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鹏,周 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足医院心内科,重庆 402360)
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C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1],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心房颤动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与房颤的发生发展、自我持续和复发有关[2,3]。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种细胞应激反应的生物标志物及细胞内源性保护蛋白[4],而胱抑素 C(Cystatin C,CysC)作为一种分泌型蛋白,参与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过程[5],但两者与房颤的关系尚无定论。本文研究拟通过检测老年患者血清HSP70及CysC水平,探讨两者水平与房颤发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老年慢性房颤患者10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排除标准:①年龄<60岁;②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根据持续时间,房颤组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及阵发性房颤组(A组,28例)、持续性房颤组(B组,31例)及永久性房颤组(C组,41例)。对照组为同期于我院就诊的年龄、性别匹配的非房颤老年患者55例。
1.2 房颤定义: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房颤发作时间通常小于7d,多为自限性。持性房颤(persistent AF):房颤发作时间一般在7d以上,多不能自行终止,需应用药物或电复律终止。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房颤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难以复律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律。
1.3 血样采集:所有入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4mL(EDTA抗凝),以3000r/min离心15min,微量移液器取上清,-80℃保存待成批检测。
1.4 实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SP70浓度,试剂盒为Uscn产品,购自上海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灵敏度0.1mg/L。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s表示,分类变量采用率表示,多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SP及CysC与房颤的相关性并计算回归系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z相关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临床资料:房颤组与对照组基础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房颤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表2 房颤组与对照组血清HSP70及CysC水平比较±s)
表2 房颤组与对照组血清HSP70及CysC水平比较±s)
注:A组阵发性房颤,B组持续性房颤,C组永久性房颤组。*与A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 P<0.05
组别 n HSP70(ng/mL) CysC(mg/L)房颤组100 16.07 ±6.28 1.22 ±0.48 A 组 28 14.91 ±4.73 0.98 ±0.29 B 组 31 15.65 ±5.27* 1.12 ±0.32*C 组 41 17.86 ±5.05**# 1.30 ±0.34**#对照组 55 13.55 ±5.73 1.01 ±0.44 t 2.758 2.638 P 0.0148 0.0081
2.2 血清HSP70与CysC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血清 HSP70(t=2.785,P=0.0148)和 CysC(t=2.638,P=0.0081)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组患者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分为阵发性房颤组(A组)、持续性房颤组(B组)及永久性房颤组(C组)三组,结果显示:B组与C组血清HSP70和CysC水平均高于A组(P<0.05)。C组HSP70及CysC浓度最高,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Logistic回归分析:将房颤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除外其他混杂因素对自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血清HSP70和CysC是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见表3)。
表3 房颤组与对照组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HSP70与CysC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组患者血清HSP70与CysC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研究调查显示中国AF患病率为70%,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6%,而年龄超过75岁者发病率高达10%以上[6]。房颤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房颤的触发因素,包括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或心动过缓、房室旁路和急性心房牵拉等。二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7]。然而,其确切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最近研究发现,炎症通过氧化应激影响心房组织重构和电重构等房颤病理生理的重要过程,从而影响房颤的持续和复发[8]。一方面,心房细胞及间质的炎症使心房肌细胞发生钙超载,引起心房肌细胞凋亡,而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参与清除凋亡的心房肌细胞,导致心房肌纤维化发生组织重构,心房扩大及收缩功能减低进一步促进房颤持续,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炎症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引起钠离子通道改变,导致心房规则、有序的点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造成心房、心室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丧失。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根据分子量大小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不同,将其分为HSP90、HSP70、HSP60及小 HSP四个家族,HSP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细胞凋亡、协同免疫等作用。HSP70家族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非应激状态下以单体形式定位于正常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而不与HSP基因上特异DNA片段-热休克素(heat shock element,HSE)结合。当细胞受到炎症刺激时,HSP作为启动子与HSE结合,从而启动HSP70转录过程。本研究发现,老年慢性房颤患者血清中HS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之前Manda等[9]研究结果一致。
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1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机体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持续稳定地产生,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降解。最近研究发现CysC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而CysC水平更有效地预测了老年人群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风险。本实验结果表明老年慢性房颤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并与炎症因子HSP70存在强相关性,两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其可能作用机制如下:①HSP70具有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应激活化蛋白激酶活性及抑制促凋亡基因表达的作用,CysC协同HSP70共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②炎症反应刺激HSP70mRNA表达增加,HSP70通过分子伴侣功能修复并维持受损蛋白结构的稳定性,保护心肌细胞,进而延缓心房组织重构。③HSP70还可抑制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开放,延缓心房电重构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④房颤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激活致早期肾功能损伤,血清CysC浓度明显升高。
[1] Takahashi N,Kume O,Wakisaka O,et al.Novel strategy to prevent atrial fibrosis and fibrillation[J].Circ,2012,76(10):2318~2326.
[2] Lappegard KT,Hovland A,Pop GA,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in inflammation in disguise[J].Scand Immunol,2013,78(2):112~119.
[3] 陈立媛,严华,陈湘桂,等.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对心房纤颤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4):596 ~597.
[4] 潘宴情,陈鑫.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及心肌热休克蛋白27/60/70的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医学,2008,4(36):260~262.
[5] 张美华,徐清芳,杨敏.B型脑钠肽、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4,11(35):167 ~168.
[6] 赵燕霞,王蒙琴.心房颤动与炎症[J].医学综述,2012,9(18):1303~1305.
[7] Woods CE,Olqin J.Atrial fibrillation therapy now and in the future:drugs,biological and ablation[J].Cir Res,2014,114(9):1532 ~1546.
[8] Jacob KA,Nathoe HM,Dieleman JM,et al.Inflammation in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J].Eur Clin Invest,2014,44(4):402 ~428.
[9] 杜爱玲,季泰令,刘建立,等.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变化及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J].临床合理用药,2011,2A(4):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