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晗
当我们驱车五个小时由西宁奔往德令哈,连绵的祁连山渐渐白起来,作为前文学青年的我,脑子里也泛起思恋、离愁、孤独,各种缠绵的情绪。德令哈,除了海子那首给过我无限遐想的诗,这个地名之于我陌生得没有任何一丝概念。
将青春年华全部洒给柴达木的张孝生,也是“探秘柴达木”系列活动的发起人,我们都管他叫张哥。他说,德令哈在蒙语里即是“金色世界”的意思,2.7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藏着无法估量的石油和矿产资源。而三条大河巴音河、巴勒更河、白水河以及四个较大湖泊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也成就了德令哈“戈壁绿洲”的非凡地位。一路上,藏族司机孟柯以无比骄傲的口吻对我说:“住德令哈的人幸福感都特别强,年轻人工作五六年一般都能在市区买套房。”一瞬间,我作为前文青的愁绪、对海子笔下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的怜惜,全都转换成了对自己的工资条、对北京莫名其妙的房价的恼怒……
初雪过后洁净的德令哈以满城闪耀的霓虹灯和新鲜的烤羊腿迎接我们。我埋头猛吃,沉醉在辣椒孜然的迷香中,再也无心追寻海子的足迹。
“深入柴达木所需要的除了胆识和智慧,还得要有一双懂得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老驴张哥在出行前对所有队员说的话。张哥说,这次即将考察的大岩壁,正是他在2013年夏天无意中发现的。那是他从团结山(祁连主峰)和哈拉湖开车回德令哈的路上,有一个地方叫四方山,因为方方正正的山形而得名,出于好奇,他往山顶爬了一段,抬头南望远远的看到一排大岩壁高耸入云,目测了一下,距离约在60公里开外。
能在这么远的距离清楚地看到岩壁,其山体之大一定超乎自己的认知。带着强烈的好奇,张哥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回到德令哈后,他询问了一些经常出入柴达木的朋友,对于这块岩壁,所有人都表示未知。较真的张哥开始自己在谷歌地图上做攻略,第一次探路是由当地牧民带路,从德令哈蓄集乡南边穿越蓄集峡谷,崎岖行车20公里直至无路,只有蜿蜒的羊肠小径,小道边就是深达百米的悬崖,牧民称之为“推马崖”。
柴达木大岩壁(暂定名)位于德令哈市蓄集北峡谷十字拜勒其东25公里,海拔5234米,经过初步探测,岩壁垂直落差超过500米。
这里的山地两侧为草原,中间山脊突起,牧民冬夏放牧转场时,偶尔会在羊肠小路相遇,山坡陡峭,且只能过一匹马,两马相遇进退不能,于是当地牧民约定俗成,将年纪较大的马匹推下悬崖,给另一匹让路,这正是“推马崖”的来历。而如何判断两匹马的年纪大小呢?蒙古族人会数马的牙齿,谁的牙齿多谁就是高龄马。这个以生死让路的规则无疑是残酷的,另一方面也证明,想要选择这条路通往大岩壁看来行不通,绕道探路是不二选择。
有了第一次探路的经验,之后又经过多次谷歌攻略,历经几番夜半迷路、深夜抛锚、沼泽陷车,终于张孝生和朋友们在第三次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大岩壁一睹真容。
柴达木大岩壁(暂定名)位于德令哈市蓄集北峡谷十字拜勒其东25公里,海拔5234米,经过前期初步探测,岩壁垂直落差超过500米,是目前国内已知海拔5000米以上垂直高度最大的岩壁。
这一次,来自全国十余家专业户外媒体以及从全国数千名报名者中甄选出来的六位志愿者,跟随登山爱好者罗静一起,参与了这次柴达木大岩壁探索活动,共同揭开了中国第一大岩壁的神秘面纱。
凌晨5点,德令哈还熟睡在星空下。我们一行五辆越野车鱼贯驶出市区,短短二十几分钟,柏油路已经驶到尽头。司机停在第一个路边,在已经被积雪覆盖的第一个垭口抛撒风马,祈求我们的大岩壁探秘之路能平安顺遂。
站在这个垭口,鱼肚白中的德令哈还清清楚楚 ,很难想像离公路和房屋这么近的高处就是高山砾石带和冰川,沉落下来的漂砾上还晾晒着冰川的擦痕。司机都是喜欢玩车的藏族人,柴达木前前后后也穿越过好几次,但这次去往大岩壁的路也都是第一次走。
柏油路之后没多久便是牧民的摩托车道,不过身处茫茫戈壁,路的概念早已经被隐去,只要认定方向,一直往前开就是了。不过此时路面积雪已经越来越厚,放眼望去,山是白的,莽原是白的,只有一座座兀地拔起的岩壁和成群结队的岩羊是黑的。
茫茫戈壁,路的概念早已经被隐去,只要认定方向,一直往前开就是了。
水天一色的托素湖。
