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动力机制及策略

2015-02-26 07:46张象林杨锐锋
学术交流 2015年12期
关键词:智库决策政府

张象林,杨锐锋

(大庆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黑龙江大庆163712)

智库是参与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并对国内外焦点问题提供具有政策导向的研究、分析、建议报告的机构,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公众做出明智的决定[1]。智库被视为继行政、立法、司法、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行为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面,智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中国智库报告》结合我国的实际,将智库分为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四种类型。将高校智库划分成为一种单独的类型已是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做法。从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经验来看,高校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智库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参与智库建设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智库与其他类型的智库相比具有学科齐全、人才集中、研究独立等明显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推进“985、211”等高水平大学新型智库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土智库”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支持。事实上,地方政府在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高校智库的积极参与,地方高校也需要通过新型智库的建设打造服务社会的新载体,地方高校与政府通过合作的方式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将有利于将高校资源与政府资源有机结合,对于推进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型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动力机制

合作的本质是合作主体之间不同资源要素的相互流动和优化组合,稳固的合作必须建立在有助于推动彼此目标实现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整合优化资源弥补各自资源要素的短缺,从而满足彼此的需求,是合作开展的动力。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具有十分明显的需求导向。不论从外部环境对地方高校和政府的现实要求还是从各自发展的内在需求分析,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通过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对地方高校和政府而言无疑是互利双赢的应时之举。

1.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要求的现实需要。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智库建设专门做出批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明确要求。同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做出了明确、具体的安排和部署。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地位和作用,把智库建设作为政府推进科学执政、依法行政、增强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2015年2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撰文,对高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服务政府决策的意义和途径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一系列的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高校和政府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十分明确具体的要求,足见国家对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决心。目前,部分省份结合实际,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智库也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因此,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通过整合地方高校与政府的优质资源共建新型智库,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决策部署的务实创新之举。

2.地方政府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纵观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地方智库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地方治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表现为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能力的现代化[2]。随着权力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系统内部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在社会转型关键期、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大背景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不断显现,同时网络时代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社会舆论环境更加复杂。随着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过程需要考虑因素的逐步增多,对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智库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从而实现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地方病”,带有鲜明的地方特性,过多地依靠“外援智库”为本地发展出谋划策,常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地方党委和政府只有加快“本土智库”建设,才能保证获得的决策建议客观、准确、全面,真正符合地方实际。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与官方智库相比,身处政府的体制和序列之外,学科专业齐全、人才资源集中、研究立场客观,能够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思想支撑,从正向引导党委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地方高校与政府的合作共建新型智库,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完善治理体系,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有效途径。

3.地方高校不断增强自身办学综合实力的现实需要。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 529所(含独立学院283所),本科院校1 202所,其中1998年以后成立的680余所,约占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57%,他们大都分布在地级市,已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以来,国家对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鼓励地方高校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的办学职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凸显应用性,在推动地方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本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与新型智库建设的目标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新型智库重在寻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为知识的应用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同时智库要求基于问题建构知识框架,这也为文理交叉、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天然土壤,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学科的优势,通过与政府合作推进新型智库建设促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在解决地方发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科专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的今天,地方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更大的作为和贡献,而与政府合作建设新型智库无疑是实现“有为”目标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正处于发轫阶段,建设速度的快慢、服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所高校获得政府支持的多少。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推动与政府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让新型智库成为体现办学特色和优势的新亮点,在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自身发展之间实现互利双赢,不断提升竞争力、影响力。

4.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提高素质能力的现实需要。地方高校作为所在区域科技第一生产力与人才第一资源的结合点,集中了一个地区大部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所在区域的知识精英群体,地方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本应积极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建言献策,在地方党委和政府政策制定以及政策评价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足够的影响力,但是由于长期习惯关起门来搞基础理论研究,对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热情度不高、主动性不强,在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出谋划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开方等方面不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决策咨询过程中经常缺少地方高校专家学者的身影。此外,由于研究问题常缺少现实导向、研究过程中缺少与地方实务部门深入的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政策研究、社会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分析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将有助于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聚焦地方重大现实问题,把学术研究成果有效运用到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在解决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必将极大地促进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目标定位

