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艳艳
河南省西华县植保站
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和“亩产吨粮”目标,结合多年的农技推广和植物保护一线工作实践,借助“科技入户”工程和“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粮食生产活动,拟定了小麦高产一系列配套技术并用于当地小麦生产指导,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归纳总结如下,以期给各地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秋收后,用机械实施耙切耕翻作业,要求碎片长度不超过5 厘米。
每隔2~3 年进行一次深耕,耕深超过25 厘米,加大活土层,可以使土层松碎、孔隙度增大,增强土壤的保肥和抗旱能力;常年耕种,耕深需15~20 厘米。 耕后耙土3 次,要求地面平整、土球无大块。
要求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为1∶0.6∶0.25,每亩标准氮肥50~70 千克,磷肥40~50 千克,钾肥10~15千克,有条件的可每亩施有机肥4000~5000 千克。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2~3 千克加细土20~30 千克撒于地表然后旋耕(主要针对常年小麦全蚀病发生比较严重田地)。
选用当地高产、稳产、多抗、高效优质的小麦品种。我们当地,主推周麦22、周麦26、周麦32、矮抗58等品种。
虫害严重地区, 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0.2%进行拌种;病害严重地区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2%~0.3%进行拌种,如果全蚀病严重,用敌委丹(3%苯醚甲环唑)50 毫升加2.5%适乐时10 毫升加水100 毫升拌10千克种子或用12.5%全蚀净 (硅噻菌胺 )20 毫升拌10 千克种子; 针对病虫各项指标不是特突出又都存在的情况, 可以用种衣剂或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混合拌种注意先拌杀虫剂,堆闷3~4 小时晾干后再拌杀菌剂。
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特性确定,我们黄淮流域, 半冬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10 月10~20 日、 弱春性品种最佳播种时间10 月15 日~28 日;播种深度3~4 厘米;播量8~12.5 千克;播种方式推荐宽窄行播种,宽行20 厘米、窄行13 厘米,大面积作业采用20 厘米等行距种植方式。
小麦三叶期后疏密补缺,带土进行移栽,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节”为宜。补苗后踏实浇水,并适当补肥,促早发赶齐,确保苗全。
对于墒情较差或者是整地质量差麦田,应抓紧浇水,浇水后要注意及时划锄增温保墒,若没有水浇条件,可在冬前及越冬期进行2~3 次镇压;对播种偏深的地块,及时退土清棵,减薄覆土层,使分蘖节保持在地面以下1~1.5 厘米;对地力较差,底肥施用不足,有缺肥症状的麦田,要及时追肥浇水,并中耕松土,促进分蘖(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 千克左右);对于旺长麦田,通过化控或镇压控旺转壮、防冻防倒;对播期偏晚且墒情较好的晚播麦田, 冬前一般不要追肥浇水,可浅锄2~3 遍。
小麦3 叶期(黄淮流域在11 月中、下旬)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 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用75%苯磺隆可湿粉1~1.2 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 毫升(亩用量); 对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 一般亩用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25~30 克或6.9%精噁唑禾草灵乳油60~80 毫升加水后喷雾防治;在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田,用麦极+苯磺隆等混用。
12 月份选择气温稍高、天气晴朗无风日,普施一遍20%三唑酮乳油每亩100 毫升加0.01%芸苔素内酯制剂5~10 毫升,压低小麦纹枯病冬前基数,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促进小麦分蘖。 地下害虫严重地区, 可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5 千克加细土30~40 千克拌匀,开沟施或顺垄撒施,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1500 倍液顺垄浇施或用麦麸或菜籽饼粉5 千克, 炒香后加入适量水和40%甲基异柳磷50 毫升于傍晚撒入田间,每亩用毒饵2~3 千克。
在返青至起身期,每亩用15%多效唑35~45 克对水50 千克喷洒,以增强其抗倒能力,待第一节定长,第三节开始伸长时,每亩追施5 千克尿素,施后浇水。
第一次用药时间在2 月中旬, 用12.5%禾果利15~20 克或20%三唑酮60~80 克对水50~60 千克,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15 天一次,连喷两次,对防治纹枯病效果明显,同时可以预防白粉病、锈病等多种病害; 同时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150~200 毫升对适量水,拌细土25 千克制成毒土,也可以每亩用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5~2 千克拌细土20 千克均匀撒施于土表防治小麦吸浆虫。
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工作的,此时要补施,严格把握时间和用量,一般来说就是2 月中下旬至3 月上中旬,施用苯磺隆最晚不得超过3月15日,骠马等施药期也不宜超过3月10日,用量一般亩用药量为30~40千克。
3~5 月份,是小麦多种病虫害盛发期,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烯唑醇、丙环唑、戌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 天以上的连阴天气,选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麦田红蜘蛛、蚜虫、小麦吸浆虫等虫害选用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和高效录氰菊酯等喷雾防治;每隔7~10 天一次,连续2~3 次。 (用量参考说明)
后期管理水当先, 要浇好抽穗扬花和灌浆水,成熟前10 天忌浇水, 风前雨后忌浇水。 根外追肥防早衰、防干热风,对于叶色发黄早衰的麦田可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对叶色浓绿贪青晚熟的麦田,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干热风严重时可喷施5%草木灰水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按照农谚“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充分;收获过晚,天气干燥时易脱落、湿度过大时还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