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雪
(故城县坊庄中学 河北衡水 253800)
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韩迎雪
(故城县坊庄中学 河北衡水 253800)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十分重要。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方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古老而又常青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多元化的今天课堂提问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且提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去了大量时间。因此,教师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设计的每个问题做精心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一定的教学目服务。比如有的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如何回答?可以说答案有无数个,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任意说一个都可以。但学生无从下手,竟难以回答,结果导致冷场。其实,执教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做人道理的,完全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呢?”如果是课前导入性的提问就更要精心设计。开篇的问题提的好,可以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
其次,提问要尽量避免模式化,要讲究技巧,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提问富有形象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反映教师的教学智慧。我们可以把课堂提问由“直问”换成“曲问”的方式提出,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问题的宽窄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若不改变,提问的形式和内容简单化、固定化、陈旧化,必然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课堂答题的参与度每况愈下,应该多向交流的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座,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潜能,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即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其次,不管什么时候,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之后都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问,否则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失去了意义。有的老师提问之后学生还来不及思考,马上就点名回答,弄得学生很紧张,根本不能思考,往往就造成冷场;还有的老师不相信学生的水平,害怕学生回答不出之后的那种尴尬场面,在提问之后就将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试问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价值呢?要学会等待,学会信任学生,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给一点时间让学生在下面思考甚至是讨论,这样做肯定比直接将答案展示出来效果要好。即使学生真的回答不出,教师也不用觉得尴尬,更不要发火,依然要微笑着给予学生鼓励。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设计要有趣。比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生动形象的诗词名句、传说故事、轶闻趣事等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使学生在刚接触新课时,就能处于一种新奇的状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新内容。
2.问题设计要新奇。好奇心是学生深入学习、探索学问的源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不断寻找最佳素材,创设具有悬念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注意力。
3.问题设计要巧妙。问题问得巧妙,不仅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启发学生思维,还会让学生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4.问题设计要明确。设计问题要针对教学目标,决不能胡乱提问。
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但是,有一点是相通的,即不论任何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问题都不宜过大、过深、过难,这样会超出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范围,导致学生要么不能回答,要么乱答一通,最终的结果是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无法正常进行。
例如,按认知水平,提问的类型可分为: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针对这几种类型的提问,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由浅入深,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可以多提一些知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并适当设计一些其他类型的题目;对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我们应多设计一些应用型问题和分析型问题;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综合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分配题型,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首先,有效问题的设计在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因为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课堂最大的闪光点,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与文本内容紧密相联的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出问题来”的转变。学生生成问题来自他们对文本的疑问,来自他们对教师权威的解读,来自师生对话的思维撞击。
其次,教师在设计问题出发点时,就要使阅读者能带着个人的思考、情感和价值取向主动融入作品,读出问题,读出自我,读出智慧。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开放性,是否能给予学生独立自由思考的空间;要考虑是否多维性,能否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次思想。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这一形式是直接与语文课的培养目标相吻合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教师还必须努力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只有通过对有效问题的讨论,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引发他们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