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不同阶段疾病的防治

2015-02-23 17:31许崇友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立克产蛋鸡种蛋

许崇友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0)



蛋鸡不同阶段疾病的防治

许崇友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800)

蛋鸡的养殖在我区禽类养殖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蛋鸡生长的不同阶段,其管理方式和疫病防治也有所差异,笔者在此简要分析引起蛋鸡疫病的主要因素,从蛋鸡生长的不同阶段出发来讨论易发生的疫病,并且对蛋鸡的疫病防治提出针对性方案。

1 雏鸡阶段

1.1 常见疾病的成因

由于雏鸡刚孵化,其绒毛和皮下脂肪都比较少,导致其保温能力很差。这种温度调节的技能对于雏鸡来说要到2周后才能逐步发展完善,在7~8周龄的时候,雏鸡才具有了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和适应的能力,这时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才会较为敏感,也具有了相应的御寒能力。因此,在这种状态之前,要注意对雏鸡温室的保温进行完善。同时,由于雏鸡的消化能力较差,生长速度较快,因此要保证其饮食的合理和正常的通风,保证雏鸡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针对雏鸡抗病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也可以在培养过程中,有意提高雏鸡的抗病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

在雏鸡阶段,主要发生的疫病情况就是细菌感染发病和健康问题。细菌感染主要是由于鸡处于未孵化阶段时卫生条件不达标,从而导致雏鸡在初生时就遭受细菌感染而患病。还有就是由于环境原因和管理不善而导致鸡群扎堆的情况,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而出现死亡。有时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雏鸡出现腹泻,从而导致雏鸡的死亡。对于某些雏鸡,其本身在孵化后就带有一些有害的细菌。在饮食和饮水等控制不当的情况下,雏鸡会发生体重降低、活力下降等情况,从而更容易患病。

1.2 主要防治方法

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雏鸡初生后,可以对其进行抗生素注射,使其能够更好的抵抗内部有害细菌的感染和外部环境变换而导致感冒的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和鸡舍内温度的控制,使得雏鸡受到更好的保护,减少鸡苗的损失数量。

2 育成鸡阶段

2.1 常见疾病成因

育成鸡阶段的蛋鸡饮食数量开始增加,为保证鸡的正常发展,在鸡的饲养过程中也要格外注意。由于这一时期对于饮食的要求比较高,饮食不合理会导致鸡群的免疫能力和器官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该阶段在过渡时期,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育成鸡在生长过程中,羽毛的生长易受风向影响,鸡只的大小出现差异也会导致饲料在转化过程中难以被育成鸡吸收,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

2.2 主要防治方法

在该过渡时期,室温控制在30℃以下,从而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不良影响。育成鸡患病主要是因为在该过程中缺少呼吸新鲜的空气,使得细菌大量滋生。在该过程中,还要注意及时区分和剔除病鸡和弱鸡,防止其对其他鸡群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鸡群大量患病。

在育成鸡阶段,也会感染病毒性病菌,如沙门氏菌等,会造成鸡群的白痢、伤寒等细菌性病毒。幼雏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成年鸡。另外,育成鸡发病多有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鸡群密度过大、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气候突变、饲料突然改变或品质低下等。该病发生突然,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总见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见高峰而是每天都有鸡死亡,且数量不一。

育成鸡白痢病的治疗要早,一旦发现鸡群中病死鸡增多,确诊后立即全群给药,可投放恩诺沙星等药物,先投服5天后间隔23天再投喂5天。目的是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制止疫情的蔓延。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可以大大缩短病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地从外地引进种蛋。在健康鸡群,每年春秋两季,对种鸡定期用血清凝集试验全面检疫及不定期抽查检疫。有病鸡群应每隔24周检疫1次,经3~4次后一般可把带菌鸡全部检出淘汰,但有时也须反复多次才能检出。孵化时用季胺类消毒剂喷雾,消毒孵化前的种蛋,拭干后再入孵。不安全鸡群的种蛋不得进入孵房。每次孵化前孵房及所有用具要用甲醛消毒。对引进的鸡要注意隔离及检疫,加强育雏饲养管理卫生,鸡舍及一切用具要注意经常清洁消毒。

