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高职学生就业观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研究
陈雪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广西钦州 535000)
文章通过对广西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学校就业指导情况、区域经济特色的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在高职学生就业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观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对接策略。
高职学生 就业观教育 区域经济 对接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与变革、高校扩招人数继续攀升导致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高职学院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如何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强化高职学生的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走上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1.广西高职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就业观是一个人对各种不同职业的认识和观点,是对选择职业、确立人生发展目标的基本态度和指导思想,是对自主开拓和创立业绩的看法和意向。笔者对广西1000多名高职毕业生就业观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就业观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定位不明。许多高职生对自己将来在社会上的职业定位比较模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情况、社会地位、就业范围不太清楚。所以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无所适从,要么盲目从众,要么仅根据收入和地域来择业,于是出现大学生盲目涌向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的现象,从而导致就业矛盾突出。
(2)就业期望值过高。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相对较低的知识层次和技能型的学业特点,过高的估计自己,把择业的目光首先放在高薪企业或条件舒适的单位。也有人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热门”专业,需要的单位多,供不应求,不愁找不到单位,不愿意到条件艰苦和边远的地区去锻炼。
(3)自主意识缺乏。当前就读的高职生都是9O后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来没有过劳动挣钱、创业的艰辛,所以对择业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有的高职生有较严重的依赖思想,想依赖父母、亲友托门子,找关系,给自己找个好单位;有的依赖学校的安排。如果没有得到安排就怨天尤人,不知道自我择业,更不知道去自我创业。
2.广西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现状分析。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各院(系)为主体,校院(系)两级职责明确、上下贯通的就业工作指导服务体系。设立专门就业指导部门,各系设置专职就业干事;建立就业专题网站,开设就业指导课厂编制毕业生就业指导、政策宣传手册,并举办专题讲座和报告会、政策宣传活动周、邀请企业精英人士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毕业生掌握就业必备知识。
自治区党委、政府去年在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及复杂和肩负改革发展的艰巨的任务,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党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整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决策部署,主动有所作为,综合施以策略,攻克难关,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所进步。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5672.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335.60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925.16亿元,增长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4%、46.8%和3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60.2%和33.4%。
1.北部湾区域经济的日渐发展,为高职生提高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的舞台,高职生逐渐转变“宁要都市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的错误观念。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根据预测,201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为高职生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国家对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提供了很多优惠的政策,使得广西高职生逐渐转变就业观念,就业区域选择发生很大变化,原来趋向东部沿海的大都市发展的就业意向逐渐向北部湾经济区转移。
2.广西各高职院校与北部湾区域经济保持密切的联系,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各高职院校的特色日益明晰。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主动服务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共育高技能人才、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引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去。其他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都能很好地与地方经济互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独特的校园文化,造就了学生就业观鲜明的职业特色。
1.从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产生的动因和发展的轨迹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所在地区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除了培养学生具有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要根据北部湾经济区域的功能定位及产业特点设置、调整专业,根据区域人才规格需求和技术发展实际确定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高职学生就业的核心岗位,分析核心岗位对应的核心能力,由此设置核心课程体系,在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接受就业观教育。
2.从就业观教育的形式上来讲,可将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授课为主,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授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第二部分以讲座为主,邀请熟悉区域经济优势的企业精英、成功创业人士、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及知名校友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第三部分以社会实践为主,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机会,开展就业市场调研,了解专业社会需求、就业动向等。第四部分以个体咨询为主,通过设立职业教育咨询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开展与学生面对面的咨询活动;第五部分是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建设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免费提供经营场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信息技术等综合服务扶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
本文研究广西高职学生就业观与广西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就业指导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同,就业指导开展情况不同,学生生源情况不同,迫切需要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就业观教育。高职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不仅要靠学生的自我完善,学校给予正确的就业指导,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支持,区域经济的支撑。
[1]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民办与职业高等教育,2013,34(3):61-66
[2]季凌斌.高职学生就业观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对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5):79-81
来源: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3JGA458):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职和高职实训衔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