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剑文
(作者单位:国防信息学院)
人物类专题片的制作技巧
岳剑文
(作者单位:国防信息学院)
摘 要:本文对人物类专题片的基本含义和研究现状做了简单介绍,深入分析了创作技巧,以期对人物类专题片的制作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人物;专题片;制作技巧
简单来说,专题片就是通过纪实手法,从现在或过去对社会中某一方面的事情进行深入、集中、详细的报道,其内容专一、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展现想要表现的思想、情感、文化、意识形态等。而人物专题片,就是将实际人物作为拍摄主体,可以是伟人领袖,也可以是普通百姓,通过影片展现其人生轨迹、生活故事、思想情感等。人物专题片不仅需要从表面树立人物的外在形象,还需要从内部对人物进行深层次挖掘,通过真实事例和制作技巧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国人物专题片发展历史尚短,最早出现的专题片主要是风光类专题片和事件类专题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才出现了专题这一词汇,专题片的拍摄也是在我国电视事业逐步发展起来之后才逐步出现的一种电视类型。早期的专题片都是使用胶片拍摄的,采用线性编辑,后期制作具有很大不便。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出现,专题片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我国早期的人物专题片中,主要是伟人或领袖的专题片,诸如《毛泽东》《邓小平》等,这些人物专题片都传达了我国主流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进步,现在的人物专题片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着重反映社会现实。比如关注农村改革的专题片《村民的选择》,关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现状的《颍州的孩子》。
人物专题片的变化,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据《中国电视论纲》的叙述,人物专题片可以分为纪实型、写意型和政论型三大类。这种分类方式主要是从专题片的风格以及表现手法进行分类。
3.1 不同类型人物专题片的制作技巧
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物专题片,其制作基础也是不同的。
3.1.1 颂扬类的人物专题片,主要是对人物生平事迹进行讴歌,着重表现人物身上具有的真善美的情感,旨在弘扬宣传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在制作这类专题片的时候,可以通过对人物进行采访,或是旁白,或是自述的方式来表达出人物思想和内心变化。这类专题片背景音乐应该大气开阔、解说应该由慢速低音男声进行,减少后期调整,字幕大方简洁。
3.1.2 励志类的人物专题片,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实际事例和精神思想,传达出关于坚定信念和意志力的观点,对观众产生积极正面的刺激作用。这类专题片可以通过解说词和同期声相配合的模式进行制作,在适当的地方穿插人物独白,处理手法一般使用自述+旁白+同期声的模式。
3.1.3 感怀类人物专题片主要是以缅怀过去的人物为主,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主要可以通过人物自述进行。这类人物专题片可以使用富有煽情色彩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影片主线以回忆为主,可以使用对比、复现、平行、交叉等蒙太奇手法进行制作。
3.1.4 警示类人物专题片可以说是一种反面教材的专题片,这类专题片主要是以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的人物为主进行拍摄的。这类专题片制作时,需要征得拍摄对象的同意,然后才能进行制作。专题片可以使用冷色调作为色彩基调,对不同阶段准备不同的背景音乐,使其符合情节变化。
3.2 人物类专题片的制作流程
根据实际情况而言,人物类专题片的制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调研、设计制作、拍摄制作、软件制作。调研环节是对整体拍摄计划进行规划,对主题人物、观众群体以及播出位置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设计制作环节主要是进行文字制作,按照拍摄主题,确定文字制作流程,完成分镜头剧本。拍摄制作环节需要和专题人物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对拍摄素材进行筛选分析,补充完善分镜头剧本。
3.3 人物专题片制作实例
《选择》这部专题片制作过程中,其调研步骤就是先进行主题人物调研,即全面了解主题人物。其次是对线索人物进行调研,即对能够充分展现主题人物的相关人物进行调研。在《选择》中线索人物达到了11个。设计制作阶段,首先确立了专题片的主体,即反映人物作为学院院长在基建工作、师资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中的先进事迹。处理手法根据纪实类人物专题片进行布置,即主要采用“解说+自述+同期声”的模式。
拍摄制作阶段,主要以采访为主,可以在专题任务的办公室进行采访,然后在不同场所对线索人物展开采访。在线索人物的采访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校园风光作为画面切换的衔接。软件制作阶段需要将线索人物的采访进行合理剪辑编辑,突出采访主体,理顺专题片结构与顺序。
参考文献:
[1]王丽.浅析人物传记型纪录宣传片的策划及制作技巧——以自创作品《恩怨书记》为例[J].电影评介,2012,(20).
[2]刘耀玉.电视人物专题片的设计与制作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