山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工作。

围绕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整治挤占河道、向河道倾倒垃圾、排放工业污水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进绿色水域工程建设。预计到2016年底,挤占河道、向河道倾倒垃圾、排放工业污水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扼制;到2017年底,全州中、小河流水质、水体景观得到明显提升。

此外,建立健全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森林防火管理、全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公益林补偿配套、服务发展的林地征占用管理审核、林木采伐运输加工管理八项制度和机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大力实施绿色屏障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体系,确保州内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特别是天然林、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建设生态之州林业责无旁贷

黔南州实施“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贵州”建设的具体措施,是推进“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力推进黔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此,黔南州委、州政府成立“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推进行动计划建设工作。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兼顾、集中使用”原则,大力整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转移支付资金、林业工程、水保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确保 “六大绿色工程”建设投入;2015年至 2017年,州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绿色黔南”工程建设以奖代补经费,要求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专项经费,在国家、省生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经费中安排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六大绿色工程”,确保工作顺利推进;采取资源开发提取、碳汇交易、冠名造林、股份造林、项目开发、招商引资、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拓宽造林绿化工作筹融资渠道;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培育植树造林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经济林木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造林绿化奖励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造林绿化成绩突出的单位或农户给予奖励。

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相结合,政府引导和农民意愿相结合,本地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茶叶、刺梨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经果林、珍贵用材林、观赏花卉苗木等产业;引导发展林药、林菌、林菜、林粮等林下种植业和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按照布局区域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实行以耕代抚,推广“以短养长、立体开发、循环利用”种植模式,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在“六大绿色工程”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植树造林,以营造景观林为主,着力打造景观长廊、绿色小城镇、花园式园区。造林苗木选择乔灌草相结合、花与果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突出季相特点,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特色景观。增加常绿阔叶树、彩叶树比例,使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冬季色彩不再单调。每个县(市、区)、每个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部位都设计、打造一些标志性景观、景点,建设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宣传活动,总结成绩,树立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推进“绿色黔南”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常态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黔南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目标、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时刻铭记的重托,黔南也正在坚守“两条底线”的道路上、在后发赶超的征途中实现绿色蜕变。(作者系黔南州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黔南黔南州绿水青山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春日花田映红颜
绿水青山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