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5-02-25 02:48朱海月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预设小学生活动

朱海月

(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吉林 珲春 133300)

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

朱海月

(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吉林 珲春133300)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形态,出现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价值与功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实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突出活动主题的需求;二是做好预设性主题的指导;三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新兴的课程形态,出现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打破了原有的课程结构,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已经日益凸显,具有其他课程所无法代替的作用。如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对于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怎样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理念来推进课程深入发展,真正培养小学生自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小学生参与活动的主体地位,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深入、持续地发展,并获得实效。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亮起来,这是每个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教师、学校相关领导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几年来实施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对于培养与提高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参与,促进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与尝试,在此与同仁研究、探讨和交流,共同促进与提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要适应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均是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在诸多的课程资源中,如何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和小学生的爱好、兴趣,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是小学生有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是活动取得实效性的保证。活动主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又要体现学校发展的特色,真正做到从小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开发课程内容,选择活动主题[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教参,没有课程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教师,这就需要加强团队指导,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从学校的实际、小学生的需求,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自然、社会、家庭资源及学科课程中开发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是能够成为学生活动内容的资源并不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必须经过反复筛选才能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这些资源的筛选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有很多学校和教师会把环保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内容,但是就环保问题而言,可选择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如有些内容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很适合,而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如果一味模仿别人,这门课程就总是别人的,而且一群孩子是不应该重复另一群孩子的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需要和成长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有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把中学课程里的内容来确定为活动主题,远离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导致绝大多数小学生没有参与的兴趣,只有很少几个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效果很弱。其实,学校里的绿化带、花园里及校园文化等课程资源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很好的素材,可以从学校这一实际出发,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这一实际出发来开发确定活动主题。再如在开展的“民族礼仪习惯”主题活动时,可以聘请校外辅导员作指导,更能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要注重小学生兴趣活动小组作用的发挥,把小学生的现实需要放在首位,以体现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要求。

二、做好预设性主题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不是“教”出来的,它倡导的是学生自主选题、主动探究,注重实践的过程与评价的多元化。小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主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达成共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起始阶段,既要尊重小学生的自主选择,又要充分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即指导教师在活动方案的制订,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展示方式等方面还是以预设性主题为主,这样更便于操作,更便于活动过程的管理。如何把预设性主题转化为学生真正需要的活动主题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由于是教师预设主题,因此,学生并不是都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这是首要问题。如“小小营养师”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时,播放一段“家乡饮食文化”的视频,其中特别介绍延边朝鲜族饮食文化的特色,让小学生从情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联系到自己家庭中的日常饮食习惯:假如您是一位孩子的妈妈,您打算怎样合理搭配一天的饮食,既营养美味,又经济实惠?接着指导小学生,把自己提前准备的各自餐具、食品、蔬菜、调料等,组织小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组织小组进行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之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让每个学生讲讲父母辛勤操持家务的故事,以增强小学生的经历与感悟。在上述活动顺利进行时,教师出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小营养师”。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与实际操作,就很好地把教师的预设性主题转化为学生真正想主动参与的活动主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会亚于学生完全自主选择主题下的主动性。

二是教师要巧妙处理预设性主题。

做好预设是综合实践活动之前的理性思考。因此,教师的预设性主题一定要在充分调动了小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时方可出示。预设性主题可能不是学生最需要、最急于想研究的,因此在你把它给予学生时,学生要有一个认识、理解、认同、渴望参与、急切想寻找答案的心理和思维的发展过程。同一个主题在学生不同的心理和思维发展阶段出示给学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是不同的。如“小小营养师”的主题就是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致和热情、引起全体同学共鸣的时候出示的,当小学生真正进入情境的时刻就是预设性主题出示的最佳时机。

三是要允许学生选择与预设性主题相关的其他主题。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其兴趣爱好各有千秋,生活经历也不尽相同,所谓“众口难调”。教师的预设性主题不可能完全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要允许部分学生选择其他相关活动主题。如在“妈妈的生日”主题活动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把这一主题强加给了每一个学生。其中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都在为妈妈制作生日贺卡时,我身边的一个小男孩就默默地坐在那儿不动手。我问他为什么不做,他低着头说:“我不想做。”我问他为什么不想做,他却默默不语。他的同桌小声对我说:“他的妈妈出走了。”课后经过了解知道:有2名同学妈妈去世了,有5名同学父母离异,其中3名跟父亲生活。这几名得到妈妈关爱较少的同学怎么会以一种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心情来设计妈妈生日贺卡呢?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活动主题时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应允许这几名特殊家庭的孩子选择相关的活动主题,以保证全体小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三、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的灵活多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无论是主题确立方式、收集方式、交流方式、成果展示方式、合作方式还是实践体验方式、评价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2],如收集资料就有观察、采访、调查、网上查询等多种方式。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展活动。有的老师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学生的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如在“垃圾问题小调查”主题活动的成果展示阶段,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按自己小组的意愿来展示成果,鼓励小学生采用相声、小品、标语宣传、校园广播、长廊画展、调查报告、倡议书等方式充分展示自己。由于是自己喜爱的方式,学生都想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展示给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才会真正有所收获,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使其主动探究体验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教师应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本内涵,并体现在活动中[3]。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参与意识,发展实践与探究能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综合实践活动凸显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从而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指导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1]张颖.如何指导小学生确定活动主题[J].吉林课改,2005(2).

[2]刘强.新课程视野下的评价机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07(2).

[3]李秀香.小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浅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05(1).

猜你喜欢
预设小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