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采访是其有机构成部分,在新闻报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功用。所以,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希望通过对电视新闻技巧的阐述以及其提升方法的讨论,力图使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得以提高。
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大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也与日俱增,这对目前的电视新闻采访也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电视新闻采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大众获取新鲜资讯的愿望得到满足。而在电视新闻采访中,采访技巧是决定新闻质量优劣的关键元素。在电视新闻采访中,透过熟稔于心的应用采访技巧,发掘到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是一个称职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 预备工作
第一,平日里应注重知识的积累。记者应将理论知识掌握牢靠,不仅要对采访技巧的学术理论展开研究,还应根据实际状况,对交叉学科展开深入学习。比如:伦理道德、艺术、科学、行政、经济等,知识面越宽,采访越能得心应手。记者应该让积累知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提升采访的效率,将平日的学习有效运用于采访中。
第二,采访前的预备工作应做好。在明确采访受体后,必须依据采访的特征开展预备工作,越是有备而来,越能使采访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因此,在采访的预备活动中,应对采访的侧重点以及目标清楚明了,记载下采访要问到的问题,并明确采访受体的职业特征,分门别类、解析和挑选第一手材料。
2 主动采访
要在采访中采取主动的态势,第一,应熟悉被采访人的特点,而被采访人通常被分成两个大类:缄默型、活跃型。采访活跃型的对象可能比较顺利,对其进行适当的诱导就能让其打开话匣子,激发其讲话的冲动。然而,一部分被采访人话匣子一旦打开就无法“合拢”,针对这种较为尴尬的状况,记者应合理限制其说话的欲望,尽量不要使采访变成一味的聆听;而采访缄默型对象时,记者应充分理解这类人的性格特点,然后提一些简易的问题,协助缄默型对象打开思路,并利用简短的、带有暗示性的语言与其交谈,进而构成主动采访的局面。
3 揣摩被采访人的心理特点
揣摩被采访人的心理特点,记者必须有敏锐的神经和触觉,并充分解析被采访人的心理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将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发掘到位。所以,揣摩被采访人的心理特点,是提升采访质量、完善采访技巧,并保障采访稳步前进的前提和基础。此外,还要揣摩被采访人的心理特点,应先对对象的年纪、行为模式以及背景等展开研讨,透过解析被采访人的个性特点,从心理层面了解这类人群的基本特点,从而提升采访的效率和准确性,使记者能够全面触及被采访人的精神世界。
4 科学地提出问题
新闻工作人员应依据被采访人的各个层面的特征,提出科学化的问题,在采访中能够用到的提问形式很多。比如:你问我答型,即是说记者在提出问题时应将有效的新闻资讯提炼出来,并仔细地解析被采访人回答的答案;交流型,这部分被采访人不愿袒露自身的真实想法,而记者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其说话的欲望,让被采访人主动与记者进行交流。
5 电视新闻采访中采访细节的把控与解析
细节往往制约着电视新闻采访的效率,新闻采访细节同样具有相同的功效。唯有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注重对细节的把控,才能使采访出来的电视资讯更为高效并受到大众的喜爱。这需要记者兼具专业的新闻洞察力以及创新思维,并拥有自成一体的电视新闻采访风格,并对电视新闻采访中极易被忽视的亮点和细微末节进行发掘,使最后剪接出来的新闻更为吸引人、内容更为多元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求。
电视新闻采访的原滋原味是记者在实施采访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采访材料应准备充分,而且电视新闻的采访应投入情感,唯有投入感情的电视新闻才能抓住受众的双眼,也能使大众了解到电视新闻的魅力。反之,假如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材料预备得不够到位,而电视新闻又没有实际的数据进行支撑,也没有事实予以佐证的话,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将是不过关的。
电视新闻采访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所以,记者应充分预备采访材料,并明确采访要点,在采访时应围绕记录下来的采访要点开展采访,并在仔细查看周遭讯息动态的基础下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将新近采访到的资讯与自身草拟的采访纲要进行比较,要重视采访资料的挑选、采访资料的预判、采访资料的解析与采访资料的淬炼等环节。如此一来,记者将获得明晰的采访思维,在写新闻时才能明确写作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电视新闻采访的技巧。
6 结语
总之,电视新闻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新闻栏目的质量是透过采访呈现的,也可以将记者的采访技能展露无遗。电视新闻记者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运用人性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新闻采访技巧,有效提升新闻节目的可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