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白雀乡中心幼儿园 孟 琦
教师指导都去哪儿了——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基本策略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白雀乡中心幼儿园孟琦
【摘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法,在新《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南》中都一直在强调。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和发展离不开游戏。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水平的提高、思维复杂的推进,作为游戏、学习支持者的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游戏的作用,满足孩子们的不同游戏需求,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指导基本策略
【教学宗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教材要求】大班教学活动的第一个主题是“中国娃”,我们计划通过听故事、看视频、做手工、学民族歌舞等活动让幼儿了解、体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艺术特点,感受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设想】为了配合幼儿对我国主要民族的认识,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我们开展了“学习编织麻花辫子”的活动;计划在学习纸工新疆帽后,引导幼儿把辫子粘到帽子上,更形象地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小花帽的特点。
【案例描述】
片段(1):午饭后,玛莉搬着小椅子来到走廊的栏杆边,坐下来和一些小伙伴一起练习编辫子。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大妞妞和玛莉坐在一起编,她说:“玛莉,这是我编的辫子!”“我也编了,快编好了!”“我们编的辫子都很漂亮!”玛莉说:“就像你的小辫子!”“我们来玩理发游戏吧!”编完辫子,她们两人把椅子转过来,在走廊上玩起了理发游戏。一个斜躺着,脖子靠在椅背上当顾客;一位用手轻轻挠着顾客的头皮,表示洗发,洗完发后,还尝试着给伙伴编了个麻花辫。
片段(2):老师在角色游戏开始时,问有什么需要大家商量的事。玛莉马上举手,说:“能不能玩理发游戏?”玛莉的提议得到大妞妞、楠楠、家炜等孩子的赞同,纷纷表示想玩。借此机会,老师追问:“如果要玩理发游戏,需要什么工具?”“吹风机!”“洗发的水!”“梳子!”……“美美发屋”开始营业了。美发店的玛莉和艳雪从道具箱中拿出了道具吹风机、洗发水、梳子、发夹、皮筋、发箍,准备工作了。艳雪站在“门口”冲着门外的小朋友大声喊:“快来理发呀!谁要理发呀!”在她的招呼下果然有位客人走了进来。玛莉热情地走过来,请客人坐下。“我想洗个头!”美琪坐下来说。玛莉马上给美琪带上围兜,开始洗头了。洗完头,美琪假装拿钱了,艳雪问:“你要不要编个辫子,做个发型呀?我们会弄得非常漂亮的!”“那——好吧!”美琪坐下来,玛丽在左边,艳雪在右边,开始给美琪编辫子。两个孩子认真、仔细地给美琪编好了辫子。美琪照了照镜子,看到毛毛糙糙的辫子,夸张的“啊”把艳雪和玛莉也逗笑了。美琪离开了,玛莉和艳雪又陆续接待了几个客人,但不一会儿生意又冷清了,艳雪又开始向店外张望、招呼,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案例分析】
1.幼儿自发产生了游戏意愿。在本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超市、银行、幼儿园、美食店、建筑工地等角色游戏区域,“美发屋”并没有在开设的计划中。部分幼儿通过在班集体中的学习与生活,由对编辫子活动的初步认知与经验,联想到洗头、编辫子的操作活动,还能清楚、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发游戏意愿,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开展新的角色游戏主题——美美发屋。从美发店游戏的生成可以看出,大班孩子自主选择的角色游戏主题在丰富、在扩展,情节也变得复杂了,不再局限在原有的洗头、吹发活动。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还以略高于日常水平来尝试新的游戏行为,运用了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编辫子技能——美发师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大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为角色的延续创造情节,不随便离开岗位,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和初步的规则意识,但幼儿的游戏又受到自身能力水平及游戏材料的限制。
2.幼儿借助游戏材料进行的互动少。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游戏中,现有的游戏材料——吹风机、洗发水、梳子、发夹、皮筋、发箍已不能满足幼儿玩美发屋游戏的需要了,必须有新的材料投放到游戏中去。作为投放的新材料,应该是幼儿需要、能激发其兴趣的;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的,这样才有可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继续投入到游戏中去。笔者意识到美工区制作新疆帽小辫子的皱纸可以用到美发屋来,让幼儿制作成假发或染色的头发等。