在习惯了白色世界和对车辆视若无睹的野生动物之后,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对抗颠簸这件事上。尽管司机们都有着丰富的野外驾驶经验,但在这么厚的雪地行驶对他们来说也绝非易事。就在穿越第二条冰河时,我乘坐的最后一辆车突然遭遇了冰面坍塌,越野车的两个后轮完全掉到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掉进去的也不是前轮,在前车拖拽和我们的猛推之下车最终被解救了出来。
经过两天积雪路面的艰难接近,夜宿牧民临时住所,第二天下午大家终于在队长罗静的带领下到达了距离岩壁根部几百米的位置。由于雪太深,很难再近距离接近,但大家也采集了大量的图像、视频资料。
细节照片显示,这是一座花岗岩大墙,它不仅有着美妙绝伦的山形,同时可见岩质十分稳固、裂缝系统发育完整,此外还有不少对攀登者极具挑战性的冰岩混合沟槽。张哥介绍,谷歌地图显示,柴达木大岩壁附近,还有三座海拔5000米以上岩壁,据了解,柴达木盆地干旱少雨,攀登季节极长,冰雪消融后岩壁的接近性也十分可观。排除海拔因素,这里将会是一处十分适合开展大岩壁传统攀登的胜地。
虽然未能完全靠近大岩壁,但我们也在艰难中探寻了一条接近之路。基于这次探索获取的资料,海西州旅游局随后将针对这座大岩壁开展全国性的征名活动,并将在今年开启首登。
而比接近大岩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所有媒体和户外爱好者都更加直观地了解、认识了柴达木不可估量的户外运动资源。被昆仑山、祁连山与阿尔金山所环抱的柴达木盆地,汇集了除海洋以外的几乎所有已知地貌,这里既有冰川、雪山、岩壁、峡谷也有雅丹、丹霞、高山草甸、湿地、沙漠,同时内陆河流、咸水湖、淡水湖也在此汇集,而柴达木盆地内的动植物资源更是丰富多样,且大多不为外人所知。
也正由于柴达木盆地内极端丰富的地貌特征,这片土地不仅非常适合开展自驾、徒步,也会是攀登、自行车越野、滑翔和其他山地运动的理想场所。
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初步测定,岩画的创作时间是北朝后期和隋唐时代。岩画制作技法精致,绘制风格独特,表现内容广泛,包括动物、人物、狩猎、放牧、植物、舞蹈以及性爱等方面的内容。岩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极高的学术意义,弥补了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而造成的文物、文献史料不足的缺憾。
托素湖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部,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境内。托素是蒙古语,即“酥油湖”的意思。托素湖是典型的内陆咸水湖,湖的周围全是茫茫的戈壁滩,气温较高,湖水的蒸发量很大,水中的含盐量增高,水生动植物和浮游动植物也很少。托素湖湖面辽阔、湖岸开阔,无遮无拦。风平浪静时,湖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蔚为壮观;天气变幻时,湖水浪涛汹涌,浪花飞溅,拍岸有声,动人心魄。
外星人遗址就坐落在托素湖南岸,远远望去,高出地面五六十米的黄灰色山崖有如一座金字塔。在山的正面有三个明显的三角形岩洞,中间一个最大,离地面两米多高,洞深约六米。洞内有直径约40厘米的管状物,洞口之上,还有十余根直径大小不一的管子穿入山体之中,管壁与岩石完全吻合,好像是直接将管道插入岩石之中一般。这些管状物无论粗细长短,都呈现出铁锈般的褐红色。在湖边和岩洞周围,散落着大量类似锈铁般的渣片、各种粗细不一的管道和奇形怪状的石块,有些管道甚至延伸到烟波浩渺的托素湖中。
“探秘柴达木”是海西州政府推出的一项长期系列性探险活动。活动立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着眼青藏高原环柴达木地区不为人所知的自然资源、山地户外运动资源、旅游开发资源、赛事活动资源,进行探路、勘察、体验、记录活动。在探线环节,队员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实时记录线路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人文特点、动植物现状等资料,对线路进行全面科学的认知。探线后汇总整理资料,建立相对完善的自然资源数据库,为后续户外运动的开展、旅游资源的开发、科学可持续的运营提供真实的、完善的数据资料和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