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永平
(作者单位:忻州市电视台)
地方电视台电视时政新闻摄像的要点和技巧
米永平
(作者单位:忻州市电视台)
摘 要: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1]。本文从电视新闻的准备、抓拍、细节和无剪辑拍摄四个方面,就时政类新闻拍摄的要点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电视新闻的拍摄质量。
关键词:时政新闻摄像;细节;无剪辑拍摄
时政新闻也叫政治新闻,时政类新闻承担着一个地方的核心宣传任务,是地方台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因此,拍摄好时政新闻,是每一位时政新闻摄像记者的必修课。
电视新闻摄像是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的一种表达方式。拍好时政新闻,才能使涉及国家大计、百姓生活的核心内容得到更有力、更有效的宣传,是电视摄像工作者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时政新闻的政治性决定其拍摄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了解出席活动的领导、座次安排、人员位置、现场环境和光线照度等,拍摄前做到心中有数。会议新闻在时政类新闻中占据很重的比重。对于重要会议,电池和录制设备尽量有备份;对于能够事先拿到会议资料的,拍摄前一定仔细阅读,从中分析提炼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把握拍摄方向与进程。
在拍摄领导调研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新闻中,应占据有利位置,做到争分夺秒,把瞬间的、典型的、感人的场景画面及时捕捉到。不论是调研还是会议,在拍摄领导近景或特写时,要注意领导背景景物的线条;拍摄领导讲话的镜头,最好是拍抬头讲话时的画面。一旦领导脱稿讲话,最好全程录制,一来可以录制到同期声,二来还可体现领导的个人魅力。为增强新闻的可看性,画面要捕捉现场的气氛,对于两会上代表们关注民生问题的发言,最好用同期声,这样可以给观众以真实有效之感。还要注意会场里的灯光色温,要适时调整白平衡,台上台下往往要设置两个白平衡。另外,要注意人头占到,左右照顾到,既不能漏镜头,还要注意平衡镜头,为后期编辑着想,中景、远景、近景都要有,切记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拍摄,避免犯政治错误,正所谓“时政新闻无小事”。
平稳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为了拍摄出稳定的画面,摄像记者应熟练使用三脚架,如果不方便使用,拍摄时就必须要保持画面基本线条的横平竖直,力求将摄像机托得住、托得稳[2];在使用推拉摇移等手段拍摄时,起幅、落幅画面要干净,运动过程要保持平稳流畅,所有画面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
电视新闻拍摄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除此之外,摄像记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追求用细节反映新闻事实,这样既强化了新闻的真实性,还可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细节在表现人物时,不仅可以使受众观其行、听其声,而且可以传其神,这就要求摄像记者拍摄时明确拍摄主题,找到恰当的机位和角度,让记者本身进入角色,投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发现和及时捕捉到精彩感人的画面细节。
选择什么样的拍摄细节,用什么样的细节、用多少细节表现主题,这应该根据新闻的主题来决定。尽管细节决定成败,但细节不能多也不能滥,不能让喧宾夺主的细节淹没了重点和主题,要能把众多繁复细节中真正典型同时具有感染力的内容和画面提取出来,通过这些细节的呈现,愈发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使观众对新闻事件产生深刻印象。
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从发生到播出的间歇时间越来越短,这无疑要求摄像记者提高无剪辑拍摄的能力,对所发生的新闻要有掌控能力。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记者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确定拍摄主题,对新闻的整体有所理解,也就是对拍摄的镜头有所取舍,哪些镜头是必须的,哪些是展现细节的、哪些是补充的。此外,要加强对非突发性新闻做详细、全面的策划。
过硬的拍摄技术及技巧是实现无剪辑拍摄的首要前提,画面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传播符号,而要能够以简洁准确的画面传递新闻信息,在前期具有编辑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培养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是促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只有电视新闻记者的剪辑意识得到提高,才能为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真实的素材。
电视时政新闻摄像技术是摄像记者必须掌握的,每一位新闻摄像记者不仅应清楚需要遵守的规范,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过硬的专业素质,否则将影响新闻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新闻摄像技术的提高,力求用摄像手段巧妙处理好新闻内容,在确保画面效果和新闻质量的前提下,准确、及时、全面地将客观事实传递给观众,更好地服务电视新闻事业。
参考文献:
[1]姜帆.电视新闻及拍摄要义之我见[J].现代电视技术,2011(6).
[2]胡俊峰.镜头的稳定性与想象力[J].视听纵横,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