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义春 王勤明 亓力佳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慕课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贾义春 王勤明 亓力佳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 710025)
慕课的发展风起云涌,由于其独特的优势,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积极改进,借鉴慕课的有点,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慕课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是在线教育的高级形式。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在这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达到十几万人;慕课以兴趣为导向,更具有个性,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慕课的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更可以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甚至,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
慕课的良好前景源于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慕课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只要你有学习的愿望和需求,你都可以于网络覆盖的任何时间、任何空间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你的所需。知名院校、知名专家、知名团队的优质课程可以在全国甚至全球推广,扩大受益面。慕课可以实现教学活动深度和广度的最大拓展。教与学不局限于课堂、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学时间,借助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实现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讨论、交流、答疑、考核。慕课是高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体现。慕课动辄几千,几万甚至是几十万的人共同学习,对高校的社会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慕课给提高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慕课将教育教学过程建构为“双主体”的探究、互动、分享过程,尤其是注重学生自身在其中的体验性感受、主体性表达和参与性分享,进而形成双向交流而不是一厢情愿,平等探讨而不是一言九鼎的互动格局。
慕课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教育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同时也带给高等教育一些新的挑战。
首先,对教师的教学授课方式是一个极大挑战。随着慕课的影响越来越大,且在交互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优势,给传统高等教育中只依赖于面对面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冲击。在大学的一些基础课教育中,有些知识可能是常年不变的,由于网络更新传播的速度更方便快捷,使得可以将新的技术方法引入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做到不断的更新,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吸引人,更好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其次,对教师本身来带来极大挑战。在慕课时代,教师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视野要更加开阔,除了要求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以外,还要随时关注当前的技术发展前沿,在知识的深度和维度上要持之以恒的补充,不断的完善自己,还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不同需求,给出每个人针对性的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真正的用心去学。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吸引力当然不如教学全程的互动、可以自主选择甚至定制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全程辅导答疑,需要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教师的吸引力必须在课堂意外扩展。如果教师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依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我能够在网络上找到名气更大,很可能更有水平的老师的讲课材料,那再跑到教室里来听讲还有什么意义呢?
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提前做好规划设计,重构自身价值。规划设计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如何保持传统教学优势;如何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如何优化配置现有教学师资力量;如何建设高质量信息技术平台;如何学习借鉴慕课优势,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发挥教育资源、挖掘培育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等。明确的发展目标,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可以使高校更快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不走或少走弯路。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课程开设上要给学员更多的选择性。慕课可以提供菜单式的选课清单,便于学员进行个性化选择,高校提供的选修课程数量也应当足够大,学员可以从中总能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课程,完善选课“菜单”,选择的余地较大,而且学到的不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为此,需要注重研究学员的学习需求,开设相应的课程。
二是在课程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互动性。互动的便捷和生动性是慕课的重要特点,高等教育可以积极借鉴,鼓励学员扎实预习,认真准备,因地制宜组织小班化教学和学习讨论交流,提高教学互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教学解决疑问,启发思维,教员主要是课堂互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是在教学活动开展上要注重灵活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局限于课堂上,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自习教室、研讨室都可以组织教学活动,统一集体上课与分小组学习研究结合起来,教学时间也不一定是正课时间,课余时间甚至假期,可以在教室、在宿舍、甚至是在车上,利用手机、电脑等学习终端,自主学习,开展互动交流。
四是在教学手段运用上要体现时代性。手机、电脑、多媒体设备等已经成为青年学员的工作生活必须,要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布置作业、讨论答疑、研讨交流甚至考核等都可依托网络进行,学员更容易接受,效率更高。
五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开放性。每门课程形成以主讲(副)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共同设计打造一门或数门课程,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积极引进高质量教学力量,积极开展院系之间、学校之间的联合教学,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课程教学。
王勤明(1957-),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贾义春(1979-),男,汉族,河南内乡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武颖娟(197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