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 玮
(1.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基于语料库的“给”字的历时演变研究∗
尧玮1,2
(1.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2.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通过对语料库中先秦至民国时期的语料进行调查分析,尝试考察“给”的历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给”字的使用率从先秦至魏晋缓慢爬升,从魏晋至南北朝大幅度上升,在隋唐五代有一个下降过程,宋金元开始回温,从明代开始又一次大量增加,至民国时期达到了顶峰.在词性的发展轨迹上,从先秦至民国,“给”的虚词用法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动词用法的使用率从宋辽金开始因虚词用法的兴起开始缩减.清代与民国时期,“给”字的动词用法的使用率为各个时期最低,且趋于稳定.从宋辽金时期开始,“给”字的虚词用法开始出现,词性出现了实际性变化.元明清时期“给”的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文献已可见“给”的介词用法.清朝与民国时期发展了很多“给”字句式,“给”字的虚化越来越成熟.句式发展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字句式越来越复杂,一些句式从有至无,从无至有,从主流变为非主流,非主流变为主流,充分体现了新旧更替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语料库;“给”字;历时演变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资助(2015VI042)
“给”字及相关句式研究被认为是汉语语法学中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课题之一.[1]从“双宾语”概念提出之后,“给”字研究就与“双宾语”研究并驾齐驱.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的“给”字研究侧重描写,主要讨论给予义“给”字句的语法结构、语义构成和给予动词的类型等.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给”字研究转而注重解释.学者们不再局限于句法结构的分析,而是运用认知、生成语法、语法化、配价和儿童习得等多种理论与方法对“给”字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解释,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此外还有方言中的“给”字研究[2],不同地域“给”字比较研究[3],以及“给”字的教学研究.
早在学界开始研究“给予”句式之前,就有学者对“给”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关于“给”的演变,众说纷纭.就“给予”义动词“给”的产生时间而言就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有以太田辰夫[4]为代表的“清代说”;以志村良治[5]、傅惠均[6]为代表的“元代说”;还有以赵世举[7]为代表的“先秦说”.此外,蒋绍愚[8]探讨了表被动的“给”字句的来源.洪波[9]也研究了给予义“给”的起源.他提出受“与”字类化的影响,“给”字早在清代早期之前便产生了几种虚词用法,发展到清中叶时期,或许是因为“与”字类化,或许是其自身的语法化,产生了使役介词用法和被动介词用法.
以上研究总的来说注重词性、词义、句式结构等问题的描写和解释,而对于“给”的历时演变过程研究不充分.历时演化研究已有学者作过类似研究,如席嘉[10]曾考察过汉语无条件构式的历时演化.本文以语料库为基础,对语料库中先秦至民国时期的语料进行调查分析,并借助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尝试考察“给”的历时演变过程.
为了发掘从先秦至民国各个不同时间段“给”字的使用情况与发展演变轨迹,本研究使用语料库统计了“给”字在各个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
况,见表1.
表1 先秦至民国“给”字使用情况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自先秦至民国,“给”字的使用次数逐渐增多,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收集到的最多的次数分别为611次/篇和430次/篇.为了更清晰地描述“给”的发展轨迹,本研究对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作了简单处理.考虑到数据库每个朝代的文献数量不一致,文献数量越多,篇幅数量相应也会增加,所以单纯的命中篇幅数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给”字在各个时代的使用频率.本研究对所收集的命中篇数除以总的文献数得出一个平均命中率,即,“给”在每一份文献中平均出现在几篇文章中的比例.“给”字被使用的次数也与所收集到的篇幅总数相除得出每个篇幅中的平均使用率.从“给”字在每个文献中出现的平均篇幅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给”字在各个时期文献中的使用轨迹.从先秦至魏晋缓慢爬升,从魏晋至南北朝大幅度上升,在隋唐五代有一个下降过程,宋金元开始回温,从明代开始平均篇幅命中率大量增加,至民国达到了最高点.
其次,从平均每篇使用率上来看,“给”从先秦至魏晋这段时间没有很大的使用频率变化,魏晋之后使用次数越来越多,隋唐五代至宋辽金趋于稳定,元代至明代大幅增长,并在明代达到了一个最高点,之后在清代有所下滑,至民国时期,下滑趋势更加明显.虽然“给”字的篇幅命中率在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有一个陡降的过程,但是每篇使用率来看,这一时期“给”字的使用率还是在稳步上升.民国时期虽然具有最高的命中篇幅数,但是平均每篇的使用率并不是最高点.这可以理解为在民国时期文献中“给”字的使用面变广,明清时期使用率最大.
