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连兰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山东 安丘 262100)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治
马连兰
(山东省安丘市畜牧局,山东 安丘 262100)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诊断;治疗
奶牛皱胃左方变位年度和季度的总体发病率差异很大,年发病率有时高达(25~30)/10000,有时只有(4~6)/10000。在我国北方,此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冬末和春季,即1~5月份。本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主要在哺乳早期,偶尔发生于奶牛妊娠晚期。
皱胃左方变位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通常发病于分娩后不久,偶尔分娩前发病表明妊娠的子宫或者分娩的过程使牛易感染此病。可以肯定的是正常牛妊娠晚期,妊娠的子宫使皱胃前移或左移,产犊后其他器官代替了皱胃的正常位置。为适应产犊后的移位,皱胃必须发生弛缓和随后的气体积累。皱胃弛缓可能由下列因素之一引起:
(1)饲喂易产生酸中毒的快速发酵浓缩饲料。(2)沙石在皱胃中积累,损伤皱胃黏膜。
(3)经常发生于分娩前后的应激病和代谢病,低钙血症本身就会导致皱胃弛缓。
(4)产生毒血症的系统性疾病,例如急性子宫炎。
(5)缺乏合适数量的长纤维饲料。
由此看来,皱胃的弛缓和气体的积累是此病发病机理里面的首要因素。妊娠子宫的移位作用与皱胃最初的移位有关,一旦移向左方,并且器官处于左腹壁和瘤胃之间,皱胃的弛缓和皱胃内的气体会阻止器官返回正常位置。
皱胃左方变位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一般症状和慢性酮血症相似。左方变位常发生于分娩后的7d内。轻度的病例表现为食欲丧失,反刍消失,体重明显减轻,排泄量较小的腹泻,像轻度的腹绞痛一样发出咕噜声。最常见的症状是拒食精料,产奶量有些下降,粪少色淡。直肠温度正常,但心率可能上升到80~100次/min。瘤胃蠕动通常消失或者变少;有些病例不能进行左肷窝触诊,因为左腹壁和瘤胃间充满气体。尿和奶的测试通常呈阳性,有些病例是酮血症的可疑病例。在更急性的怀孕晚期较常见的病例里,左侧膨胀明显。
皱胃左方变位的诊断相对简单,临床工作者给奶牛临床检查时通常首先考虑皱胃左方变位。确诊基于对左腹进行听诊、叩诊加听诊、冲击触诊并听诊。在左侧最后3根肋骨上1/3处叩诊,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冲击式触诊可听到液体振荡音。如果听到“乒”声或者高音调的共振,表明腹壁内有充满气体的器官。如果在此区域听到高音调的共鸣,想要确诊需要听到雨滴落在铁皮屋顶的“叮叮”声。这些“叮叮”声的频率差异很大,有时临床工作者需要听10min以上。对左侧较低处进行冲击触诊的同时对上述目标区进行听诊常常会听到相同的“叮叮”声。听到“叮叮”声就可以确诊无需进行冲击触诊。因为冲击触诊引起的瘤胃拍水音使辨别对确诊皱胃左方变位有重要意义的“叮叮”音很困难。然而,通过对左肷窝最低处前方20cm2的地方进行叩诊和听诊,可以很快得到阳性结果。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产生“叮叮”声后才可单独进行听诊。
所有直肠温度正常且食欲减退,尤其是在泌乳早期或妊娠晚期的牛,应该把叩诊和听诊作为临床检查的一部分,以排除皱胃左方变位。如果进行此项操作,则临床工作者诊断皱胃左方变位失误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必须说明少数病例在第一次检查中没有诊断出来,而是诊断为酮血症,偶尔诊断为消化不良,并作相应的治疗。这些病例暂时康复,但2~5d后复发。治疗酮血症和消化不良时如果病情复发,畜主很有必要征求兽医意见。许多病例是在奶牛按酮血症治疗2~5d后由养殖者或兽医做出皱胃左方变位诊断的。
彻底的临床检查后,皱胃左方变位的区别诊断在于高音调的共鸣是否被其他声音干扰。一旦听到,这些声音就不会被忘记。然而,相似的声音确实存在于使瘤胃产生弛缓的病例中,如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时瘤胃轻度膨胀。然而,如果听到的“叮叮”声是自发的,而不是由冲击触诊引起,则把其他的病误诊为皱胃左方变位的可能性很小。作者曾经见过一个病例,听到“叮叮”声后诊断为皱胃右方扩张,剖腹后发现“叮叮”声是由右腹上方一个大脓包引起的。
