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园常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

2015-02-24 08:41石晓峰杨小艳
现代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枝蔓果粒分生孢子

石晓峰 杨小艳

偃师市林业局

葡萄园常见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

石晓峰 杨小艳

偃师市林业局

简述了葡萄园常见的三种危险性有害真菌:炭疽菌、葡萄黑痘病菌、葡萄蔓割病菌的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

葡萄 危险性有害生物 危害症状 发生规律 防治策略

葡萄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果树,它不仅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而且管理容易,产量高,营养丰富,用途多,经济效益高。近年来,葡萄生产发展极为迅速,偃师市露地栽培面积已从2009年的五千亩发展到了2013年的三万余亩,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尤其是有害生物的防治,已成为鲜实葡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常见的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

1.炭疽菌

葡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黑盘孢科,刺盘孢属,称“盘长孢状刺盘孢”。分生孢子盘产生于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盘排列一圈,为圆形,随着病斑的扩展,成为多个“圆圈”,为轮纹状排列。分生孢子盘释放粘状、肉红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为12~26×3.5~4微米;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有滴状斑点,圆形或椭圆形有的略弯曲,大小变化比较大,一般为10.3~21×3.3~6微米。

(1)侵染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蔓的节及叶痕上越冬,部分也可在架上残留的带菌死蔓、枯死的卷须或病果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传播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在河南偃师一带,大约在5~6月开始侵染,在这期间,每下一场雨,就可产生一批分生孢子,孢子芽可直接侵入果皮,潜育期10天左右。葡萄炭疽病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当病菌侵入绿色部分后,即行潜伏、滞育,不再扩展,直等到寄主衰弱后,病菌重新活动而扩展,葡萄炭疽病的潜育期在某些品种的幼果期长达20天,在近成熟期为4天。

一年生枝蔓上,潜伏带菌的病部越冬之后,于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即产生分生孢子,它在完成初次侵染后,随着蔓的加粗与病皮一起脱落,老蔓一般不带病,而新的越冬部位又在新的当年生枝蔓上形成。越冬病菌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8~30℃,低于15℃或高于36℃即不能形成孢子。产生孢子所需的雨量,以沾湿病组织为度,枝蔓在干燥情况下不会形成孢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2℃,在9℃以下和45℃以上孢子均不能萌发,分生孢子外围有一层水溶性胶质,只有遇水溶化后,分生孢子吸水膨大,才能发出芽管,进行侵染。

(2)为害症状。葡萄炭疽病菌主要为害果粒、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等部位,以为害果粒为主。幼果受侵染一般不表现症状,在转色成熟期才陆续出现症状。果实受害后,最初在穗粒表面产生针头大小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并变为黑褐或黑色,果皮腐烂并凹陷,表面产生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长出粉红色胶质的分生孢子团,是识别此病的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而更为常见是穗粒布满褐色病斑后,整个果穗萎缩干枯,而成为僵果。也有些葡萄品种染病后穗粒出现网状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无明显边缘。

果梗及穗轴感病后,产生暗褐色长圆形的凹陷病斑,严重时病部以下果穗干枯脱落。叶脉叶柄感病,呈现1厘米左右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隐约可见粉红色的孢子团,但不如穗粒上明显。卷须感病后,常枯死,表面长出红色病原物。叶片受害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直径约2~3厘米,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一般不引起落叶。

2.葡萄黑痘病菌

有性态为Elsinoe ampelina (de Bary)Shear,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属。无性态为葡萄痂圆孢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属,我国常见其无性阶段。分生孢子盘黑色,直径达60微米,半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突破表皮后长出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圆筒形,短小密集,无色单胞,大小3.5~6微米×3~5.5微米,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卵形或长圆形,稍弯,中部缢缩,具胶黏的细胞壁,内含1~2个油球,大小4~7.5微米× 2~3.5微米。子囊着生在子座内梨形的子囊腔内,内含4~8个褐色至暗褐色3隔的子囊孢子。该病菌仅危害葡萄。

(1)侵染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休潜伏于病蔓、病叶、病果以及植株上的叶痕等处越冬,病蔓的溃疡处,是病菌重要的越冬场所。病菌生活力很强,在病组织可存活3~5年之久。越冬后的病菌,第二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有的地区为4~5月间)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吹溅传播到幼嫩枝梢和嫩叶上,孢子发芽产生芽管,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引起初次侵染。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病枝蔓。

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25℃左右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10~40℃,最适为30℃。潜育期一般为6~12天,在24~30℃温度下,潜育期最短。超过30℃,发病受抑制。新梢和幼叶最易感染,其潜育期也较短。

(2)为害症状。自葡萄萌芽后直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生为害,但以春季和夏初为害较为集中。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分,如果粒、果梗、穗轴、叶片、叶脉、叶柄、枝蔓、新梢及卷须等,其中以果粒、叶片、新梢为主,果穗受害损失最大。

穗轴或小穗轴受害,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生病,可使果粒干枯脱落或僵化。绿色幼嫩果粒受害,初期果面出现深褐色的圆形小斑,边缘紫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的病斑,形似“鸟眼”状,病斑直径可达3~8毫米,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后期病斑常常硬化、龟裂,果实变小,味酸,失去食用价值。病斑仅限于表皮,不深入果肉。果粒后期受害常开裂畸形。成熟果粒受害,只在果皮表面出现木栓化斑,影响品质。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并溢出灰白色黏液。

