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2015-02-25 10:23罗光洁
学术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理论经济

罗光洁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罗光洁

(云南大学 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和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当代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探索、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理念和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应用。旨在凸显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以达到学习与借鉴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为我所用,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的目的。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转化

一、人力资本理论及主要观点

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也是西方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当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思想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被认为正式的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提出来的,他开创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他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仅从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角度来研究人力资本的局限,开始探讨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了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的理论观点。

他所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的著名观点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升是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他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经济发展与人的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的速度主要不是取决于物质资本的多少,也不是取决于自然资源丰富的程度,而是取决于人的质量的高低。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的形成与获得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他把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大致划分为四类,即医疗及生活保健费用、在校教育费用、在职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因就业机会的变化而采取的迁移行为等。就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而言,较之其他方面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项具有极高投资回报率的投资,且能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2.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极富有独创性研究思维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所著的《人力资本》一书堪称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经典,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思想上的人力投资革命。他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与人力资本投资结合起来应用,从而得出了一整套较之以前更为具体而系统的人力资本思想的理论。

3.明塞对人力资本思想的理论贡献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明塞又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所做的研究集中地体现在他于1957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益分配》一文中,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分析工具,构建了以个人收入和培训量为经济变量的数学模型,用数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精确地反映出个人收入与培训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联系。

(二)新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思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等人通过建立以人力资本为内生经济变量的关于经济增长的数学模型的分析方法,显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不将人力资本理论又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和更新的高度。

1.罗默的人力资本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在其博士论文《外部因素、收益递增和无限增长条件下的动态竞争均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他的新增长理论。他在文中通过建立知识溢出模型,以此说明经济发展所需的正外部经济技术效果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要素的积累,他认为足够大的知识溢出效应可有效避免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确保知识方面的投资所获得的社会收益率能够保持不变,甚至可呈现一种递增的趋势。由此他还指出知识积累特别是专业化的知识积累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专业化的知识由于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可以产生内在经济效应,表现为具有特殊生产要素投入的厂商能够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使其具有了开发新产品和研究新技术的资金保证,进而推动了技术进步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2.卢卡斯的人力资本理论

卢卡斯也用人力资本来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率。[1](P78)卢卡斯(R·Lucas)于1988年,发表了著名的《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作为独立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索洛增长模型,形成了其关于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型。他强调通过各种学校教育、培训及“干中学”的实践活动获得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2](P198)

新经济增长理论所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且是内生变量引入其中来进行分析研究,使研究突破了定性分析与过于表面化、笼统化的局限,而更加深入与具体化、数量化。同时,还强调了专业化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

(三)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新需求,仍然在不断地开展与深入,集中地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由赫克曼、科斯特等人为主要代表的经济学派沿着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继续发展与完善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二是知识资本理论的提出与兴起。由斯图尔特、埃德文森、加尔布霍恩等人提出的这一理论从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人力资本理论。至此,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以此作为一个重要标志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并作为一种新兴的系统理论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探索

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的理论观点充分解释了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存在的差异性,而且这一观点已普遍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所证实,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所验证。

(一)从分配制度变革看我国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探索

1.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于1958年推行的以“一大二公”为内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严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影响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合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与特定历史条件,我国重新确立了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的按劳分配原则。按照此原则,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强弱、劳动效果好坏、劳动技术高低、劳动贡献大小等要素共同评定和决定劳动报酬的多少。这一原则充分地尊重了人的差异性,也充分肯定了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也是对人的认识向前发展的一大升华。

2.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的理论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3]标志着新的收益分配论——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的诞生。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4]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5]把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建设提上了日程。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6]把在初次分配中实践新的分配论的运行机制建设提上了日程。由此看出,作为参与分配的各生产要素,无论是劳动、技术、管理,还是知识、才能,它们都属于人本身所拥有的一种资源,它们都成为进行分配的重要依据。可见,分配制度的变革也显示出我国对人的作用的认识的变化与发展。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和学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以后,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对人力资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已取得了诸多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如何提升人力资本均有了一定程度的论证与认识,但真正能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我国领导人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

1.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从来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提出及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早在1975年,他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同年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情况,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时再次强调无论是世界上产业的大发展,还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有赖于科技的大发展。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科学论断,对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江泽民提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论断

江泽民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八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他指出一个国家要推动科技进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诸多因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这一科学论断,充分说明和强调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正确认识新形势下人的作用及充分利用好、发挥好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3.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经济需求、政治需求、文化需求,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和福利。这体现了党中央充分关注人的作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且把对人的认识程度、关注程度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建设,我国现阶段政策的演进、制度的变化和战略的选择,无不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本作用高度的重视。

