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振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电影《香水》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
杨海振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摘 要:电影《香水》改编自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的畅销小说《香水——一个杀的故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从出生身上就完全没有味道却是个嗅觉天才的男子格雷诺耶,他能制造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香水,这些香水用的原料是女子的体香,只要是格雷诺耶挑选中的女子,便不计一切代价将其杀害。笔者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出发,对这部经典影片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进行了重新解读。
关键词:香水;俄狄浦斯情节;潜意识
电影《香水》情节设计新奇,总能出乎人的意料。其实仔细考查,主人公格雷诺耶的行为有一个心理动因——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佛洛依德的学说。他认为,儿童时期基于性别意识,男孩会特别依恋母亲,女孩会特别依恋父亲,在潜意识里会有和父亲争夺母亲或和母亲争夺父亲的冲动。只不过这只是潜意识并不为意识所知,因为这不符合社会的伦理,于是在心理结构的最底层形成一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也是人的人格结构中“本我”的一种冲动诉求。弗洛伊德将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体现为性冲动,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被人察觉的存在,是无意识的人格结构。本我作为原始冲动是在正常情况下处于被压抑、被规约的状态,但有时候会在梦中体现,这在佛洛依德的著作《梦的解析》中有很多案例。“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同样是基于这一人格结构,这在很多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都有体现,对其进行心理分析,于是形成了文学批评中的心理批评。用此观照《香水》,确实可以发现很多隐藏于主人公或作者中心理动向。
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格雷诺耶从一出生就被母亲遗弃,最后母亲也因此被处死,可以说格雷诺耶是从未感受到过母爱的,即使是被送去寄养,也没有受到丝毫疼爱。正是因为这种母爱的缺失,使得格雷诺耶在潜意识里极度渴望母爱,来自女性的爱。这是影片开始的叙述,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同时也是“俄狄浦斯”情结在格雷诺耶身上体现如此强烈的原始动因。普通人的恋母有对象可以依靠,可以依靠自己的母亲,但在格雷诺耶这里完全是空白,所以才会对此有疯狂的追求。
格雷诺耶有着非同常人的嗅觉,事实上他也是靠着这嗅觉来认识世界的,并不像普通人那样用眼睛。影片靠着这个奇幻的故事引人入胜,其实仔细想来,格雷诺耶的鼻子就是他的“眼睛”,普通人可以通过眼睛分辨颜色、形状,感知万物看世界,而他可以通过鼻子感受世界的气息。这就造成了他对爱的寻求只能靠味道,再加上先天母爱的缺失,这就把他推向了一个极端:疯狂地渴望女人的爱,而对于他来说嗅觉是体味世界的唯一方式,于是疯狂地保存女子身上的香味。他为了爱为了香味,不顾一切禁忌将一个个女子杀害然后保存味道。他并没有觉得这是对或错,因为这是出于本能的寻求。
原始欲望的释放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并没有被约束,好像在他这里并没有道德这一概念,没有“超我”对于“本我”的规定。这是为什么呢?可以对比近几年在媒体上被报道的“狼孩”之类事件,虽然是人的身体却生长于动物的环境,没有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概念的影响。在格雷诺耶这儿就体现为用他唯一会用的方式和世界联系,这就如同人要吃饭一样,只不过他的方式是违背正常人的价值观念的,于是有了冲突,有了冲突后的毁灭。
这里很有必要提出的是,让格雷诺耶第一次体会到女性体香之美的那个卖水果的女子。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格雷诺耶在潜意识里把她当作“母亲”,从出生至此没有体会过母爱,这个时候出现的第一个女性也就自然成为永远深植内心的符号。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想,这就解释了后来在刑场上,他用一滴香水征服了所有对他恨之入骨的人后,却回想起那个水果味道的姑娘,这种代偿的母爱是格雷诺耶后来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先天缺失的无法弥补,代偿的母爱也因女孩被自己杀害而远去,所有的这一切注定了格雷诺耶无法真正获得母爱。求而不得,而且是心理深层的渴望而不可实现,所以格雷诺耶必将走向自我毁灭。毁灭成了唯一的解脱方式,格雷诺耶用自己的方式和那个世界接触,那个世界为他所征服,然而他毕竟是人,是不同于动物的,由于先天的遗传或后天的社会中成长,自然会有“超我”的人格结构,对爱有渴求,而现实世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欲望的世界,巨大的矛盾撕毁后是悲剧的形成,于是自我毁灭。
看过整部电影,并没有觉得格雷诺耶这人物有多可恨,相反却有些许的可怜。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母爱的先天缺失是自己掌控不了的,他能做的只是疯狂填补这块心理的空白。
参考文献:
[1]白冰,赵伯飞.电影《香水》的艺术审美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单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解读[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