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艳
(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广播电视台)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在对农宣传中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胡永艳
(作者单位:贵州省凤冈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都很重视“三农”问题,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县级广播电视新闻都开展了对农宣传,设立了对农宣传专栏,对农宣传工作应贴近“三农”,以农民的需要为基本宣传点,不断优化对农宣传内容,但是,当前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宣传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在分析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促进对农宣传工作充分地满足农民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
关键词:县级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困境;应对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问题。在新时期,“三农”问题也需要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特别关注,尤其是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作为最贴近农村生活的电视节目,更应注重“三农”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增加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内容,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相关的政策,进而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和谐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有着多级媒体,其中,县级广播电视是最基层的媒体,同时也是离农村、农民最近的媒体,因此,在新闻节目中开展对农宣传具有其他层级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中,报道的大多数人和事都来源于当地,这与当地受众的生活是非常贴近的,因此,选择县级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就会比较多;第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看电视节目,还表现出要参与到节目中的强烈愿望,对于人们的这个愿望,县级广播电视可以较好地满足;第三,县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是比较熟悉农民的,这为县级广播电视新闻提供了大量的题材,有利于保证县级广播电视的生存[1]。
当前,很多县级广播电视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新闻体系,并且也做好了对农宣传报道,并在对农宣传报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农村、农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不过,对农宣传报道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宣传不够深入、不够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等,从而导致对农宣传报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另外,很多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在进行对农宣传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依然停留在对农产品的宣传报道阶段,对于优化农产品品质、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内容很少提及,进而使相应的特色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也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最终影响了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对农宣传报道的进步。
2.1 对农宣传的服务意识较差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最贴近农民生活的媒体,在新闻类节目中,应该着重宣传与农民相关的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便于农民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体不断出现,这导致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媒体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然而县级台的新闻并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依然过多地停留在以往的时政新闻报道为主的报道中,所宣传的内容更多的是成就,这样一来,对农新闻应具备的服务性就比较差,对于时政新闻,很多农民都觉得对自身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并不感兴趣,也很少关注,从而导致对农宣传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2.2 新闻缺乏主题性,报道方式单一
“三农”问题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新时期,“三农”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因此,新闻节目在对“三农”问题进行报道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也不例外,对农宣传中要贴近“三农”问题的特点,真正的做到为农民服务[2]。当前,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新闻内容并没有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主题性比较差,同时,报道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与“三农”问题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这样一来,受众就会对新闻报道缺少兴趣,导致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的收视率比较低。
2.3 新闻内容狭隘
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新闻记者的采访与整理,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以农村为立足点,深入到农村、农民的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保证采访内容的全面性,也才能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然而,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很多记者都只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地拍一拍农村的风景、农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现状等[3],对于对农宣传的选题策划,思想也比较狭隘,过分注重理论的讲解,与农民的生活实际脱节,最终导致新闻内容比较狭隘。
3.1 提升对农宣传新闻记者的素质
新闻记者的素质是对农宣传工作质量的保证,为了更好地为农民、农村服务,就需要提升新闻记者的素质。作为对农宣传报道的新闻记者,一定要深入农村、农民的生活当中,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了解农民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做好宣传工作[4]。同时,新闻记者还需要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提升自身的服务性。
3.2 拓宽宣传的思路
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在选择对农宣传报道内容时,要贴近“三农”,深入报道农业、农村的相关信息。当前,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使得“三农”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以经济建设为主,因此,在进行新闻报
道时,就需要以这些内容为主,同时,报道的思路不能局限于“农”字,还需要打开报道思路,增加城乡如何统筹发展、如何发展现代化农业等内容。
3.3 创新新闻报道形式
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其所具备的表现形式是多元化的,在进行农业节目报道时,需要合理地选择报道方式,提升农业节目报道的灵活性。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将田地作为直播现场,县级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将新闻直播车开到农民的田地里。将农民的生产过程直播出来,形成农业“四季歌”[5],此外,农村发生的喜事、新鲜事等也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二是多采用现场声和同期声,将新闻现场直接呈现给农民,提升农民的亲切感,增强报道的可信度。三是直播间出现农民的身影,用农民自身丰富的经验来传播新式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办法等。这样一来,对农宣传的灵活性就会显著的提升,报道形式也多种多样,提升了农民收看的兴趣。
3.4 选择恰当的宣传内容
农民在收看农业节目时,对相应的农业政策、农业新技术等比较关心,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对农宣传在进行选题策划时,要掌握农民的心理需求,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首先,要及时传递政策,对党在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县级广播电视要积极地宣传,让农民能够充分地了解,并能够利用政策指导自身的生产;其次,要重点宣传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证宣传的真实性,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量[6];再次,注重季节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在进行对农宣传时,也应该十分注重季节性,不能在种植的季节传递收获的经验;最后,保证信息的多样性,县级广播农业节目传递的信息不能仅限于农业生产,养殖、加工、科技等信息也应该适当地宣传。
3.5 运用贴心的语言
农业节目的性质决定了在进行宣传报道这类新闻时,新闻语言要贴近农民的生活,不能居高临下、故作高深,导致农民无法理解其所传递的内容。
当前,尽管县级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对农宣传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经过提高新闻记者素质、合理选择报道内容、报道方式等措施,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提升农业节目的宣传报道效果,更好地满足农民的收视需求,充分发挥对农宣传节目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爱芬.浅谈县级广播团队创新力的培养与提升[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7):100-102.
[2]林静俊,陈栋.创新发展富有个性的广播电视对农节目[J].视听纵横,2013, (5):25-26.
[3]蒲晓玲.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的创新与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3,(15):110.
[4]刘小寅.关于创新广播电视对农宣传服务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24-26.
[5]何国庭.贴近农村 聚焦“三农”——县级广播电台做好对农宣传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采编,2011,(4):9-10.
[6]董莉.浅析县级电视台如何为“三农”服务[J].新闻传播,2014,(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