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下的新闻制作系统设计

2015-02-26 21:12作者单位滁州广播电视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3期
关键词:系统设计媒体融合

盛 杰(作者单位:滁州广播电视台)

融合媒体下的新闻制作系统设计

盛 杰
(作者单位:滁州广播电视台)

摘 要:数字化技术带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本文介绍了新闻制作系统和MPLS VPN、iSCSI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对基于iSCSI技术的系统设计创新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编辑制作、审核上载、安全监控等环节的设计及功能要点。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制作;系统设计;存储交换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传媒领域的提高和创新。新的媒体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媒业进入了崭新的媒体融合时代。作为新闻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制作系统涵盖了新闻采集、数据传输、编辑制作、频道播出等环节,节目的业务流程包含了新闻素材采集、节目编辑制作、电视节目播出、播出带入库四个阶段。传统的存储网络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iSCSI技术借助于IP网络,极大地推动了传媒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1]。同时,MPLS VPN能够实现数据流的分离,实现从网络到网络的保密性,具有极佳的安全性。融合媒体下的新闻制作系统,必将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效率化的方向发展。

1 新闻制作系统的发展

新闻制作系统通常由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层组成,其功能广泛而强大,涵盖了从新闻线索的收集分析,到视频音频的编辑、新闻的粗编审核,再到新闻媒资的收录和存储,以及对演播室播出功能的提高、日常设备和系统的管理维护。

非线性编辑系统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化编辑之中,凭借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和功能强大的优势,为广大使用者所青睐,逐步取代了线性编辑设备。而随着新闻行业的迅速发展、工作量的持续增多,缺乏全面、快捷综合处理能力的单机工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实际的需求[2]。

网络技术、视频存储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非线性设备的网络化,不仅能够实现制作工艺的流水化,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为媒体实现数字化、一体化、无纸化作业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数字化处理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素材进行编辑,随意调用、添加数字特技而不受图像拍摄顺序的影响。不仅减少了人员的占用,还具有很强的自动化功能,发展前景广阔。

数字化时代带来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数字播出系统的应用和普及,新闻的后期制作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体化、网络化的工作站流程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单一工作结构,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还避免了采集、编辑过程中出现的素材损失,降低了节目制作的成本。网络化实现了将传统模式下孤立资源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全新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大地促进了新闻制作系统的发展。

2 MPLS WAN技术的应用

MPLS技术是由标记交换演变而来的,基于LETF的一系列信令协议,吸收了IP交换、Tag交换等集成模型的技术特点。它包含了分发协议、资源预留协议、限制路由的标签分发协议三种形式,应用于标签分发和MPLS数据转发上。数据包经过处理后添加标签,用于表示路径和服务的属性。核心设备根据标签信息向数据包转发工作指令,数据包经分析、分类、过滤后经过出口被移去标签、转发至最终目的地。支持多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在不改变现有路由协议的情况下,有机结合了交换和路由的功能,充分发挥不同层的优势,实现各层协议的相互补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VAN虚拟专用网是基于ISP等网络服务而建立的专用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不需要传统的端到端的物力链接,通过共享的网络资源动态组成。利用基于公共网络资源的隧道技术,封装在隧道协议中的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传输通道,能够实现点与点之间的直接相连,包含了加密解密、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VAN技术通过互联服务实现了分散资源的有机、动态连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3]。

将MPLS应用于VAN虚拟专用网,产生了MPLS VAN网络技术。MPLS在传输过程中关联特定的抽象网络层实体和独立转发标签,IP地址不可见的特性有利于VAN业务的实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服务质量保证。用户与服务商之间进行设备配置,可以决定成员的资格和权限、拒绝未经认证的用户进行访问,通过信息隔离,确保使用的安全。公共网络资源广泛、传输能力强,极大地降低了用于新闻制作系统设计的网络建设成本,在灵活性、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有着极佳的应用效果。

3 基于iSCSI技术的新闻制作系统设计

数字化、网络化的新闻制作系统采用拓扑结构,集文稿编辑制作、视频音频编辑、新闻审核、上载功能、安全监控为一体。iSCSI是基于IP的存储协议,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起草,采用对SCSI数据进行IP打包,实现数据块在网络上的传输,具有通用性强、灵活方便、长距离传输等特点[4]。工作站通过接口与存储设备进行交换通信,通过单机测试、多机测试、模拟正常网络运行下站点的响应速度,确保IP—SAN在新闻制作系

统中的使用性能。

3.1文稿的编辑制作

新闻文稿的编辑制作往往有着较高的专业性要求,既要实现制作流程的灵活,还应保证审核的程序和质量。在设计中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新闻选题、采访单审核、制作编辑、新闻审片、打分统计、检索及处理等功能。

3.2视频音频编辑

现代新闻的制作水平,已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的描述,大量的视频、音频特效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的制作中,高效率、高质量的编辑效果直接关系到新闻的水平和真实性。工作站完成对新闻的网上编辑工作,通过前期制作和后期编辑,画面的效果、声音的质量能够进行实时调节,对需要做调整的地方及时处理。

3.3新闻审核

新闻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性,在保证时效性的同时,对稿件的审核工作丝毫不能放松,严格执行逐级审阅的制度。采用高性能的网络审核软件,通过回放功能实现对视频和音频的高质量调用,提高审阅的方便性。

3.4上载功能

基于CPU+GPU+I/O卡技术的上载编辑系统,突破了自身硬件的局限性,实现了多格式混编的性能,便于升级扩展。上载工作站具有自动切分素材的功能,采集时将画面中的剪切点自动分解切分成不同场景的子素材,方便后期编辑、且不对原始文件产生任何影响。同时,突破了单一格式编辑、多层字幕叠加的限制,实现了多格式混合编辑效果,提高了合成的效率。通过FTP服务器,能够实现远程文件接收的功能,实现了素材转换和数据分发的自动化。强大的硬件处理能力,可以保障实时的二维、三维调整效果[5]。

3.5安全监控

新系统往往由大量的服务器、工作站和其他网络设备组成,任何没有及时被发现异常的情况,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传统的人工巡查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下,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需要实时有效的监控系统来完成。采用矩阵切换模式进行集中上下载,通过防火墙隔离实现与平台的资源共享,将主机、存储区、应用系统作为监控重点。采用多进程式的服务器端和插件式的客户端,能够减轻服务器端的计算压力、降低监控系统后期的应用难度,保障正常运行,提高其适用性。

4 结语

新的技术和思路,带来了新型的新闻节目管理模式和制作流程,系统开发设计的成功直接影响到媒体的整体发展战略。MPLS VAN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合理隔离及共享,基于iSCSI技术的新闻制作系统设计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共享、以及对制作系统故障的安全预警,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钊.非线性网络存储系统高可用性的解决之道:双存储架构[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1).

[2]毕江,张伟,黄正兵.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

[3]谢钢祥.非线性制作网络系统方案与构建概况[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3,(10).

[4]王珂,徐忠强.江苏广电总台新闻制播网设计与规划[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9,(3).

[5]孔燚.基于CPU+GPU+I/O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J].中国有线电视,2006,(23).

猜你喜欢
系统设计媒体融合
一种基于SATA硬盘阵列的数据存储与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目标特性测量雷达平台建设构想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项目应用系统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