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玲
(郴州广播电视人学 湖南郴州 423000)
情感影响和行政管理的并重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探微
黄慧玲
(郴州广播电视人学 湖南郴州 423000)
本文针对学校管理工作特点,提出了管理工作情感因素重于行政手段的看法。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并论述了精神影响和行政管理的各自特征和相互作用。对当今社会管理工作出现的许多问题尤其是权力倾重现象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校 管理 领导 教师 情感 制度 方法
写作本文的论点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和认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日渐模糊和淡化,随着领导权力意识的日益加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越发显得苍白和无力。而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最重要的情感教肓也失去她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同样,作为社会细胞之一的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形形色色思想意识和林林总总社会风气的影响。但是,以大多数教师为基础的学校,一种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忧虑意识和高尚情操决定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同样,也考量着学校领导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
我们知道,学校内部管理重点在教师队伍的管理。耍把教师队伍建设好,首先应了解影响教师发展的各种因素:从学校外部因素看,主要有教育的地位、作用,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的投入,社会尊师重教风气等等;从学校内部因素看,主要有人,财、物、信息等因素,其中直接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因为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任何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但光靠制度管理,至多只是管理教师表层,而很难对其责任心和内因原动力发生很大影响。
台湾心理学家曾文星认为,“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主要被情感所操纵”,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和谐奋进,这样才能使数师在最佳氛围里进入最佳精神状态,发挥最佳的教育教学效益。当然,要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必须恰当运用激励机制。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是以情聚人、建设教师队伍的激励理论。“双因素”即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主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情感;保健因素主要防止产生和缓解不满情绪。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创造积极上进的情感,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尽量使教师避免产生消极情绪,使大家在互谅互助互爱,相互关心的气氛里为教育贡献才华和力量。而领导在此项工作之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每个教职工给予同样的关心爱护。教师在辛勤工作付出爱的同时,他同样也需要得到爱。作为领导,以爱教师为先,以关心教职工为己任,只有把教师放在心上,教师才会把心放在教育上。所以,领导平列应注意深入基层了解每一位教师的疾苦,搭准每位教师的思想脉搏,关心每一位教师的生活。当教师生病或生育时,领导主动探望;当教师家庭出现意外或困难时,领导及时赶到他们面前…… 教师感到组织关怀的温暖,就会生病尚未痊愈急忙赶来上课,哺乳期未过匈忙到校任教……
第二、相互理解,角色互换。领导既是管理者角色.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又是教师角色。因此应时时心理位移,以“教师”的角色出现在教师之中,与教师心理与感情的距离才能越来越近,才能与教师知心,成为教师“知音”;只有甘当“后勤部长”才能激励教师出色地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三善于把握教师情绪的两极变化。从生理学角度来看,积极的情感产生时,它能提高大脑皮层活动积极性,在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随之工作效率也处于最佳态势。因此,领导要努力探究教师心情的最佳期,适度激励,反之必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物以系心,情以聚人。在学校注意制定必要、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但更要注重做关心人的工作,方方面面体现“人情味”,表现关心人的情感,烘托团结、和谐、温馨的氯围,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和积极性,共同把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顺利完成。
国外学者认为,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的工作所涉及的常规行为。在学校中具体表现为规划目标、制订计划,提供资源、处理问题、协调关系等,以确保学校的有效运作,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美国的格里芬认为,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人员的指明干事的方向和指令他们去干事情,下属人员必须要遵循管理者指明的方向和指令要求去干事情。
从某种意义说,领导比管理更重要。所谓领导,一是“领”,领要领先、领路、指引、率领;=是“导”,指导、引导、倡导、辅导等等,这就是说,领导的言传身教是最具权威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领导的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领导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学校工作立宗旨、明方向、树规矩、严管理的前提条件。领导身体力行,群众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领导身教重于言教,广大教师就会不计时间、不讲条件、不论报酬,一心扑在教学中。
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领导应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也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教师自主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地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在学校,领导需要十分重视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它对教师的激励作用是相当大的,往往能使被管理者对管理者产生发自内心的信赖与尊敬,满怀激情地去执行管理者的决策,追随学校去实现管理目标。怎样才能发挥出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呢?
第一、领导本身要具有优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较高的理论水平,强烈的事业心情和责任感,这样才会使教职工产生敬佩感和吸引力。
第二、有较强的领导才能.一位德才兼备的领导必然能使学校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然在群众中产生极大影响力。如果一位领导连当一名班主任的能力都不具备,怎么能管理好一所学校呢?所以学校领导才干、能力是其影响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第三、还必须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经验,不仅精通一二门学科知识,还应具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影响力。
第四、还必须与管理对象具有诚恳真挚的感情,待人和蔼可亲,一视同仁,与同志心心相印,这样才会使大家产生亲切感。
上述所论及的影响力,是以学校领导自身素质与行为修养为基础的。它往往比权力性影响更有力量,更能引导、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来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很好地运用这一原则,首先必须对教师的需要结构有一个了解。
教师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发展需要、自尊需要与成就需要四个层次。
物质需要教师物质需要大致分为生活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为工资、奖金、待遇、职称、住房、饮食条件等,后者自办公环境、教具、教材等。
发展需要 教师天职是发展学生,而要发展学生必须不断发展自己,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技巧与能力。
自尊需要 教师自尊需要一般表现在:一方面教师自感其职业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教师的社会行为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因而教师要求领导、社会对自己的权力、业绩、形象给予充分的尊重。
成就需要 教师的成就需要往往就在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事业创造感等。
教师需要的各个层次,不是彼此游离、相互隔裂,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联系的。了解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掘其特点,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台的激励手段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师工作水平。实施激励的主要措施有知人善用,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客观、科学地评价教师工作等。
知人善用 学校领导要根据教职工的才能与特长,分配其合适的工作岗位,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华,感到有“用武之地”,实现自身价值。满足教师合理需要,学校领导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参观,以满足他们扩大和增长知识才干的需要;要认真组织政治学习,积扳发展教师入党、任用提干等,以满足他们进步需要;教师还有创造、成就、贡献的需要,学校领导必须经常以高热情,爱护、激发、肯定和培养这种需要,并将其引导到学习和事业的发展上。
客观、科学评价教师工作 考核评价是科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公正科学的考核评价可以反映管理目标实现的情况、教师履行职责的状况和教育实绩,它不仅可成自学校教师实行奖惩约依据,而且,对教师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师德水准和文化业务水平,对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职业属于脑力劳动,在建立激励机制中必须重视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中,应体现出精神激励的因素,精神激励也应有一定的物质激励为基础,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糸,就能激发教师工作的动力,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可以说,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重要。因而从精神去了解教师、关注教师,鼓励教师,是一个优秀领导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粪灵魂的工程师。如今,在一个灵魂相对疲软的时代,如何让教师的思想之树有一个扎根之处,如何让教师的灵魂之舟有一个停泊之所,这是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任务和职责,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1]《21世纪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全书》,教育出版社
[2]郭继东.《试论3600评价法在教室评价中的作用》,当代教育论坛
[3]韩朝阳.《构建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徐江教育信息网
[4]《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些思考》,杭州市中小学教师继教网
[5][美]丹尼尔.A霍恩.《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崔绪治.《现代工业管理哲学概论。,安徽人民出版社
[7]李成方.《现代行政领导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8]俞文剑.《领导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黄慧玲:毕业学院:长沙学院;学历:本科;专业:经济法学;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