本研究对各个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献作了词性分析,试图寻找从先秦至民国“给”字的语法性质演变轨迹.其中,清代文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钦定大清会典事例ű卷六百八十六ű兵部»,使用了430次,但因其“给”字用法单一,417例为同一用法,不具有典型性,所以选取了排在«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之后的«儿女英雄传».明代文献也具有同样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明世宗实录校勘记»用例611例,也不具有词性分析价值,所以选用了排名第二的«王阳明集ű卷三十ű续编五»,用例59例.词性分类中,“给”的介词和助词用法先统一归为了虚词类,具体见表2.
先秦文献统计了«管子ű轻重丁第八十三»,共计9例用法,其中虚词0例,动词用法9例.秦汉文献中«史记ű卷三○ű书第八»具有最高使用例数,在21例用法中,全部为动词,虚词用法也为0例.魏晋文献中«晋书ű卷二四ű志第一四»出现了两例“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与“诸所供给依三品将军”,但«晋书»为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也无法确切体现“给”的虚词用法的开始.南北朝文献中选用了«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ű北魏»,共计5例有效,均为动词,无虚词用法.隋唐五代选取了«唐令拾遗ű田令第二十二»,215例无虚词用法.
宋辽金时期统计了«宋史卷一七一 志第一二四»,111例用法中出现了106例动词用法,2例虚词用法“止请本奉添给”及“复增供给食料等钱”,还有两例介于虚词与实词之间“增给米麦”与“更增给钱五千”.“给”即可理解为“给予”又可以理解为动词增加后的助词.此外,在«宋史»中还出现了几例特殊用法,如“茶、酒、厨料之给”,此例
“给”应该为名词性的“供给”之意,为名词.元代文献分析了«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一»,共计159例.其中动词129例,虚词数量增加到30例.“斟酌增给”,“本院官吏昼夜供给”,“乞依先例赈给”等“给”已经可以不带宾语,“给”进一步虚化了.
明代文献«王阳明集ű卷三十 续编五»有59例有效用法.其中动词22例,虚词37例.虚词当中也有了介词的用法,如“据佥事胡琏呈给由事”,“给思明州官孙黄永宁冠带札付牌”,“给迁隆寨巡检黄添贵冠带牌”.清朝文献«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共有95例“给”的用法.其中动词用法13例,虚词用法82例,助词与介词的区分越来越明显,且增加了很多新的句式用法.如“把+N+(V)+给+N”,“老爷看完,把信交给叶通”.
民国选取了«雍正剑侠图:第五十九回»,“给”字用法也是95例.其中动词用法16例,虚词用法79例.虚词用法也越发丰富,不仅多了很多“把+N+(V)+给+N”结构,还出现了“被+N+给+VP”,“叫+N+给+VP”,“让+N+给+VP”等新的句式结构.
据此,从先秦至民国“给”字在词性上从单一的动词逐渐开始多样化.产生实际性词性变化的应该是从宋辽金时期开始,元明清时期“给”的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文献已可见“给”的介词用法.清朝与民国时期则发展了很多“给”字句式,“给”字的虚化越来越成熟.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给”字作为虚词和动词从先秦至民国的发展情况.虚词“给”具有越来越高的使用率,而动词“给”的用法从宋辽金开始因虚词用法的兴起使用率开始缩减.清代与民国时期使用率为各个时期最低,并且动词词性的使用率趋于稳定.
先秦文献«管子ű轻重丁第八十三»全部9例“给”的动词用法中,主要为两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副词(不/大)+给”,该句式共出现3次,“大夏,帷盖衣幕之奉不给”,“大冬,任甲兵,粮食不给”以及“故国中大给”.第二种句式是“以+给+N”,出现6次,如“以给上之急”,“以给寡人之急”,“以给盐菜之用”等.
秦汉时期的«史记ű卷三○ű书第八»21例动词用法中,依然沿用了先秦的两种“给”的句式,但是也出现了“给+N”的句式,如“愿募民自给费”等.南北朝文献«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ű北魏»5例动词用法中,都是“给+N”的句式,如“给+N”,“给东园□车”,“给后部鼓吹”等.
隋唐五代的«唐令拾遗ű田令第二十二»中,以“给+N”的句式为主,并且在此句式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如句式扩展为“给+N+量词”,如“给田一顷”.“给+N”式语法成份上有了发展,不仅能做谓语,还出现了“给田之制”这种与“之”连用的定语形式.与“者”连用的形式也有发现,“给口分田者”中“给+N”同样做了定语.“以+给+N”式继续沿用,“乡有余以给比乡”,但使用比例明显下降,在215例用法中总共出现7次,“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诸田,乡有余以给比乡,县有余以给比县,州有余以给比州”.否定式“不得+N+给”两例,“不得狭乡给”.“不+给”两例,“不给田者”、“不并给”.还出现了“给授”一词3 例.“县令亲自给授”1次,“对共给授”2次.
