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刘煜生案引发的新闻舆论及其影响

2015-02-26 13:0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申报舆论

邱 平 丁 伟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传媒系,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再论刘煜生案引发的新闻舆论及其影响

邱 平 丁 伟

(塔里木大学 人文学院传媒系,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刘煜生案距今已整整83周年,时过境迁,查阅当时的新闻报道及档案文献资料可发现,刘煜生案发生后所引发的新闻舆论以及对当局提出的新闻自由的要求包括弹劾顾祝同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尽管没有做到,在对新闻记者社会地位的确立、安全保障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刘煜生案;新闻舆论影响

一、引言

1932年7月27日,江声日报主任被捕。刘煜生以违反了《出版法》第19条第13款之规定被江苏省府秘密逮捕。“省会戒严司令部二十一日晨枪决江声报经理刘煜生,其罪状为宣传共产”。①《申报》和《大公报》于同日刊登刘煜生被害消息,随即引发了全国性的新闻舆论。上海、北平、宋庆龄、蔡元培等各界人士纷纷做出强烈的反应。最后以苏省府改组,调任顾祝同为剿匪总司令而告一段落。为纪念刘煜生,1934年1月20日,杭州新闻协会提议设立记者节。即每年9月1日为记者节。这便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刘煜生案。

二、刘煜生案所引发的新闻舆论

刘煜生案发生后,新闻媒介不遗余力地对刘煜生案进行及时、全面的报道,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一次重要的舆论干预。由此而引发的社会舆论,在民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已经有积极的参与和作为,其影响和作用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监察院监委率先为刘案申雪并提起弹劾顾祝同

刘案发生后,《申报》和《大公报》率先刊登其被害消息。两天后,《申报》从南京发出一条1500余字“监察院弹劾苏主席顾祝同”的消息。笔者认为,这条消息为日后引发全国性的舆论反响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手握调查权的监察院监委刘莪青、田炯锦,率先为刘案申雪并提起弹劾顾祝同,才使此案真相得以公布于全社会。刘莪青、田炯锦“以苏省府主席顾祝同,违法拘捕,经院派员在查,又復抗拒,特提起弹劾”,②“呈请国民政府严惩”,刘煜生因违反《出版法》逮捕,逮捕之后却以违反《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判处死刑。“核与该省府令饬公安局密文所引条例、前后不同、显系另有作用、意图陷害”,②这便是后来全国新闻界引起巨大反响的,也是逮捕枪杀刘煜生宣传共产的言论即江声日报副刊铁犁,言论有妨治安,铁犁登载之(当)、(下司须知)、(边声)、(端午节)各篇小说,仅描写社会生活状况的作品。江苏省府主动将此文报送新闻界,意在为顾祝同开脱,平息事端,不料却引起全国公愤、声讨电文如潮水般涌来。监察院当即否决,认为其多属强词夺理、蔑视法约,并当日再提弹劾顾祝同。

(二)全国各界人士齐声讨顾,并参与案件调查

全国各界社会团体以及知名人士纷纷声讨顾祝同。全国律师协认为顾祝同“未能依照司法程序,实为破坏国家法律”。③民权保障同盟会正副委员长宋庆龄、蔡元培在华安大厦招待各报社记者四十余人、讨论此事,“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亦亲到列席”,林语堂、伊罗生、邹韬奋等十人出席。“(一)孙夫人宋庆龄女士主张、应由上海报界领导全国新闻界罢工一日,以示坚决。(二)蔡元培主张,报界应对刘案发表宣言,请政府严办顾祝同,俾彰真理,依据法律办理,使违法者,必予严办。(三)史量才表示,报界尤为切身之事,自当有相当表示,本人愿负责向日报公会提出讨论办法,但本人为个人说法,不能代表任何团体。此外林语堂,邹韬奋,谢武刚等主张全国报界,一致以言论批评该案。申报记者钱华主张请党国元老宋庆龄女士及蔡元培先生向政府作有力之表示”。④

全国舆论此起彼伏,民权保障同盟发表宣言并向政府提出将顾祝同及其他责任人免职并依法惩办、公布报刊认为宣传共产的江声报副刊文章、以后不再有此类事件发生三项要求。上海、无锡、芜湖、北平、汕头、太原等各地新闻界及各界人士、社会团体纷纷为刘煜生及江声报馆鸣冤申雪、摇旗呐喊。上海记者公会执监委员吴中一等,徐州、芜湖、蚌埠记者会为抗争刘煜生案,请撤惩顾祝同,“以后关于江苏省政府消息,凡有顾主席字样者一律称顾祝同”。⑤同日,《申报》发表时评,“新闻记者之职责为诉说人民之痛苦。为传达公正之舆论,此种神圣之职责,而苟失所保障,即我舆论界一日不能存立于世界。且此种现象,为今日世界文明各国所不容有”。2月9日,青岛市新闻界响应宋庆龄号召,“赞成停刊一日、并通电全国关于顾氏消息、在刘案未解决前、不予登载”。

