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访谈类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访谈类节目也是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根据播出地点的不同,访谈节目又可分为现场采访以及演播室采访。如今,越来越多的节目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如何做好访谈类节目,是主持人需要了解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访谈类节目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因为在整个访谈过程中,需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采访嘉宾,嘉宾在接受采访时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主持人则负责话题的整体把握和控制,充分调动对方的谈话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所以,在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是提问者,也担负着整个节目的串连承接,引导着话题的走向。同时更应该作为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主体个人参与到节目中,使节目精彩生动,并对观众有一定的启发。想要做好谈话类节目,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想要在节目中与嘉宾平等对话,进行思想交流,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确定了采访嘉宾,就要对其背景资料有充分的了解,对嘉宾有所熟悉。在采访前“熟悉”嘉宾也是很多主持人非常重视的功课。但是这个“熟”也要有个分寸,并不是越“熟”越好,因为如果事先和这个嘉宾有太多的接触和交谈,有时往往在正式录节目时反而缺少了新鲜感,很多话题只是先前的重复,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而且嘉宾在讲述时缺少了第一遍讲述时的激情,对事件细节的描述也不够细致。所以在做访谈类节目时在“熟悉”的同时要兼具一定的“陌生感”,通过资料熟悉嘉宾,但是又要与嘉宾保持距离,持有一份“陌生感”,使嘉宾在接受采访时保持强烈的说讲欲望。
另外,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不仅是观众与嘉宾间情感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面向观众的信息传递者,所以,主持人在采访前要拟定采访选题,策划采访方案,理清采访要点。很多访谈类节目请来的嘉宾都是某一领域的学者或专家,在与嘉宾沟通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和词汇,因此,在采访前也要充分查阅资料,或者向专家请教,这样才能在访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将有效信息传递给观众。
2 提升主持人自身的专业素质
主持人在做节目时,其言论代表的并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广电媒体,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所在的媒体机构,更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主持人需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交谈时要把握好分寸,要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意愿,同时,主持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
2.1 好的主持人要善于聆听
主持人在做节目时一定不能急于展示自己的口才,一位好的主持人要善于聆听嘉宾的话语,并充分调动嘉宾和受众的情绪。和嘉宾进行最真实的情感交流,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使嘉宾畅所欲言,一个善于倾听的主持人,不止是用耳朵,更是用“心”在听,当嘉宾谈到某一话题时,主持人能够利用话题的内容将主题引向深入,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但是有的主持人在提问后,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问题上,并不在意嘉宾的话,这样往往会给嘉宾心不在焉的感觉,便无法挖掘出有效的信息。
2.2 主持人要善于驾驭节目
主持人无法完全掌控节目的制作进程,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来驾驭节目,把握谈话的方向,拿捏谈话的分寸,调控谈话的氛围,适时地结束或推进话题,在谈话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巧妙地控制好现场氛围和节目进程。
2.3 主持人要善于互动交流
嘉宾和现场观众是访谈类节目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他们在节目中的发挥将对节目质量的高低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主持人要能充分调动嘉宾和观众说话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节目氛围。一个节目好的氛围不是天然具备的,而是需要主持人与现场充分互动交流进行营造的。节目中也不可能时时保持着良好的氛围,这就需要主持人根据现场的气氛去调控谈话的主题和节奏,或张或弛,以吸引住嘉宾和现场的观众。
3 主持人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质体现在主持人的知识水平、艺术修养以及行为准则等多方面。主持人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那么即使掌握了再多的采访技巧,表达得再娴熟,也无非是个“花瓶”。主持人只有充分提高文化素养,才能在节目中准确地把控话语,一语中的。访谈类节目中涉及的内容和话题往往通古博今。所以,主持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各行各业的情况有所了解,知识面要丰富,不能单一,只有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节目整体和谐,如果主持人语言贫乏,其思维也会很单一,主持节目往往无言以对,缺乏内涵,甚至会在访谈时闹出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所以访谈类主持人要注重平时的文化积累,多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做出的节目粗糙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