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探究

2015-02-26 06:31罗双燕陈功江
学术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文化

罗双燕,陈功江

当前国际上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国内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网上舆论格局日趋复杂,对高校师生思想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多元文化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通常是意识形态的基础和前提,意识形态引领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

(一)多元文化

如同“文化”、“全球化”这些广泛使用却无公认定义的现象一样,多元文化的内涵至今未有一个清楚明晰的界定。理论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多元文化”越来越多地被人理解为在社会系统中共存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种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描述为“人类文化的多元起源、多元发展和多元趋势”。随着世界多极化和人的思想的多样化发展,社会的多元文化现实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多元文化的形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元文化的形成有其积极意义,显示了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但是,多元文化因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有着不同的内涵,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历史观、一种文艺批评理论,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一种意识形态的混合体。故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相互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自然也会带来挑战。

在中国,多元文化既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现代文化;既包括本土文化,也包括外来文化;既包括汉族文化,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民族文化,我们要相互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人总是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并受其支配。那么,意识形态到底是什么?在《怎么办》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同志将其定义为每个阶级都具有的反映其利益诉求的“政治意识”。他认为,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也有自身的意识形态,两个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在思想领域就是意识形态之争,而只有代表人民大众利益诉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所以,革命的无产阶级一定要注重加强对工人阶级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灌输,以开展彻底的民主革命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而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党的历史进程中,从毛泽东同志到党的第五代领导集体,都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必须始终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引导青年人深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使命,而且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

高校不仅是知识传播的中心,更是知识创造的摇篮,其意识形态工作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的影响。社会的迅猛发展,使高校处在了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利弊共存。一方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元文化的存在有利于各种意识形态相互吸收,有利于我们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不断学习先进文化以巩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促进文化强国建设;另一方面,多元文化格局必然导致文化领域的激烈斗争,存在着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危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人类社会在不断走向一体化的同时,也在走向多元化。不同民族及其文化间日益频繁的交流与融合是多元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多元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时空观念,青年师生的网络化生活,国内外各种思潮和文化的激荡和交融在高校尤为突出。多元文化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强烈冲击,极大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选择,使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刻不容缓。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把握自身的规律,在内容上坚持一元导向与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在策略上增强开放性与民主性,在方法上加强层次性和针对性。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秘密——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力量,就很难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高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是不容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保障

毛泽东同志说:“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两杆子”。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都是我党实现自身政治使命的前提和保障。实践证明,社会制度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通常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国家的发展总是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因此,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四个危险”,意识形态领域的危险摆在了第一位。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革命就会失去正确方向;缺少正确的意识形态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为统筹和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伟大目标的达成,需要全体国民统一的思想认识,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统一的实际行动,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意识形态工作,是防止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必然要求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西方敌对势力妄图颠覆社会主义的图谋就没有停止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更是看到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希望,把重点放到了中国,叫嚣通过“没有硝烟的战争”西化分化中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尽头。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高唱西方文化的赞歌,迎合西方的价值理念,鼓吹所谓的“普世价值”,散布不良文化和腐朽思想,极力把社会主义推向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高校一些大学生对科学理论学习毫无兴趣,缺少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全面认知,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备感迷茫。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的力量。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对这些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迎难而上,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三)高校青年师生迫切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意识形态决定人的行为取向。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新信息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自主意识强,能熟练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就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多元文化环境下,一些大学生政治意识淡漠,信仰选择出现危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弱化,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审美趣味低俗,审美心理浮躁,这些值得我们正视。青年教师正迅速成长为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他们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价值观的选择也更加多元化。青年教师与大学生有较多共同的话题,交流较多,甚至成为朋友。教师的潜移默化影响不可忽视,青年教师如果接受到错误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会非常大,会透过他的言行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不去主导,错误的价值观就会去主导。主流价值观不去生根,非主流价值观就会野蛮生长。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思路

意识形态领域是我们必须占领的思想阵地。高校必须将意识形态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从思想、组织、制度等各方面入手,增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责任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管,校长更应该管。《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学校党委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有利于形成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打造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工作队伍精干有力,工作条件优化完善,督管工作落实到位,扎实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使命,主要负责同志应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高校工作全局,切实把握工作的规律性,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与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作斗争。

学校党委应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本校党建工作整体安排,要把宣传思想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贯彻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善工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发挥总揽全局作用,抓好协调、落实责任。学校党委要深入学校各级党委的党员民主生活会,了解党员教师的思想动态;重视并加强各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合力,全力做好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工作队伍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教师的素质非常重要。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的教师对学生是负面的引导和暗示。因此,对于高校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加强教育引导,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对国情的理解认识;强化实践锻炼,让教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服务国家发展,引导教师围绕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改进评价体系,发挥学术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鼓励教师努力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包括党团工作者、宣传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等,直接肩负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新形势下,要着力提高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能力。首先,他们要敢于站在教育者的高度客观、理性地看待多元文化,以开放的、包容的积极态度促进文化的对话、交流,在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的基础上,善于汲取各种文化的丰富营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其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再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此外,教师还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起好示范榜样作用。意识形态工作是面向精神和心灵的工作,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结合青年特点,讲好中国故事,让青年真正懂中国、爱中国,青年一代才会在中国主流价值观的烛照下自信地“接棒”,坚定地走向未来。

(三)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渠道,要继续占领主阵地,引领主流价值观念。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使用,信息爆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教学内容上要围绕教材,引用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时政大事作为材料,使教材内容常讲常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举例贴切新颖,融合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教育方法上要积极尝试问题启发法、讨论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有所获。此外,教师要恰当、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具有育人功能,营造务实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意义深远。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

要创新高校新闻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校报、宣传栏、广播、社团活动等都是营造校园文化的窗口。在校园生活中,校报要设置教师专栏和学生专栏,反映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现状,表彰优秀,树立典型和模范;宣传栏丰富着师生的生活,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做到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把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广播既让大家了解最新时事动态,又能让大家知晓校园趣闻,音乐和体育还能放松心情;社团既能让大家发挥兴趣爱好,又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结交朋友。微博、微信是新媒体,尤其受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美丽校园。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读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学习,为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宣传工作者应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年轻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提高宣传窗口的质量,营造务实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师生的看、听、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流意识真正入眼、入耳、入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发挥新媒体优势,建好管好用好网络阵地

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在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和人格养成。如何吸引并取得学生信任支持,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当务之急。

高校要利用好校园网络平台,将学校支持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和优秀成果上网上线,努力扩大校园网络文化的红色地带。学校应不断创新意识形态工作话语体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要主动加强新媒体的使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宗专题活动,应开通微博、微信并鼓励学生参与,及时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借力新媒体新平台,融入师生的QQ群和微博、微信中,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是非辨别能力。要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组织保障、舆情搜集、分析研判、应急预警、应对处置和总结评估等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1]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8/20/c_117021464.htm,2013-08-20.

[2]杨玉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4).

[3]田艳宁.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环境价值观下的调节作用[J].教育理论研究,2011,(4).

[4]李云智.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J].新西部,2013,(14).

[5]熊小红,肖向梅.高校应对意识形态工作挑战的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2,(8).

[6]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求是,2104,(17).

[7]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N].人民日报,2014-09-06.

[8]马文利.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大学生良好心理环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想文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思想与“剑”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