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析

2015-02-26 06:31徐文奇
学术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村教育

平 萍,徐文奇

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业已证明, 教育投资可以产生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 但也存在着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 而教育投入的收益和风险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基于此,如何分析社会、国家、劳动者不同的收益和风险,以及怎样计量和评价不同教育投资的收益与风险,进而把握教育投资和市场的关系,无疑是教育经济理论研究的一大难题。

一、教育投资的收益与风险

在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研究中, 佩瑞拉和马丁斯利用欧美16 国1980-1995 年间教育和收入数据比较各国教育收益与风险的差异, 采用眀瑟平均收益率与分位数回归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投资的一般规律。 但由于各国存在制度、文化、环境方面的差异,教育收益率与风险的程度不同,教育投资必定会影响到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1](P366)。从全世界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育收益率为9.7%左右,也就是说个人每增加一年的教育,其收入增加约为10%; 中低收入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为11%, 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为7.4%;由于全世界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世界平均教育收益率下降约0.6 个百分点[2]。 关于我国教育收益率与风险的经验研究也不胜枚举, 马晓强、 丁小浩利用分位数回归法, 计算了我国在1991、1995 及2000 年三年期间的教育收益率,并估算了教育投资的风险水平,得出结论:我国教育收益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提高, 使得我国城镇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增幅较大[3]。 我国农村的教育收益率普遍偏低,截至2004 年,我国农村教育回报率最高仅为7.4%。近年来,由于我国扶植农村教育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劳动力市场涌入大量农村劳动力,接受一系列专业技术培训,其教育收益率有待进一步考察[4](P11-35)。 此外,钟甫宁、刘华(2007)的研究表明,教育层次越高,教育收益率也越高,各级教育收益率差距逐渐扩大[5]。 当然,对各级教育进行回归估计时发现, 各级教育收益率持续且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教育投资风险也逐级增加(马晓强、丁小浩,2005)[3]。 从性别差异上来看,我国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 (Zhang,et al,2005)[6],但男性的教育投资风险小于女性(孙百才,2009)[7](P25-60)。

对于教育投资分析,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教育和培训可以向劳动者传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劳动生产力,从而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8](P234-360)。 学校教育的投资不仅能够提高个人未来的收入水平,而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经济收益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为扩展教育投入大量资金,一些国际组织也大力资助发展中国家的基础教育。从历史上来看,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导致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主导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热潮。

教育作为一种投资, 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也可能带来风险。 教育投资风险是指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而投资者的收益不一定能补偿投资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个人层面所面临的教育投资风险有来自市场选择职业劳动者的风险、 社会变迁影响就业的风险以及个人面对不可抗力所造成的正常劳动工作的风险。 社会和国家的教育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国内投资结构、 政策调整带来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风险; 二是国际市场竞争带来的选择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风险。 对于个人教育投资方面,不是投资越多越好, 如何规避和减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才是重点;对于国家教育投资方面,我国政府也应在教育投资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教育投资的安全性。

至今,教育投资理论经历了从传统人力资本理论到筛选价格、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到内生学习模型和多层次、多投资主体的框架分析,几十年来,教育投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取得了重大发展[4](P31-35)。 但是,仅仅采用人力资本理论的明瑟收益率方法研究教育投资收益是不全面的; 只用筛选假说来解释教育对于个人收入的作用也是不完备的。 尽管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但该理论关于劳动力市场的非连续性关系也是不现实的。 政治经济学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力资本理论、 筛选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简单化弊病, 但其自身却低估了教育促进认知技能发展的作用, 也忽视了教育的扩展对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带来的革命性贡献。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这些理论过多地停留在理论阐述和整体研究层面, 缺乏实证分析和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 在今后的教育投资分析中,应该完善多层次、多主体的分析框架,全面考察教育投资行为对个人收入的影响, 同时也应搜集有关企业培训成本和个人教育费用的信息, 将教育投资分析与教育投资成本相结合,并且应更加注重国家层面上的教育投资分析, 对于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人才的培养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二、教育投资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教育的发展进步为劳动力市场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也会激励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近年来,教育投资影响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农村的教育投资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拉动了劳动力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农业现代化程度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劳动生产力低下,城镇化道路举步维艰。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国家增加了农村教育投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投资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 发展农村教育可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有效调节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职业技术教育投资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近年来, 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匹配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学生选择了专科教育,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某种职业。 从工资效应角度来看, 如果一个人在与其所受教育不相匹配的领域工作, 意味着劳动力使用职业教育提供的特定技能可能性减小, 进而会降低其收入。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较好地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高等教育投资改变了劳动力市场格局。1999年,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开始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 这一政策通过高校扩招并收费的方式引入教育消费, 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同时也缓解了人口生育高峰带来的就业压力。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 我国劳动力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劳动者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 教育投资影响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教育投资影响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国家教育投资不足, 社会教育投资不均衡,个人教育投资不理性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分析。

1.我国对农村的教育投资仍然过低,农村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较差,劳动者素质不高,劳动者收入偏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导致农业从业者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 2010 年末的统计,全国农业从业者中,文盲占5.47%,高中文化程度占9.86%,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65%[9](P278)。 而向现代化转型的农业生产, 不仅需要先进的农业科学理论做指导,还需要先进的设备、机械、自动化、水利化等基础设施支撑,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村人才来实施。