三、充分认识人力资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人力资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之大,增长速度之快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同时,这样的现实国情也使得我国具有了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然而由于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使得人口基数大的我国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人们受教育程度低,国民素质整体不高,因此人力资本存量低。现实经济发展过程中,丰富的人力资源犹如一把“双刃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在满足经济增长的要素方面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获得比较效益;但另一方面,丰富的人力资源背后必然带来人口多、就业难的问题,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资本的积累和工业化的进程。这也极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入,促使其向人力资本转化,真正变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经济优势。

(二)人力资本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和条件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演进与经济增长。所谓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劳动力构成来看,就是劳动力就业人数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变化,就业人数从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所占比重依次上升,最后第三产业比重达到最大的过程。在此推移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或者说人力资本的水平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转移的速度。就我国的现实来看,在各产业中吸纳劳动就业人数的比重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农业部门就业人数颇高,而现代工业和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偏低。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促进各产业就业结构的合理化,我们必须结合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就业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培训,使其素质满足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要求,促进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人力资本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国家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长期以来,我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劳动力素质低等诸多因素,经济增长只能依赖丰富的资源优势,增加以资源为主的物质资本和廉价劳动的大量投入,靠量取胜,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增加生产要素的量的投入来增加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尚且行得通,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各种需要,能源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随之产生的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隐性杀手。残酷的社会现实,不得不考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选择一种依靠生产要素的质的提高而带来产出增加的方式,即是集约化的增长方式,包括劳动者素质提高、技术改进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等。而这些生产要素的质的提高,完全有赖于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可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能量与动力。

(四)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是国家20世纪80年代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经济发展战略。其核心要义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空间上看,不以牺牲局部地区、局部人的利益为代价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和整体的发展;二是从时间上看,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子孙后代都享有发展的权利和良好的资源条件、生存空间。从这一战略的要义来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虽然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实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这一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物质资源的开发是有限的,而人的潜能开发是无限的,因而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很好地推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人力资本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助推器

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时代,后进的发展中国家和先进的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其中科学进步与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尤为突出。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不失为缩小这一差距、增强吸收利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路径,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因此,实施以人力资本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培养以创新型人才为主的科技人才,实乃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首要之选与明智之举。

四、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理念和制度建设

(一)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性资源

人力资源在未发挥作用前,只是处于一种自然的闲置状态。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很多,只有根据产业、行业、部门的性质特征和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招聘、选拔、录用等形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各类人力资源才能分门别类进入到各行业、各部门、各岗位,这是确保人力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但必须认真把好入口关,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英雄有用武之地”。如果招聘、选拔、录用等机制不健全,有可能造成人员与岗位的不相匹配,势必影响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也很难在今后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因此,在首要环节,利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和先进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进行各项基于人力资本的招聘、选拔、录用等工作,提升岗位职责所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为人力资本创造自身价值提供基础保证和先决条件。

(二)将生产性资源转化为生产性资本

由于人力资源自身的性质和特点,使其在未开发使用之前,本身就或多或少地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但一方面,这部分资本存量是否有用,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能带来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当今现代社会技术进步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现有人力资本的贬值和折旧也随之加快速度。因此,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投资,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就成了尤为重要的任务。获得人力资本的提升,其中最主要方法和途径的就是教育和培训。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要探讨多种形式又能激发投资积极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其次,为增强培训的效果,应根据岗位需要及受训者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手段,提高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以提高培训投资收益率,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将人力资本存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本质差别就在于它具有主体性与能动性,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是其载体,因而除了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会影响其能否发挥作用且作用的大小外,个人自身的行为及其对外部环境条件的反应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存量并非等同于现实的生产效率或生产力,它们之间的转化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不一定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取决于激励,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即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来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既可来源于物质层面,也可来源于精神层面。人力资本的产权问题是基于人力资本的激励的关键所在,而激励的核心所在便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产权,就意味着员工可以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7](P146)

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并不是一个人力资本强国,劳动者素质低已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不断提升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以推动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已是一项刻不容缓、不容置疑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要素也必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1]马红.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与思考[J].大陆桥视野,2008,(11).

[2]左聪颖,杨建仁.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演变与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0,(6).

[3]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R].1997.

[4]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2002.

[5]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2007.

[6]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

[7]李依纯.中国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战略途径[J].时代经贸,2013,(24)

The App lication of W estern Human Capital Theory in China

LUO Guang-jie
(School of economic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650091,Yunnan,China)

Human capital theory,an essential theory in Western economics,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swell as China s economy.The paper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ts origin and main viewpoints,its exploration in China,its vital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advancementof our human capital con cept and system construction.It is aimed at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to transform human resource to human capital and draw ing on Western human capital theory for our reference,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 conomy of our country.

human capital theory;human resources;transformation

F240

:A

:1006-723X(2015)04-0072-05

〔责任编辑:黎 玫〕

罗光洁,女,云南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理论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