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任学宝(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在“7选3”的原则下,路桥中学学生选科共出现了33种选择,769个学生中,除了“政化技”和“地政技”组合没有人选,“物化生”选择人数177人,“物化地”选择人数66人,另外,也不乏只有1人或2人选择的组合。
教务处副主任、分管高一年级教学的蒋兆强老师表示,他在编班时主要遵循“让学生最大程度地集中,最少的走班次数”这一原则。
该校高一年级共20个行政班级,他以6~7个班为一个教学单元,共设3个教学单元,再按照学生选考科目编制走班教学班,走班教学班包含高考走班和会考走班。以1~6班组成的教学单元为例,首先按照所选的学科,三门学科是固定的,如“物理、化学、生物”选择的人数达到53人,则编成一个班叫“理化生”班,均在本班上课,不用走动。再是按照两门学科相同的来分班,如“物理、化学、历史”组合26人和“物理、历史、地理”组合14人共40人,物理和历史两门固定,编成一个班叫“物理历史班”,当课时是物理和历史时,学生不用走动,都在本班上课;当课时是化学课(人数多)时,选择“历史、物理、地理”组合的14个选考地理的学生到其他班级上地理课,而其他班级选考化学的学生到“物理、历史班”上化学课。类似方法再分“物理政治班”和“化学生物班”。最后剩下的人数不多的学生,编成一个“混合班”。其他两个教学单元分班均以此类推。
在路桥中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上面清晰地标注出该学生每节课上课的内容和地点以及对应的老师,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不一样,这也是走班之后的第一个问题——交流沟通问题。学校反映,实行“选科走班教学”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大不如前。目前,路桥中学的高一年级段行政班语、数、英课时每周14节,走班的科目有6门,共16节,学生一半以上的课时都是动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位置不能像以前一样固定,学生之间的交流互进关系就少了许多。
再者,教学班开设后,学生是流动的,老师也是流动的,一个老师甚至带4个到5个教学班,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辅导,又是许多学科老师的一大难题。
针对上述情况,路桥中学的做法是实行“走班学科导师制”,即每个学生都有两个导师,一个是班级导师,即从选择的三门高考选考科目中挑一个老师为班主任,另一个是学科导师,将针对到学生个人。“学校安排了每周一、三、五,学生到教学班进行夜自修,走班的学科老师下班级辅导,每周二、四、日晚上则在行政班进行语、数、英学科自习,由班级导师下班级辅导。”蒋兆强说。
已经实行“选科走班教学”的学校,多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模式,但学校教学楼有限是部分学校的一个难题,如路桥中学,目前有两幢教学楼可用于高一年级段走班教学,但一两年后,三个年级段全部实行走班,教学楼必定存在使用紧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