2.个人盲目重视教育收益率,导致过度教育,资源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完善, 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也随之提高。研究表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眀瑟教育收益率升高到7%以上, 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也由1991 年的3.78%迅速增加到2000 年的13.06%,教育投资已经达到较好的收益水平[10](P110-145)。 但教育投资良好的收益也引起教育投资的过度问题。 教育投资过度是指个人受教育年限超过实际工作需要年限,产生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经常发生在金融业、教育文化业、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教育扩张速度,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3.国家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社会教育投资不均衡。 大学盲目扩张,毕业生过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小学教育资源紧张,中学基础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这将进一步影响青少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除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外,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贫困人口难以依靠教育脱贫致富。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实行的是“谁受益、谁分担”的成本分担原则,此项政策看似合理,实际上也难以体现公平。 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费为例,1993-1997 年, 中国高校学费增长率为27.65%,从1997 年学费并轨以来,学费大幅度增长,1999 年大学生学费增长至2769 元, 比前一年增长了40.3%, 直至2000 年, 高等教育学费达5000 元左右, 住宿费也由两三百元增长至上千元不等[11](P78)。 有学者研究提出,一个农民干13 年才能供1 个大学生,“知识改变命运” 的口号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实现。

4.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的问题。各类院校毕业生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由调配,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受到限制,人力资源难以得到有效配置。据《2012 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研究发现,毕业半年的大专生中有59%找到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而41%的大专毕业生找到的工作与大学专业无关, 而本科生的教育与工作不匹配比例为30%,低于大专生,专业与工作严重脱离,限制了个人乃至行业的发展,是一种教育投资的浪费[12](P130-145)。

三、中国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教育投资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进而对教育投资的风险问题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问题产生很大作用。 这些问题的解决, 对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一) 增加农村教育投资, 提高农村劳动生产力,进而拉动劳动力转移

1.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发展农村教育可以有效调节劳动力的转移。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比重15%,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比重低于10%。 然而在人均GDP 较低的国家或地区, 比重分别达到70%和90%。我国农村劳动力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38%[13](P105)。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村劳动者越具有技能优势,非农转移的意愿越强,失业概率也越小,并且受过较高教育的农村劳动者更容易找到收入水平较高的工作, 实现劳动力平稳有效的转移,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发展农村教育可以缩小收入差距。 农村教育能否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也关系到收入分配能否实现公平。 一方面,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起到“平衡器”的作用。 我国教育的二元结构明显,师资水平、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很大,不仅扩大了城乡人力资本水平的差距, 也间接扩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因此,要形成良好的收入分配格局,就要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2.发展农村教育,首先要重视学前教育投资。农村地区往往不重视幼儿教育, 而幼儿早教对孩子语言、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大学前教育投资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幼儿“上学难”问题。 其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的质量将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偏好。只有夯实义务教育的基础, 广大农村劳动力才有接受高等再教育的可能性, 这也是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的突破口之一,也关乎教育公平。 另外,还要努力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需要培养精通农业技术的“专业农民”,为二、三产业培养“农转非劳动者”,以及为农闲时的季节性转移劳动者提供短期职业培训。 总之,政府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是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二)正确引导个人教育投资,积极改革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投资

在个人教育投资方面,不是投资越多越好,如何规避和减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是社会工作的重点。 我国政府应在教育投资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保障教育投资的安全性,如适时出台大学生最低工资政策,保证大学生基本收入水平,合理提供就业岗位,提供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在国家教育投资方面,重点是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投资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将教育投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并坚持实行免费的基础教育。 对于非“义务教育”,要由国家及受教育个人共同承担,要合理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力,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贷款。 此外,要让每个公民都有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投资要侧重于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 应配合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支援西部经济建设的同时, 教育投资的步伐应该逐步跟上。 还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 尤其要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的质量。 适当控制高等教育扩张速度,提高教育质量。 从长远看,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素质、高端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保障,促进了教育公平, 满足了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重需要,但高等教育扩张速度过快,会导致教育发展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应该从劳动力市场需求方向考虑, 教育教学内容和科目不应设置过多, 要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

(三)深化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首先,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要打破以户籍制度为首的制度性分割,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提供多种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播途径, 使得受教育者与劳动力市场能够快速准确对接, 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其次,要完善人才选拔、激励、评价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摒弃传统论资排辈的晋升机制, 使人才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制度上保障专业对口,学以致用。 另外,还要加强劳动力市场法治化管理。 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律体系,保障劳动者收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 只有制定好各项法律政策以保护劳动者权益, 才能提高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最后,还应努力建设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与世界接轨,引进高级人才,也努力给我国的劳动者提供海外培训的机会和途径, 在人才交流的同时完成国际技术的交流。

[1] Mincer, J.Schooling,Experience and Earning [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

[2] Psacharopoulos, G. and Patrinos, H. A. 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 Further Update [ J].Education Economics,2004,(2).

[3] 马晓强,丁小浩.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 J].教育研究,2005,(4).

[4] 刘泽云,萧今.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基于多层模型方法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钟甫宁,刘华.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07,(4).

[6] Zhang,J. ,Zhao, Y., Park, A. and Song, X. Economic Returns to Schooling in Urban China, 1988-2001 [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4).

[7] 孙百才.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中国的经验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9]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2)[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0] 闵维方,等.教育投入、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本收益——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1]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2] 赖德胜,孟大虎,等.2012 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高等教育扩展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变革[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3] 中国统计年鉴(2010)[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