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和VEGF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2015-02-24 01:30王春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原发灶阳性率乳腺

EGFR和VEGF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意义

王春艳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病理科,北京1026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疾病[1],且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本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发病原因也较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为乳腺癌发病和转移的重要分子生物学基础[3-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正常细胞生长、分化和存活的重要调节因子,但当其过度表达时则可能发生肿瘤,EGFR水平高低与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对化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同时EGFR激活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生成,释放更多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细胞外基质,导致肿瘤浸润。VEGF是最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剂,与其的受体结合传导信号刺激血管形成,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至关重要,是肿瘤增殖与发生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VEGF还能促进肿瘤生长、阻碍宿主特异性抗原提呈细胞的成熟,致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反应[5]。因而,对EGFR、VEGF的定性或定量检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研究,评价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或研制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定性、定量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中EGFR和VEGF的表达情况,探索一种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具备完整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资料,包括淋巴结转移情况、免疫组化结果,均为女性,年龄为30-80(46.5±10.7)岁,左侧乳腺36例,占42.35%,右侧乳腺49例,占57.65%,肿瘤直径为1.4-14(3.92±2.18)cm,病理学分类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6例(65.88%),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29例(34.12%),组织学分级I级(高分化)18例,占21.17%,II级(中分化)33例,占38.82%,III级34例,占40%,TNM临床分期为0期3例,占3.53%,I期9例,10.59%,Ⅱ期49例,占57.65%,III期24例,占28.24%,液淋巴结转移的有41例,占48.24%,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44例,占51.76%,其中转移1-3个同侧液淋巴结18例,占21.18%,转移4-9个16例,占18.82%,转移≥10个的有7例,占8.24%,同期纳入30例乳腺正常组织和30例乳腺增生组织作为对照。

1.2方法

将新鲜的乳腺肿瘤组织固定于10%中性甲醛液内(过夜),常规石蜡包埋,以4微米厚度每个石蜡块切3张病理切片,裱片后37℃保存、待染,其中两张作免疫组化用,一张作常规HE染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规程要求进行染色,阳性对照为已知EGFR和VEGF阳性切片,阴性对照以PBS代替1抗,EGFR和VEGF以细胞膜或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然后再应用Leica QS00MC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免疫组化,在40倍物镜下,每个样本随机选取20个视野,取每个视野PU值的均值作为此样本的阳性单位PU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的EGFR和VEGF表达差异,淋巴结转移与否的EGFR和VEGF阳性率差异,EGFR和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乳腺癌原发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EGFR和VEGF表达差异,淋巴结转移数目与EGFR和VEGF表达关系。

1.4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的EGFR和VEGF PU值比较

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组、原发乳腺癌组的EGFR和VEGF PU值存在显著差异,F=178.224、67.701,P均<0.01,原发乳腺癌组的EGFR和VEGF PU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果见表1。

表1 正常乳腺、乳腺增生、原发乳腺癌的EGFR

注:与正常乳腺比较,*P<0.05,**P<0.01,与原发乳腺癌比较,#P<0.05,##P<0.01

2.2淋巴结转移与否的EGFR和VEGF阳性率差异

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EGFR和VEGF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1.039和20.913,P均<0.05,淋巴结转移EGFR和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结果见表2。

表2 淋巴结转移与否的EGFR和VEGF阳性率差异

2.3EGFR和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EGFR(+)VEGF(+)共同表达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EGFR(+)VEGF(-)、EGFR(-)VEG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15.267,P均<0.05,结果见表3。

表3 EGFR和VEGF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

2.4乳腺癌原发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EGFR和VEGF

乳腺癌原发灶EGFR和VEGF PU值均明显高于转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果见表4。

表4 乳腺癌原发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

2.5淋巴结转移数目与EGFR和VEGF表达关系

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EGFR和VEGF PU值越高,结果见表5。

表5 淋巴结转移数目与EGFR和VEGF表达关系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升高,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对广大女性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肿瘤血管形成的调控与多种因子表达密切相关,其中EGFR、VEGF是两种最关键的因子,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其过度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VEGF作为血管新生和血管生长的一个主要的调节因子,EGFR还能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或与其协同作用促使肿瘤内新生血管形成,两种因子的过度表达均对癌细胞生长、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组、原发乳腺癌组的EGFR和VEGF PU值存在显著差异,原发乳腺癌组的EGFR和VEGF PU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组,表明EGFR和VEGF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和乳腺增生,随着乳腺组织的增生、恶变,EGFR和VEGF的表达程度随着增强,无新生血管的肿瘤组织只能长到直径2-3 mm,肿瘤生长缓慢且限于局部浸润,当肿瘤进入血管期,肿瘤迅速增大进而发生扩散转移[5],因而,EGFR和VEGF 在乳腺癌的发生、起源阶段起着较强的促进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EGFR和VEGF阳性率差异明显,淋巴结转移EGFR和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表明EGFR、VEGF过表达与乳腺癌的高侵袭转移潜能密切相关,其表达程度与患者的生存率成负相关[6],二者可作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评判指标之一,同时针对EGFR的多抗EGFR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制也已在临床试验[7]。

本文结果显示,EGFR(+)VEGF(+)共同表达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EGFR(+)VEGF(-)、EGFR(-)VEGF(-),表明EGFR与VEGF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EGFR激活可介导EGF等血管形成因子的生成[8]。

本文结果显示,乳腺癌原发灶EGFR和VEGF PU值均明显高于转移灶,且淋巴结转移数量越多,EGFR和VEGF PU值越高,表明,EGFR和VEGF的表达对乳腺癌的淋巴转移起着一定促进作用,EGFR和VEGF的表达越高,该乳腺癌的侵袭性更高,更具有早期向淋巴结转移和容易复发的倾向,同时EGFR和VEGF在淋巴结转移的作用还需要其他转移促进因子的配合,因而,EGFR和VEGF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筛选指标

综上所述,EGFR和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起源阶段、转移起着较强的促进作用,联合检测EGFR和VEGF对评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EGFR和VEGF表达越高,表明乳腺癌组织的恶性程度更高、侵袭性更强,均可作为临床病情判断、预后评估、靶向治疗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

参考文献:

[1]Ahmedin Jemal,Rebecca Siegel,Elizabeth Ward,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8[J].CA Cancer J Clin,2008,58:71.

[2]张思维,陈万青,孔灵芝,等.中国部分市县2003年恶性肿瘤发病年度报告[J].中国肿瘤,2007,16(7):494.

[3]Tsutsui S,Chno S,Murakami S,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ombination of biological parameters in breast cancer[J].Surg Today,2003,33(2):151.

[4]赵红军,张延新,杜华贞,等.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OX-2、VEGF-C和VEGFR-3的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26(5):613.

[5]Folkman J.Angiogenesis[J].Annu Rev Med,2006,57:1.

[6]熊立新.VEGF和EGFR在青年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5):614.

[7]Cunningham D,Humblet Y,Siena S,et al.Cetuximab monotherapy and cetuximab plus irinotecan in irinotecan.refractory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N Engl J Med,2004,351:337.

[8]刘正泉,薄爱华.VEGF、EGFR和UPA在乳腺癌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444.

收稿日期:2013-12-17)1007-4287(2015)03-0443-02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3-0440-03 (

猜你喜欢
原发灶阳性率乳腺
腹腔镜下原发灶切除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应用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CT值联合形态学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