3.教师的游戏指导要跟进。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放弃指导。当幼儿经验不足、出现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强加给幼儿种种游戏要求,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劝告或
者建议,从而帮助恢复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笔者就打算以平等的大朋友的身份成为孩子游戏的参与者,巧妙地进入“美美发屋”游戏中,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
【案例对策】角色游戏作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其教育目标更多地通过环境材料这一媒介支持幼儿的发展。笔者就观察到美发屋游戏进行到一定程度,新的游戏情节没有出现,孩子的游戏兴趣就会慢慢减弱,如果还没有新环境材料的创设投入和适当的指导介入,美发屋的游戏就没有孩子继续玩了。教师对游戏的观察是幼儿持续开展游戏的关键。
1.游戏主题的生成指导。玛莉和大妞妞由练习编辫子的活动,交谈、联想到理发的游戏。同伴看到她们玩理发的游戏后,兴趣被激发,也加入到游戏中来。老师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到幼儿的游戏意愿,在获悉多数人的要求时,适时地尊重幼儿的意愿,生成并开展理发游戏。
顺应幼儿生成的游戏主题,不用自己所认为的更有价值的活动代替,是老师对幼儿的兴趣和自发活动的尊重,也是新《纲要》、《指南》明确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进行判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2.游戏材料的使用指导。实践证明,游戏材料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在游戏中,材料的收集与运用使幼儿在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发挥触动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发展的作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物代物的过程,就是其想象创造的过程。社会化的游戏主题越来越多,以物代物成了推进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仅以物代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幼儿心理的需要和倾向不同,思维和发展能力不均衡,所以幼儿在以物代物的选择、制作和替代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在这个案例中,游戏材料的合理收集与有效运用,直接影响着幼儿游戏质量的提高。艳雪和玛莉没有想到用皱纸代替头发编辫子,游戏已经处于停滞的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启发和引导,美美发屋的游戏可能就开展不下去了。教师在幼儿气馁之前及时给予帮助,通过鼓励、引导、暗示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一些低结构的、半成品的游戏材料,以便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使游戏进行下去。
3.游戏中幼儿的个性化指导。大班的孩子已初步能商量分配、选择角色,角色意识逐渐增强;会选择使用一些相关的工具材料,围绕角色要求进行相关的简单活动,体验角色的劳动。尽管如此,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要全面观察全体孩子,有的放矢地加强个别指导。要使幼儿积极投身到游戏中去,教师就要学会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让幼儿之间互动。
案例中的玛莉对交流、交往缺乏主动性,是“有问才答”,但游戏时能结合原有经验,联想到用皱纸来编辫子。游戏时的小伙伴艳雪热情、友善,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这两人一起参加美发游戏可以相互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光顾美发屋,适时提供一些帮助,每当看到她们与自己所担任角色有相匹配的行为、动作、语言时就给予肯定,给她们提供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4.游戏后的综合评价指导。游戏结束时,我们开展了讨论:理发店除了给顾客洗头、吹头外,还可以增加哪些服务项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理发店生意好起来?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办法、出主意:烫发、染发、做新发型……我把一些活动的照片给全班孩子看,展示美发屋游戏中的新做法:用发箍和皱纸制作完成的染发道具,扩展了幼儿收集和增加游戏材料的思路,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用一些半成品材料制作游戏的道具,更好地运用于游戏活动。
游戏评价过程中,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的作品;再现游戏中的困惑,教师引导大家一起讨论、帮助解决问题。这些经验的归纳整理、传播,以及新的兴趣点的生成,都有助于幼儿拓宽游戏的思路,提升游戏的兴趣,为下一次的游戏做铺垫。
【参考文献】
李惠虹.“玩”与“学”的释义——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创新理论与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