与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聚焦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为研究领域,服务国家重大决策咨询,打造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发展建设目标不同,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具有鲜明的地方属性。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必须遵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定位,根据地方的发展实际需要确定新型智库的研究方向,以“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引领地方”为宗旨和使命。在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方面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在落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人才输送功能、在城市文化推介方面发挥文化传播功能,通过理论创新、资政建言、集贤育人和舆论引导的有机结合,将新型智库打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服务平台。

1.将新型智库打造成为一流的地方政府决策的咨询中心。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在各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更加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支撑体系。当前,我国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咨询部门主要有政策研究室、社科联等机构和部门,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必将对进一步完善地方治理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与其他智库同台竞技中,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必须高标准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坚持跨学科、跨部门协同研究问题,以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为价值追求,以地方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工作导向,以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基本方式,在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真正做到政府有需求,智库有声音,成为地方决策咨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地方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必须根据地方发展所需,整合地方高校和政府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等形成新型智库的发展优势,并在不断扩大优势的基础上培育新型智库的特色,通过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保证智库工作的持续高效,使之成为一流的地方决策咨询中心。

2.将新型智库打造成为一流的扎根地方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智库,必须做到决策咨询与教书育人相结合,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必须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高水平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新型智库研究人员具有更接地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智库研究问题的现实导向和研究过程的合作交流,将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应用目标。通过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参与智库的科研项目,教师将智库的科研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接触真实问题、实用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从而为地方发展建设培养更多的了解地方风土人情、熟悉地方政策法规、愿意扎根地方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新型智库要积极开展地方发展所需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及时将最前沿的理论方法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传授给政府机关干部及相关工作人员,并通过他们实现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通过政策研究与人才培养良性运行、互为促进,切实发挥智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辐射作用,使之成为一流的扎根地方人才的培养基地。

3.将新型智库打造成为一流的地方先进文化的推介平台。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地方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将其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都在不遗余力地培育宣传城市文化。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新型智库,既要成为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也要成为地方优秀文化的推介者。智库要通过定期举办发展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就城市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在研讨交流中宣传推介地方党委和政府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发展理念、先进思想、成熟经验。要通过专家学者做客电视节目、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深刻分析解读地方党委和政府出台的政策,帮助人民群众理解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和政策走势,影响公众舆论。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的优势,利用主办或承办各类的学术会议的机会,邀请与会专家考察市容市貌、切身感受城市文化、了解先进的政府管理经验等,促进城市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地方先进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塑造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使之成为一流的地方先进文化的推介平台。

三、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实施策略

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要坚持外延发展与内涵深化并重,重点是从深层次解决好合作共建的机制问题。共建新型智库不是单纯的高校与政府间人、财、物的叠加,而是要从合作的机制建设着眼,突破制约新型智库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智库发展建设的内在障碍,打破地方高校与政府两个主体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人员交流、信息互通等方面存在的制度壁垒,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新型智库的持续发展,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活力,保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在服务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

1.建立地方高校与政府之间的稳定供需机制。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共建新型智库源于现实需求的外部激发,是建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需求基础上的。地方党委和政府对智库的认同以及决策咨询的需求,是决定新型智库能否发挥社会职能的前提条件之一[3]。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智库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创新的工厂,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具备开放的市场环境、充足的市场需求,在美国,智库约一半的咨询业务来自于联邦、州、市、镇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地方党委和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供需关系能否持续,还取决于新型智库能否产出引人瞩目的智库产品,只有不断推出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智库产品,满足党委和政府决策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保证智库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为此,一方面,地方党委和政府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从传统的经验主义式的决策中摆脱出来,按照国家的新要求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念和思维,真正认识到共建新型智库对于地方党委和政府科学施政的重要意义,主动为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构建互动平台,尽快建立新型智库参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的制度性框架,使决策更加民主和透明。另一方面,地方高校与政府共建新型智库要突出地方需求导向,找准地方高校与政府合作的最佳结合点,把参与政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作为对智库评价的主要依据,努力产出解决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通过政府和高校的互信互助、共同努力,在地方政府信任与智库能力、需求与贡献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在制度层面形成刚性约束,从而建立起稳定的供需关系。