宋辽金时期的«宋史ű卷一七一ű志第一二四»开始出现了“V+给”式虚词用法“止请本奉添给”,“复增供给食料等钱”.但“给”的虚化不彻底,既可理解为“给予”又可理解为动词后的助词. 104例动词用法基本延续隋唐五代的“给+N”式,“以+给”只有两例,“不+给”四例.另外,还出现了“令+N+给+N”式,如“令同著作郎给之”一例.“给+以+N”一例“给以折色”.
元代«永乐大典卷之一万九千四百二十一» 159例中动词用法136例,句式开始多样化.“以+给+N”式只有2例,“以给贫下站户”“以给帖里干站”.“(N)+给+N”仍然是主流句式,共有74例.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N)+给+N+量词”数量也有不少,共有30例,如“每处请给常行铺马二匹”;“给骆驼一百只”等.“给+与、以+(n)”数量开始增加,共计5例,如“给与五十六匹”、“翰林院书写圣旨给与”、“近仓者给以米粟”、“今议各站给与骆驼二十只”、“奉旨可依旧制给与使臣圆牌圣旨”.还出现了“给+N+VP”式1例,“验时价给钞赈之”;“于+ƻ+给”式一例,“就于各处附近仓分见在粮内□给”.否定式除了“不得+给”“不+给”,还出现了“勿给+(N)”,如“不合驰驿者勿给”、“勿给驿马”、“勿给驿”.
元代选取文献中虚词用法主要有三种句式.第一种为“V+给”式有8例,如“乞依先例赈给”等;第二种句式“V+给+N+数量词”有14例,
如“都省差通政院经历伯都前去买给骆驼二百七十二只”.此外还有“(N)+V+给+N”式8例,如“自今余事求给牌面”、“出给铺马”、“量给粥食”、“难议供给粥食”等.“给+VP”式7例,如“给付各站买马当役”、“就便给发相应”、“给发圆牌圣旨”等.
明代«王阳明集ű卷三十ű续编五»中动词用法22例,句式没有特殊变化,“以+给”式没有出现,“给+与”式的数量增多到9例.虚词用法29 例.“V+给+n”式13例,如“即便支给商税银两”等;“V+给(+N+VP)”式13例,如“就于军饷米内照数通行赈给”,“查访得出,定行追给还官”,“若是专为己私,假借公干,擅便分给符验关文挂号”,“酌量给派招佃”等.“给+V+(N)”式8例,如“随送军门挂号给付”、“酌量应给还狼民者”等.此外,还出现了介词用法两例.“给+n +VP”式,“给思明州官孙黄永宁冠带札付牌”,“给迁隆寨巡检黄添贵冠带牌”.
清朝文献«儿女英雄传(四十回)»共有“给”字用法95例.其中虚词用法82例,动词用法13 例.显而易见,其以虚词用法为主,动词用法句式单一,“N+给+N1+(N2)”式12例,“给+数量+N”式1例.其中“N+给+N1+(N2)”式还增加了1例与“的”字连用的定语语法功能用法,如“什么人给你的信”.虚词用法的句式更加多样化.“(N)+给+(N1)+VP”为主要句式,共有44例.“把+N+(V)+给+N”排名第二,共有12例.还增加了“叫+N+(VP)+给+N+VP”式4例,“让+N+给+N1+VP”一例,“(N)+V(交、呈、来)+给+N+(N1)”式6例.此外还有“VP+给+(N)+VP”6例,“N+VP+给+N1+VP1”式4例.
民国时期的«雍正剑侠图:第五十九回»“给”字用法共计95例.其中,动词用法16例,虚词用法79例.动词用法与清朝所选取的文献中的用法相似,都是“(N)+给+N1+(N2)”式为主共计16例.其中“的”字结构的定语式用法数量增加到了5例.虚词用法中“(N)+给+(N1)+VP”式共计47例,“把+N+V+给+VP”式15例,“让+N+给+VP”式出现了6次,“N+V(教)+给+N1+N2”式3例,“叫+N+给+VP”式3 例,“(N)+V(来)+给+N+VP”式一例.此外还新出现了“被+N+给+VP”2例,“N+VP+给+VP”式1例.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出,“给”字句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复杂,句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让+N+给+N1+VP”、“叫+N+给+VP”、“N+V(教)+给+N1+N2”以及“被+N+给+VP”式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在统计的清朝及之后的文献中开始出现且数量不多,不易混淆.其他“给”字的主流句式本研究使用了表3来描述其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到,“(N)+给+N1+(N2)”式经历了先秦至南北朝的蓬勃发展期后在南北朝至宋辽金趋于稳定,占据主流句式地位,从元朝开始使用率不断下滑,明清民国已经丧失了主流句式地位,使用率趋于稳定. “(N)+给+(N1)+VP”式从明朝开始迅速发展至民国时期使用率达到顶峰.“V+给(+N+VP)”式也经历了从无至有的过程,宋辽金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但数量不多,明朝文献中达到顶峰.“以+给”式从最主流的句式渐渐没落,从南北朝开始已很少使用.“给与、给以”式从宋辽金开始有一个不断爬升的过程.“以+给”式和“给与、给以”式似乎有一个接力的过程,一个从有至无,一个从无至有.“把+ƻ+给”式从清朝开始不断发展,到民国时期使用得越发频繁.
