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俊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电视人物新闻的特点及其表现分析
陈普俊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人物新闻的不可控性较强,记者在选择人物拍摄新闻时都希望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达到预先制定的效果。但是很多电视人物新闻作品在出现之后,很多人对此没有任何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人物新闻的特点未能准确把握,切入点与观众的主观意向疏远,不能产生共鸣。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电视人物新闻的特点及其表现分析进行系统的讨论与阐述。
关键词:电视人物新闻;新闻特点;表现分析
电视人物新闻在电视节目中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大,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制作电视人物新闻时,媒体工作者必须对新闻本身的优势进行合理利用,找出信息的优势点,突出新闻本身的叙述性,以及信息的完整、多元性,从而为观众奉献出更为精彩的人物新闻节目,
电视人物新闻主要是将电视新闻当作主要形式,对某个具有典型事迹的人物进行介绍,对某一阶段或某一范围内的特殊新闻进行综合报道的过程。通过报道特殊任务实现让新闻接受者接收到自己想要的新闻的目的,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目前,以人物事迹或人物新闻为主线进行新闻录制已经成为各大新闻报道类节目的关键形式,在制作新闻时,如果抓住某一特定人物的表现特点,继而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这样的新闻将会非常精彩,而且传播性非常强,引起的社会舆论、社会反响就会越大。由此可见,对电视人物新闻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是当下新闻节目发展的必然。
第一,故事性新闻中典型人物为主角。当前很多电视新闻受到网络新闻的挤压,因此制作单位需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找寻一些故事性强、有看点、可以追踪的新闻作为报道的主流,让新闻能够充分吸引大众。在发展过程中,故事性新闻就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新闻模式,在这种新闻环境中,人物一定是主角,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利用故事展现出相应的社会意义,让观众在感受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新闻本身的理解,引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分析。
第二,访谈类新闻的主要载体是人物。访谈类节目在当下的新闻环境中逐渐成为主导,各大电视台陆续推出属于自己的访谈节目,这种类别的新闻不仅会在综合性报道中展示出来,更会出现在专题性节目中。《鲁豫有约》就是最为淡定的访谈类节目,既有明星嘉宾,也有百姓中的“不寻常嘉宾”,通过与他们进行访谈问话,展现出一个个主题。
在综合性报道中,人物一般是事件的主要陈述者,或是事件的评说者,是整个新闻的核心;在专题类节目中,人物一般是节目的组成成分,在节目中扮演着行为的发出人或新闻的发掘人等,从而让节目本身产生的影响更加突出、更加直接。
第三,评论性新闻中人物为主要焦点。新闻评论节目是当下的热点节目之一,很多新闻评论员、新闻领域专家等为这类节目起到了推进作用。例如,在国际性赛事当中,奥运会的解说需要有体育爱好者充当观众,而且由于观众对某一个评论员倍加赞赏,会请他在赛事播放时进行穿插性评论,提高新闻的可看性。同时,新闻评论员的个性、风格等也是节目播出的焦点,比如大家熟悉的白岩松等,他们都是轻松中伴随着愉快,严肃中不乏幽默的主持风格,有了他们让整个节目魅力焕发。
第一,巧妙构思情节。看电视人物新闻需要表现出牵引性的特点,新闻线索本身需要一点点透露出来,让电视人物发挥出真正的叙述作用,让人物与观众之间产生一种共鸣,这就需要情节的巧妙构思。例如,《今日说法》这样的节目,本身就需要情节的特殊性,更希望主角能够在一些关键点上进行表现,从而保证叙事的清晰、条理性,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二,辅助设备的灵活应用。在节目播放期间,音效、灯光等设备能够促进访谈节目的进程,让人物本身的特点显得更为突出。访谈类节目一般都是主持人、嘉宾之间使用一定的语言展示出魅力,继而达到打动观众、实现传播的目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访谈类节目并不仅仅是说话、唠嗑。总之,通过灯光音效等的灵活使用让嘉宾能更为多元地烘托出自己的情感,这一点对人物新闻本身的宣传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三,进行新闻互动。电视人物新闻要想具备更多、更深层次的影响力,需要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积极地展开新闻互动工作,实现与观众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在我国,很多有名的主持人或评论家,在日常的节目中获取了观众的一致认可,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风格与众不同,在适当的关键点上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所谓的互动一般会在他们的风格中体现,或在解说形式上体现。另外,新闻的制作必须重视与观众之间的即时互动,意思是当主持人在进行节目主持的过程中,利用短信、微信、网络留言等平台征集各类想法,让观众将自己内心所想说出来,与其他观众分享,这样的环节看似平常,而让整个节目显得更加饱满,更加丰富。当观众留言之后,主持人也要从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话语,当众宣读一下,这也是对留言者的一种尊重,继而让更多的人得以参与。
电视人物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贴近人民生活,不单单要选取那些对社会有影响、有贡献的人进行报道,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或曾经犯错改过自新的人都可以成为报道的对象,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意义也是无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袁晓庆.探索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J].青春岁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