皱胃左方变位的治疗分2种: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
4.1 保守疗法保守疗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滚动疗法。腹腔输液:四环素4g(或青霉素)、维生素C注射液50mL、5%葡萄糖盐水2000~2500mL,左肷部中点向后约10cm处剪毛,16号针插入腹腔,1次/3d。常用的保守疗法是滚动牛。先设法把牛右侧着地卧倒,然后滚动牛让其背部着地保持5min。在此期间牛左右摇晃,相当于腹腔按摩,并使皱胃上升到腹腔底部。然后转动牛至左侧着地5min,让皱胃回到正常位置。在此过程中,伴随着腹腔的运动可听到拍水音和汩汩的声音,最后让牛站起。听诊以保证皱胃没在左方变位的位置。
据报道,一名英国兽医对此方法进行了成功的改进,让牛左侧卧倒保持30min。皱胃内的气体使器官“漂”回正常位置。转动疗法纠正皱胃左方变位以后48h很必要重新检查以保证没有复发。以作者和许多人的经验,经过转动疗法纠正的皱胃左方变位75%以上复发。如果复发,症状可能比矫正前轻,尽管产奶量下降,但是泌乳良好。在这些病例中,存在慢性皱胃左方变位并有与腹腔粘连的皱胃溃疡,这就缩短了奶牛的生产寿命。
4.2 手术疗法手术疗法包括剖腹术,把皱胃放回正常位置并把其用缝合线固定在腹壁上。此手术有不同的方法,但作者倾向于右侧切开术。术前停水、停料24h,以减小瘤胃体积。脊柱旁麻醉,做20cm长的切口,始于右肷窝底部并垂直向下。左手小心地沿着腹壁伸到右侧底部,然后伸向左上方。然后在瘤胃与腹壁之间合适的高度找到膨胀的皱胃。手放在皱胃顶部并施加向下的压力,向下压几次以排出皱胃内的气体,然后把其拉到瘤胃下。手术过程中手和皱胃一直保持接触很重要,如果失去接触,重新找到皱胃的过程很难避免损伤小肠。把皱胃放回正常的位置,找到并把幽门带到腹壁切口处。用不可吸收缝线把靠近幽门的皱胃大弯处缝合于腹壁切口附近。腹壁切口按正常方式缝合,术后进行抗生素疗法。灌服瘤胃兴奋剂后食欲增强,可以饲喂精料并饮水。作者用这种方法治疗病牛,20年中仅有一例无法矫正。此病例皱胃和左腹壁间有粘连。于是在左欣窝又做了一个切口,剥离粘连后发现有穿孔性溃疡。切掉溃疡,荷包式缝合皱胃并把其放回右侧,助手在另一侧按上述方法缝合固定。这种右侧切口的方法应用广泛且适合在牧场操作。
中线右侧切口的方法应用也很广泛。放倒牛,让其背部着地。局部麻醉,在胸骨后、腹中线和右腹皮下静脉间切口找到皱胃并缝合固定于切口旁2~3cm。这种方法确实使皱胃返回正常位置,然而以前的把幽门固定于腹壁的方法只使皱胃轻微偏离原位。作者认为固定皱胃不可用肠线,因为用肠线的有少数病例可能复发。
此外,也可采用这种手术疗法,近几年很流行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放倒牛使其后背着地,固定后腿。用叩诊加听诊的方法找到皱胃,应该在中线右侧。套管针和套管在距离剑突10cm、腹中线右侧10cm的地方刺透皮肤、肌肉、腹膜,刺入皱胃,避开右腹皮下静脉。取出套管针,使系在缝线后面的绳针迅速顺着套管插入。插入第一根缝线后会放出少量气体。重复这一过程使第二个绳针插入,距离第一个绳针5cm,尽量放出皱胃内的气体以减轻缝线的张力。把两个带绳针的缝线绑在一起,把牛转到右面,然后站起。
还有一个左侧开口法,把皱胃推回右侧,做瘤胃切开术,进入瘤胃,用大针和长线把瘤胃固定在腹腔底部。针线垂直穿过瘤胃壁和腹腔壁直到体外。取出针并重复这一过程,体外的缝线打结时要垫一些纱布。这就造成了瘤胃和腹底的粘连,防止皱胃左方变位复发。
由于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是强化日常的饲养管理。此外,很多病例都是单个发生,在牧场里单个季节发病超过多个的很少见。如果个别牧场的发病率较高,则应该注意改善饲料。不产奶的牛应饲喂长纤维饲料;少喂精料,精料应少于30%。青贮玉米含有50%的谷物,每天饲喂不应超过15kg。产犊时改变日粮应逐渐进行。干乳期最后2周用2kg/d的精料有助于瘤胃微生物适应泌乳期加料。预防皱胃左方变位和预防酮血症相似。
10.3969/J.ISSN.1671-6027.2015.10.043
马连兰(1970~),山东省安丘市人,本科,中级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