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白阳明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为了满足培养新型口译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口译课程教学。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口译教学中,通过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加强网络环境下口译课程的互动质量,促进学生口译学习,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有效把握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对口译课程教学改革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口译; 行动研究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确定口译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思想为:根据客观条件和学生实际,以口译实践为主,侧重口译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口译能力。口译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原则是:参与----思考----合作----成功,这就为我们提出了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的重大课题。Kiraly[2]指出,行动研究是寻求解决具体问题的多面向途径,对创新翻译教育中沿袭已久的教学模式尤具价值(Kiraly 2000:101)[2];行动研究使教师和学习者成为一个互相支撑的学习团队中的合作者和成员,而并非知识的权威和被动接受者。受其启发,还有文秋芳(2012)[3]、徐锦芬(2010)[4]与蔡小红(2008)[5]等研究的启示,笔者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观察与反思。该课程经历了3个循环的行动研究(2012-2014),通过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理论的梳理,结合口译教学实践,进一步探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口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教授2009级《口译基础》时,发现学生对课堂问题主动回答比较少,对于安排的一些课堂活动也缺乏有效参与,课堂互动性差。为此,笔者进行自我反思和教学反思,查阅课堂互动的相关文献。
国内外学者对传统课堂下的教学互动均做了大量研究,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的行为方式(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互动)以及互动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是研究的热点,Jiang(2000)[6]根据互动主体间的关系区分了八种课堂互动类型:师与全体学生、师与某学生、师与某学生──某学生、某学生与师、某学生与全体学生、某些学生与某些学生、某学生与某学生和学生独自活动。吴康宁(1997)[7]从互动主体角度,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将互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通过分析发现吴康宁的三种类型是对Jiang八种类型中师生互动的一种分类,只是Jiang没有涉及到生生互动,而吴康宁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相关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为问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实践主体学生的反馈也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笔者通过访谈和观察法,了解目前口译课堂教学的现状,整理出访谈实录。学生反映的笫一个问题是由于缺乏课前互动,学生对于课堂互动要求的知识储备不够,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互动。笫二个问题是适应了教师独言堂,突然的互动无法应对,而且既有的课堂互动形式也很单一,主要为师班互动,学生习惯了充当南郭先生。
针对2009级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行动方案。在2010级《口译基础》教学中一是增加了课前互动,二是丰富了课堂互动的形式,既有师班互动,也有师组与师个互动。由于在课前互动中加强了对学生知识预习与储备的检查,加强了生生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课堂上互动形式趋于多样化,结果显示2010级学生的课堂互动效果有了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反馈增多。
不过,由于课后互动的缺失,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巩固不够,影响了课前与课堂的互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环境早已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网络环境下的口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互动不仅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生与教学媒体的互动,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媒体的多维互动。
在新一轮2011级的行动研究中,按照行动研究的通常作法,首先设计出前测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学习口译的情况,并进行前测,然后建立教学档案,着重调查学生在非认知方面的自我评价,总结归纳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与的“英汉双向平行翻译语料库建库与应用研究”课题专门为口译教学配备了语料库,根据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几种类型,体现虚拟技术的影响,笫三轮口译互动教学按三步进行: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每一步都充分考虑到教师与媒体技术的互动和学生与媒体技术的互动。笔者进行教学实验,并对教学实验对象进行测试,以考察网络环境下实施互动教学后学生口译学习的效果。
2.1 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实践
实验对象从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1级学生中选取。2011级共5个班,进校时平行分班,学生英语基础相当。笔者对5个班学生英语总体水平进行了考察,在确保实验准确性的基础上选取英语整体水平一致的两个班,从中随机抽取11英语3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11英语5班作为对照班。实验班的教学模式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3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操练和成果),实验期限为4个月。
在对照班进行口译教学时,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实现语言的输出,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口译学习。
2.2 教学测试及结果分析
4个月的实验完成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考试形式多样,既有随单元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单项检测,也有在期中、期末进行的听译综合能力检测。
表1 《口译基础》平时成绩评价指标
表1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平时成绩评价指标,所占分值和评价手段,包括出勤情况,课前互动,课中互动和课后互动。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结果统计量
均数差值=-0.6931;方差齐性检验:
F=1.130,P=0.292
表2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人数、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两均数差值为0.6931,经方差齐性检验:F=1.130,P=0.292,即两方差齐。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值方程的t检验
表3显示t检验的结果,笫一行表示方差齐情况下的t检验结果,笫二行表示方差不齐情况下的t检验结果,依次显示值(t)、自由度(df)、双侧检验概率、差值的标准误及其95% 置信区间。因为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是两方差齐,故本例采用笫一行结果:t=2.753,P=0.008,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即运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口译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实验班在实施了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后,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口译考试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班。通过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可以不断把握口译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训练步骤,优化师生配合,探索和发挥先进教学模式的潜在优势(蔡小红2008:45)[5]。
通过行动研究找出了口译教学模式的症结所在,将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于口译教学中是口译教学的创新与进步,这种多维“互动”式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从而促进了双向交流;改变了师生、生生的单一互动,将网络与语料库等多媒体引入到口译教与学之中,实现了口译教学的多维互动。然而,作为本科口译教学,教学互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问题一,非翻译方向或翻译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弱,并且差异较大,因此,在互动式教学时组织难度较大,学生参与频次依然不足,有时比较被动。
问题二,有的学生认为口译难度大,而且对多媒体的使用缺乏热情,结果因为畏惧情绪放弃对口译的学习,有的学生自我期许过高,有热情,急于求成,但眼高手低,在实战中遭遇挫折就随之止步不前。
本研究通过走近教师和学生、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努力从实践的层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一些行动研究,找出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为多维互动口译教学模式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策略。在网络环境下,口译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科学地开发、设计并重新建构教学程序,将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口译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口译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完成自主互动教学,通过行动研究,完善口译教学模式,可以使学习口译的学生受益,全面提高学生口译水平。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KiralyD.ASocialConstructivistApproachtoTranslatorEducation:EmpowermentfromTheorytoPractice[M].Manchester:St.JeromePublishing, 2000.
[3] 文秋芳.提高“文献阅读与评价”课程质量的行动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2(01):32-39.
[4] 徐锦芬,曹忠凯. 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外语界,2010(03):51-59.
[5] 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04):45-48.
[6]NanJiangN.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ganization[EB/OL]. (2012-02-22)http://www.auburn.edu/~nunnath/engl6240/seating.html.
[7]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校: 张岩芳]
An Action Research on Multi-interactive Mode in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BAI Yangmi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need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Interpreting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into Interpreting teaching, which is realized by interaction before - while - after class, has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action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enhancing the students′ interpreting learning and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reform by an action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Interpretation.
mode of multi-interactive teaching; interpretation; action research
2014-10-2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G183),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D20111405,D20141404),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C2012281),湖北工业大学教研项目(2014097)
白阳明(1974-), 湖北秭归人,文学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与文学,英语教学研究
1003-4684(2015)03-0109-03
H31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