表3 先秦至民国“给”字主要句式统计
“给”字在各个时期文献中出现的平均篇幅命中率显示了“给”字从先秦至民国的使用发展轨迹.从先秦至魏晋缓慢爬升,魏晋至南北朝大幅度上升,在隋唐五代又有一个下降过程,宋金元开始回温,从明代开始平均篇幅命中率大量增加,至民国达到了最高点.在词性的发展轨迹上,“给”
字的词性从单一的动词逐渐开始演化.从先秦至民国,虚词“给”具有越来越高的使用率,而动词“给”的用法从宋辽金开始因虚词用法的兴起使用率开始缩减.清代与民国时期使用率为各个时期最低,并且动词词性的使用率趋于稳定.产生实际性词性变化的应该是从宋辽金时期开始,元明清时期“给”的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明代文献已可见“给”的介词用法.清朝与民国时期发展了很多“给”字句式,“给”字的虚化越来越成熟.句式发展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字句式越来越复杂,句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让+N+给+N1 +VP”、“叫+N+给+VP”、“N+V(教)+给+N1+N2”以及“被+N+给+VP”式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在统计的清朝及之后的文献中开始出现且数量不多,不易混淆.一些句式从有至无,从无至有,从主流变为非主流,非主流变为主流,充分体现了新旧更替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永耕.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5(2):130G138.
[2]周 磊.乌鲁木齐话“给”字句研究[J].方言,2002 (1):16G23.
[3]江郁莹.“给”字句式探索:以台湾华语与新加坡华语的口语语料为例[J].国际汉语学报,2013(1):118G 131.
[4]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M]. 江蓝生,白维国,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
[5]志村良治.“与”、“馈”、“给”[M]//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江蓝生,白维国,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6]傅惠均.«金瓶梅词话»中的授与动词“给”[J].中国语文,2001(3):275.
[7]赵世举.授与动词“给”产生与发展简论[J].语言研究,2003(4):45G48.
[8]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论语法化、类推和功能扩展[M].语言学论丛:第26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9]洪 波.论平行虚化[M]//汉语史研究集刊.成都:巴蜀书社,2000.
[10]席 嘉.汉语无条件构式的历时演化考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4G148.
(责任编辑 文 格)
A Diachronic Evolution Study on“Gei”Based on Corpus
YAO Wei1,2
(1.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anguag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Hubei,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WUT,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corpus from the preGQin to the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with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process of Chinese character“gei”(给).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sage frequency of“gei”slowly climbed up from the preGQin to Wei&Jin dynasties; then rose sharply from Wei&Jin 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descend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rebounded from Song and Jin dynasties;after that increased significantG ly since Ming dynasty and reached its peak to the Republic period.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 of speech of“gei”,from preGQin to the Republic period,the usage rate of“gei”as a functional word inG creased with a growing number.In addition,its usage rate as a verb shrank from the Song,Liao&Jin dynasties due to the rise of its functional word usage.The usage rate as a verb dropped to the bottom and became stable during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period.Starting from the Song,Liao&Jin dynasties,the usage of“gei”as a functional word emerged,which indicated the actual change in the part of speech of“gei”.During Yuan,Ming& Qing period,functional word“gei“got further developG ment.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Ming dynasty,the preposition usage of“gei”was found.The Qing dynasG ty and the republic period witnessed a lot of new sentence patterns formed with“gei”,which proved the maturing of the preposition usage of“gei”.As time passed by,sentence patterns formed with“gei”evolved to b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Some sentence patterns emerged,some extinguished,some changed from the mainstream to non-mainstream and still some others from the nonGmainstream to mainstream,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etabolism.
Key words:corpus;gei(给);diachronic study
作者简介:尧 玮(1980-),女,江西省抚州市人,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语言文字、二语习得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4G12G20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G6477.2015.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