2.建立地方高校与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完备的人才共享机制是共建新型智库的核心要素,智库的研究者没有研究和实践的双重历练,就不可能产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新型智库,有必要借鉴美国政府和智库之间建立的“旋转门制度”,当官员从政府退出后,应出台政策鼓励他们进入智库从事政策研究,同时为智库的专家学者提供进入政府部门担任要职的机会,理顺专家学者将知识转化为权力进入政府决策层的通道。在共建新型智库的过程中,政府和高校应充分协商,允许高校的专家学者到政府部门挂职交流,以期充分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地方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鼓励支持有丰富经验的政府管理人员进入智库担任兼职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相关重大课题研究,形成政府、高校之间人才交叉流动的格局,从而强化智库咨询服务的人脉资源和实效性,增强提供政策建议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之间的有效衔接。此外,要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信息与高校共享的有效机制。政府信息透明公开、客观可靠是专家学者进行应对策略研究的基础和保证。尽管在地方高校与政府间的日常互动交流中也存在着信息的传递,但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政府与高校之间应建立定期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地方高校平等地享用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提供政府决策方案的机会均等[4]。同时,共建智库的专家学者信息应定期反馈给地方政府,以便政府在决策咨询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选准对象,避免重复性研究。

3.建立地方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协同理论认为,任何结构之所以能够实现稳定的功能是因为组成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各系统之间实现了协同。协同是事物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根本原因。地方高校与政府共建新型智库,研究的内容主要以政府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而与地方发展需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往往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大多不是单纯依靠地方高校或政府的研究力量就能够有效解决的,需要高校与政府协同攻关。而要保证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就需要地方高校和政府在推进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来看,协同创新的本质是管理创新,是一种社会资本的再组织、再利用[5]。在合作共建新型智库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高校要加强对各自所属的较为封闭、分散的研究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突破系统、行业、学科之间的壁垒,推进高校、政府以及其他单位之间的深度协同,积极构建“开放、集成、互利”的协同创新模式,使各类创新要素不断地相互集聚,彻底改变已往政府智库、高校智库以依靠政府官员或高校专家学者单兵作战为主的局面,从而实现跨单位、跨学科的协同资政。此外,地方高校和政府必须在各自权力范围内,给予新型智库相对独立的人事改革与管理的自主权,增强新型智库的协同意愿和协同能力,增强智库作为创新主体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各类创新力量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合理流动、高效利用,通过协同创新保障产出高水平的智库研究成果。

4.建立地方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利益保障机制。作为专门为政府科学施政服务、以产出公共思想和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机构,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高校智库,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是通过研究报告、建议书等,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服务,从本质上讲智库的研究成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然是商品,政府就应建立对智库思想产品的购买机制,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购买智库的研究成果,以最大程度发挥智库的能动性,实现政策研究和咨询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智库产品的购买方,地方政府必须对智库提供的产品是否满足需求做出科学判断,有效保障政府自身的利益。而智库作为产品的供给方,需要凭借提供优质的研究成果赢得政府的支持,从而获得应有的资助以更好地维持自身运转,同时也需对研究人员的思想成果和社会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规范智库成果的交易。成果评估的过程可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6]。政府和高校在保障智库研究人员获得合理报酬等显性利益的同时,应将学术能力和资政能力同时作为考核评价指标,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隐性利益方面对智库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地认定,实现智库研究成果评价与其他评价的有效衔接,充分调动智库研究人员进行应用对策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建立专家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在政府决策咨询中导致重大决策失误,对相关专家应追究责任。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着力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举措。高校无疑是我国加快新型智库建设的主力军,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圈层结构,不同层次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服务领域,地方高校必须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引领地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在国家着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高端智库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必须在“本土智库”的建设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在推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目标一致性和资源互补性,只要找准合作路径,将高校与政府的资源优势相互融合,在合作机制上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通过合作共建打造出高水平、有影响的地方新型智库。

[1] 赵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负责人詹姆士·麦甘博士:智库必须思考如何以新形式传播成果[J].中国发展观察,2014,(3):37-40.

[2] 文少保.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4-38.

[3] 薛澜.智库热的冷思考: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J].中国行政管理,2014,(5):6-10.

[4] 秦惠民,解水青.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4,(4):15-20.

[5] 杨静,陈赟畅.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7):7-11.

[6] 涂成林,魏伟新.高校智库服务地方政府决策的路径与对策——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2-46.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政府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微智库
微智库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