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及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2015-02-26 11:03作者单位宜宾县广播电视台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8期
关键词:记者问题对策

陈 勇(作者单位:宜宾县广播电视台)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及防止假新闻的对策

陈 勇
(作者单位:宜宾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传播在引入市场机制之后,越来越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在个人利益驱动下,虚假新闻时有发生。本文将分析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如何防止假新闻。

关键词:记者,虚假新闻,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信息,特别是新闻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在此背景下,我国新闻事业也同步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洗下,特别是近年来,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体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1]。2014年,中国的新闻界相继发生数起有较大影响的新闻打假事件,如《郭美美澳门欠2.6亿赌债》《95后女子“用身体换全国游”每到一地征临时男友》,特别是马航MH370航班失踪事件,由于权威信息源缺位,从中央媒体到各地媒体,“生还奇迹”“飞机坠毁”等信息乱飞,让人莫衷一是。这些假新闻在社会上以讹传讹,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也损坏了新闻记者的良好形象。

1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缺失原因

1.1 媒体受利益驱动使新闻真实性让位于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近年来,随着网络、微信、博客等新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同时也意味着新闻传播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媒体来说,受众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受众的多少更是和广告收入等经济利益紧密相连。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扩大市场影响力,有的媒体不强化新闻来源审核,一味迎合一些人的低级的好奇心,电视屏幕、报纸、网站上尽是“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在2014年的假新闻中,“产妇死亡医护齐失踪女子赤身裸体满口鲜血死在手术台”“上海地铁老外晕倒乘客无一相助”“女司机遇碰瓷男开车轧了过去”等就是这类典型假新闻的代表。某门户网站一名编辑谈到“弗吉利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假新闻时说:“我们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如何保证新闻首发,这样有些消息就很难得到证实。[2]”

1.2 道德缺失,真实让位于个人利益

有的记者从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考虑,放弃新闻职业道德,不遵守新闻纪律,在利益面前放弃了新闻的真实性,搞有偿新闻。有的甚至将广告当新闻写,故意编造广告式的虚假新闻,通过新闻的方式炒作广告来吸引受众眼球。个别人甚至以造假为生,通过“制造”虚假新闻来获取不当利益。

1.3 新闻记者专业素质不强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电视新闻频道、网站、平面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许多才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就此走上了新闻采编岗位。他们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甚至有的没有参加任何岗前培训,不知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熟悉新闻伦理,不学习新闻法规,不懂得新闻媒体的采、编规范,更谈不上新闻记者应该具有的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理念。社会责任感不强,采访不细致、主观想象编造;个人素质不强,对新闻信息源缺少鉴别力等因素,也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种种原因。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说过:“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3]”

2 防止假新闻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精神的培养。新闻记者要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意识,对掺杂各种利益的信息有较强的甄选能力,要保持中立和平衡报道立场,不带个人偏见,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记者不应一味追求轰动、新奇的传播效果而故意夸张歪曲事实,编辑也不应为凸显版面的新闻眼,满足受众的感官刺激而将一些非重要的新闻置于主要版块。

2.2 提高专业素养。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知识修养、法律法规修养和竞技、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爱岗敬业,坚持“三贴近”“走基层”,表达群众呼声和意愿,让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2.3 要坚持采编、经营分开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媒体经营工作的管理,保持新闻采编活动的独立性,防止经营活动影响和干扰新闻报道,杜绝用新闻报道换广告,用新闻报道搞各种形式的经营活动。

2.4 建立惩处和制约机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对于制造出虚假新闻的记者、编辑要予以严厉惩罚,而对于在预防虚假新闻方面表现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要给予奖励,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3 总结

功、名、利是某些人炮制虚假新闻的动机。当前亟待从思想道德层面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教育,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以求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孙明霞,李明星.由虚假信息看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J].科技传播,2010(8).

[2]陈朝晖.新时期虚假新闻的特点、成因与防治——以《新闻记者》历年刊载“新闻打假”论文为例分析[J].视听专论,2011(2).

[3]吴海民.愧对范长江 愧对普利策[J].新闻通讯,1993(8).

作者简介:陈勇(1974-),男,四川宜宾人,专科,宜宾县广播电视台,记者。研究方向:影视节目制作。

猜你喜欢
记者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