至此,社会各界在继续发起强烈舆论攻势的同时,开始积极介入案件的调查取证、搜集材料等。中委李协和(又名李烈钧)专为刘案拜访全国律师协会,并致函于刘煜生夫人镇江自强报经理张逸姗。2月14日,上海市记者公会亲自派人赴镇江调查刘案,并起草宣言,呈请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严惩顾祝同,宣言附有所谓反动言论全文内容。2月16日,记者公会开执委会组织“全市新闻记者为刘案联名宣言”签字。同日,北平报界追悼刘煜生、王慰三、陈去病,各界送挽联甚多“青天白日下、军阀杀人、强盗杀人居然不能昭雪”。刘煜生案所引发全国范围的新闻舆论,带动了全国新闻媒体、民盟及各个团体、著名人士在民国时期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和作为。

(三)多方压力,顾祝同等人调离政界

自刘案发生后,各地维护新闻言论自由、保障记者人权不受侵犯的呼声此起彼伏,作为全国影响力巨大的《申报》《大公报》不遗余力地报道此案,尤以《申报》新闻报道数量多、时效快,可谓一日几报。以《申报》为例,仅在1933年2月期间便有30条新闻报道此案,甚至同一天有2条以上新闻,报道文字累计达到23760字之多。⑥新闻媒介对社会舆情的传播报道,既真实反映国人的情绪,又对国人的情绪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在创建和强化着新的、影响力更大的舆论。[1]正是因为新闻报道的实时跟进,国民政府备受压力,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主张依法办理。至此,在初入政界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被二次提起弹劾,于情于理都会影响其在政界的地位。苏省主席顾祝同来沪谒蒋,“顾近以刘案既被监察院弹劾、复受各方责难、异常消极、日前曾传顾有辞职之说”。⑦刘煜生案已惊动当时南京国民政府。1933年10月4日,“行政院决议,改组苏省政府,顾祝同调剿匪北路总司令。⑧

三、刘煜生案的影响及后果

刘案发生后,其引起的全国性的舆论此起彼伏,然而,舆论毕竟是舆论。顾主持江苏省工作,调任剿共司令部,严格意义上说并没有撤职降职,更谈不上弹劾。因“剿共”和入川扩张蒋系势力有功,1936年8月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随后,七七事变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江苏省主席等要职。[2]全国各界对于刘案的新闻报道主要集中在1933年2月和3月期间,所以,刘案的新闻舆论来得快,去得也快,此后,关于刘煜生案的报道仅在一周年公祭时见于报刊。所以舆论中所提到的彻查刘煜生案、严惩顾祝同等许多舆论呼声都没有真正实现。杭州记者工会倡议设立的记者节,然而9月1日记者节直到1943年才被国民党所承认,随后颁布的法令,虽然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对新闻记者的权利保障只能说是名存实亡。

四、余论

刘煜生案发生后的舆论影响,虽然没有新闻舆论中要求的严惩彻查顾祝同,但是新闻记者的地位及生存环境较之前相比,还是有所进步。一方面南京国民政府为平息社会舆论,保障自己的统治地位,颁布《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以及《对于报馆之健全舆论应予保护令》;另一方面,因刘案的发生,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倡议并设立记者节。

刘煜生案发生后激起的全国各界的抗议与声讨席卷中国大地,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平息民愤,于9月1日发出《切实保护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训示各级军政机关:“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要“一体切实保护”。1935年2月1日,军事委员会行政院会同令饬各省府发出《对于报馆之健全舆论应予保护令》,保护令中规定,“检查新闻应一律遵照中央所颁布标准,审慎执行;对于新闻机关或记者之处分,不宜诉诸非常手段;[3]且不论这两个法令是否能够真正保护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言论自由,但至少以制度形式给予新闻从业人员来保障人身安全与言论自由。第二年夏末,杭州新闻记者公会又发出通电,要求维护新闻言论自由,撤除新闻检查制度,得到全国各地大多数报社和记者公会的强烈响应。面对全国新闻界振聋发聩的呼声,国民政府不得不宣布撤销新闻检查所。

注释:①申报1933-1-22。

②申报1933-1-24。

③申报1933-1-26。

④申报1933-2-2。

⑤申报1933-2-5。

⑥笔者根据申报1985年上海书局影印版统计所得。

⑦申报1933-2-7。

⑧申报1933-10-4。

[1] 何扬鸣,近代中国一次成功的新闻舆论:“秋案”研究新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

[2] 高秋萍.蒋介石的一级上将顾祝同[J].民国春秋,1995.

[3] 倪延年.中国报刊法制发展史(史料卷)[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5.

G210

A

1674-8883(2015)19-0161-01

邱平(1976—),女,新疆人,塔里木大学传媒系教师实验师。丁伟(1983—),女,新疆人,塔里木大学传媒系讲师浙江大学新闻系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申报舆论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关于开展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申报的通知
国际“舆论战”对地方舆论工作的启示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