叶片受害,初期为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以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直径1~4毫米。干燥时病斑自中央破裂穿孔,但周围仍保持紫褐色晕圈,似鸟眼状。也有病斑在叶脉上成串发生,叶脉上的病斑梭形,稍凹陷,叶脉被害后因停止生长而使幼叶皱缩畸形。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干枯扭曲,甚至早落。幼嫩叶片易受害,老龄叶片几乎不发病。

新梢、幼蔓及叶脉、卷须感病后,病部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病斑可以相互愈合成片,病梢和病须常因环切而枯死。在粗大的枝蔓上,病斑成为较大的溃疡,中部淡褐,并可裂开。

3.葡萄蔓割病菌

无性态Phomopsis viticola(Sacc.)Sacc.称葡萄生拟茎点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器黑色,直径200~400微米,初圆盘形,后变球形,有短颈,顶端有开口,分生孢子器内产生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两端各生一油球,大小7~10×2~4微米;同时还产生1种不能萌发的钩丝状孢子。异名为 Fusicoccum viticolum Redd.称葡萄生壳梭孢。有性态在老病斑上发生,子囊壳黑褐色,球形,子囊圆筒形或纺锤形,无色。子囊孢子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子囊间有侧丝。有性态少见。

(1)发病规律。该病菌主要侵染当年生新蔓,特别是从基部发出的萌蘖枝,感病尤重。也能从伤口侵染多年生枝蔓。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蔓上越冬。翌年5~6月份,分生孢子器吸湿后从孔口溢出黄白色丝状或黏胶状的孢子角,孢子角遇水消解随风雨传播,经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湿润和条件下,沿枝蔓维管束蔓延。孢子萌发温度为1~37℃,适宜温度为23℃。病菌在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48小时即可完成侵染,在潜育期21~30天后便出现明显症状。天气干热时病菌停止活动。若条件适宜,病菌可以进行重复侵染。春秋冷凉、连续降雨、高湿和伤口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远距离传播是通过带菌的繁殖材料。

(2)为害症状。枝蔓受侵染后,初呈红褐色或淡褐色不规则病斑,稍凹陷,后期病斑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组织腐烂。主蔓被害,植株生长衰弱,萌芽晚,节间短,叶片小,果穗及果粒也变小,病株果实提前着色,品质较差,有时叶片变黄,甚至枝叶萎蔫,严重时,进入翌春老病蔓出现干裂,抽不出新梢,或者免强抽出较短新梢,在一二周内即枯萎死亡。果粒受害后,在果面上出现暗褐色不规则斑点,病斑扩大后引起果实腐烂,后期病果表面密生黑色小颗粒,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果梗受害枯死;新梢、叶柄或卷须发病后,初期产生暗褐色、不规则小斑,病斑扩大后,病组织由暗褐色变为黑色条斑或不规则大斑,后期皮层开裂,组织变硬、变脆。

二、有害生物污染综合防治策略

1.繁殖材料消毒

对远距离引进的砧木、接穗、插条和苗木等繁殖材料要严格检验,烧毁感病材料,对可疑材料可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3%~5%硫酸铜、15%硫酸铵,喷药或浸泡3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消除病源。

2.搞好果园清理

在生长期中,要及时摘除不断出现的病叶、病果及病梢;发现枝蔓上的病斑,可以用小刀将病斑刮除,一直刮至见到无病的健康组织,将病残体烧毁,防止病菌传播,刮后的伤口涂以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40%福美砷50倍液,以保护伤口不再受侵染;秋季清扫落叶、病穗;冬季修剪时,仔细剪除病梢、穗梗、僵果、卷须等,刮除主蔓上的枯皮,清扫地面枯枝落叶、果粒、果皮等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树势。多雨季节应根据地块肥力流失情况和葡萄长势,适加肥量,要以“少吃多餐”的方法,薄肥勤施;土质黏重的葡萄园,需深翻扩穴,增施农家肥进行土壤改良,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地势低洼的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根系正常生长;加强枝梢管理,结合夏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避免架面过于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北方寒冷地区,冬季适时入土,加强防寒工作,操作时要尽量减少根、茎部损伤;注意防治地下害虫、茎部蛀虫及其它根部病害,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

4.果穗套袋

果穗套袋可以减少粉尘污染、防止日灼、鸟害、减轻雨水等引起的果实病害,使果实均匀着色,色泽鲜艳,果粉保存完整,提高果实品质。套袋前要进行果穗整理,疏除小果、畸形果、病果,喷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等杀菌剂,在果实采收前7~10天,要将套袋底部撕开进行通风透光,经5~7天锻炼后,再将套袋除掉。

5.药剂防治

春天发芽前对树体喷铲除剂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波美3度石硫合剂+200倍五氯酚钠混合液;萌芽期喷1000倍70%代森锰锌或800倍喷克配以400倍歼灭液;展叶期间隔10天左右喷1∶0.7∶200倍波尔多液配合使用400倍歼灭液;开花前期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喷克800倍液混合使用PBO,提高坐果率;花后期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混以2000倍万灵液;果实膨大期喷1~2次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0倍科博配以4000倍10%歼灭液;着色期到采收期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如喷克、科博等;采收后喷一次等量式波尔多液,400位必备,喷一次2%磷酸二氢钾,以恢复树势,提高来年抗病力。

[1]聂原主编《果树病虫害防治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2]严大义,才淑英编著《葡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枝蔓果粒分生孢子
枝蔓牵引促进金艳猕猴桃优质高产
“果粒橙”的快乐时光
鸡 妈 妈
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初探
幽幽花雨
脏脏珍珠奶茶的制作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葡萄干的加工工艺
杨梅果粒饮料加工中果粒制备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