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江永(渭南师范学院 陕西渭南 714099)
教育作为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其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运动。人不仅力求“活着”,而且力求“体面地活着”,有意义地活着,力求过高尚的生活。要力求使个体生活更有意义,更高尚。这就是人生的境界问题。
境界不仅表征一种地理特征,而且反映一种生活状态,自然风景或专业熟练程度。人生的境界有两层涵义:一层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人性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就是意义领域,人生的境界关涉到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而不是人的世俗的外在东西。位高权重,富可敌国的人未必活得有境界;人微言轻,家境贫寒的人也未必没有高尚的灵魂。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人们常以世俗的功名来兑换人生境界。这是人类的堕落,而不是人类的提升。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享受,把科技仅仅作为达到物质利益的工具或手段。虽然造成经济的一时繁荣,却扭曲了社会面貌和人的心灵。比如破坏了环境和生态,使自然与社会严重不协调;割裂了物质和精神,使人类化为机器的奴隶、金钱的奴隶,成为可怜的”单向度的人“。《寂静的春天》的作者卡逊有句话说得非常深刻,也震人心扉。她说,这样的发展模式不改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的坟墓”之中。而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地提升人生境界,而不是引导人们的灵魂走向堕落。
从现实上讲,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境界当中,很难使所有人达到同一境界,但从人的主观愿望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一种“有境界”的生活,因此,教育应该将人生境界问题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之中,致力于强化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人生境界的信心,并激励和引导他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是教育的担当。
实质上,“人生境界”是一种人的“存在问题”,指与个体或人类存在境界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一旦一个人在人生境界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一旦社会在人生境界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就会影响到这个社会的生活乃至文明的进步。因此,作为个体幸福与社会发展促进器的教育,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无理由不关注人生的境界问题。
历史上,从柏拉图《理想国》中,从“洞穴中的囚徒”这一隐喻说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们的“心灵转向”就是通过教育把人们的精神灵魂从“低处”引向“高处”,从“黑暗”引向“光明”,从“丑恶”引向“美好”。冯友兰先生根据人的所做所为将人生划分为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则是精神的创造。显然,前两者是人人不学而能的事,后两者则必须经由刻苦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的。
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家都非常重视人生的境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标准提出了人生境界的学说,他们交相辉映,构成了人生哲学的大景观,为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丰实的精神资源。儒家以德性为标准构建人生境界理论;道家则以自然性为标准描绘人生的阶梯;佛家则以人生有没有摆脱轮回轮世的痛苦为标准来论述人生境界的。如果说儒家人生境界是教人做“加法”(益)的话,那以道家的人生境界理论就是教人做“减法”(损),就是学会不断舍弃,而佛家就是教人去除欲望。而除去欲望的道路就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言”、“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那些真正达到以上状态的人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涅槃”。
综上所述,儒、道、佛三家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其根本目的有所不同;儒家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是为了经天纬地,建功立业;道家则是为了让人们见天知命,返朴归真;佛家则为了让人破除心障,追求圆满。然而他们三家在人生境界的学说中有一些相似和共同之处,就是:人人都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生存境界,都强调主观自觉和坚韧不拔的努力在提升人生境界中的核心作用,都强调人生境界的提升与人性修炼有关。
当今,人们过于关注“生存”而忽略了“存在”,其结果是,在人们的生存能力,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反而对存在的意义发生疑问,人们得了“现代病”,而且病得不轻。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生境界的意义,即“人为什么要有境界”,别人没境界,我为什么应该讲境界?讲境界是傻蛋等问题。因此,教育有义务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要使人认识人生境界的意义: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个时代或个体的“现代病”就要让人们不断地讨论这个问题,使人们认识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不仅是“利他的”而且也是“利己的”,不仅是有利于自己的,更重要地是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己,或者说使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实践提跃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伟大人物的榜样与力量:榜样是有力量的,教育要帮助人们或青少年要解读伟大榜样们在面临人生境界问题时的内心世界,学习伟人们如何能够做到不断地超越自我而提升自己的境界,有了榜样的力量,加上自己有了提升人生境界的愿望与动力,有益于我们成为一个真正有境界的人。
3.对于人们人生境界的培养来说,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更有直接的影响力,教师境界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境界的高低,从这个角度上说,教育者必须首先加强自我修养,无论什么专业课的教师,必须首先超越“专业化”的标准,逐步摆脱现代教育的功利化及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功利化,不断探索教育者对人生境界提高的认知与方法,将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自己的终及目标。
[1]张楚廷:《教育哲学》,科学教育出版社。
[2]桑新民:《当代教育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