育雏室及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饲料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防止被鸡粪污染。育雏室温度维持恒定,采取高温育雏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过于拥挤。饲料配合要适当保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不用孵化的废蛋喂鸡,防止雏鸡发生啄食癖。若发现病雏要迅速隔离消毒。此外在禽场范围内须防止飞禽或其他动物进入散播病原。药物预防雏鸡出壳后用福尔马林14mL/m3、高锰酸钾7g/m3在出雏器中熏蒸15min。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12天。在鸡白痢易感日龄期间用0.02%呋喃唑酮饮水、在雏鸡粉料中按0.02%比例拌入呋喃唑酮或按0.5%加入磺胺类药物,有利于控制鸡白痢的发生。

3 产蛋鸡阶段

3.1 常见疾病成因及类型

产蛋鸡在生长过程中已经开始产蛋,其体重和性器官都发育成熟,但鸡体并没有完全成熟,在40周龄左右才能够发育完全。在这一期间,鸡群由于已经进笼,因此更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和细菌,从而导致疫病的发生。由于鸡的呼吸道构造较为特殊,因此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同时,该阶段也常会因为感染病毒而发生病毒性疾病。

春季是产蛋鸡开始转群的阶段,也是疫病多发的时期,因此鸡在此时常会罹患各种疾病。例如常见的马立克氏病,最初的流行呈慢性经过,病变也以外周神经的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死亡率不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肉用仔鸡业的迅猛发展而出现急性型,其特征是鸡外周神经的病变被内脏器官的肿瘤所取代,传染很快,受害的鸡群成群覆灭,病毒直接或间接损害免疫系统内的细胞。当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感染病毒,可导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降低或受到抑制,免疫效应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细胞过量,使得雏鸡对包括马立克氏病疫苗在内的各种疫苗的主动免疫力减弱和消失,导致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降和疫苗免疫失败。鸡马立克氏病与其他疫病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当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毒时,除了造成对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抑制作用之外,由于感染马立克氏病毒鸡的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呈现抑制,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局部防御功能也随着全身的防御功能抑制而明显降低,从而有利于其他病原侵入和感染,出现继发和混合感染,导致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加剧,使马立克氏病的发病更加严重。

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气管炎则是因为鸡的呼吸道发生病变而导致鸡产生的单种病毒感染或者多重病毒感染情况。雏鸡死亡率高,产蛋鸡中可出现肾和输卵管损害,蛋的产量和质量均显著降低。此病呈世界性分布,病毒至少有八个血清型,通过呼吸道使鸡感染后,即在其中迅速繁殖,引起一系列的特征性呼吸症状,如喘息、咳嗽、气管啰音和流鼻涕等。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病程和死亡率可作出初诊。确诊必须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试验(包括中和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预防此病可使用弱毒活疫苗对鸡进行接种。应尽可能确定流行中的病毒的血清型,然后选择适当的毒株来生产疫苗,也可使用支气管炎和新城疫的联合疫苗。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副伤寒,以产蛋鸡最易感。鸡副伤寒是由多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鸡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经卵传递,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也可感染。鼠、鸟、昆虫类动物常成为该病的重要带菌者和传播媒介,雏禽感染后发病率最高。

3.2 主要防治方法

在产蛋鸡疫病防治的过程中,主要注意在转群的前期要对产蛋鸡的鸡舍消毒,并且对产蛋鸡要进行疫苗注射和修喙工作,在保证产蛋鸡的体重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将蛋鸡进行安全转移。保证该阶段产蛋鸡的饮食合理是保证鸡群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重要保障,使得鸡群更好的抵抗病毒的侵害。在预防沙门氏菌病时,要注意对于主要的后备鸡群进行及时的检查和防疫,对于呈现阳性的鸡要及时淘汰,同时鸡舍内的环境要及时进行清理,防止病毒在鸡舍内的大范围扩散,从而导致传染性病毒难以控制的局面。在及时对细菌和病菌进行灭杀的同时,还要注意产蛋鸡的饲料供给要保证健康和安全。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可污染蛋壳,使禽胚死亡或出壳时发病和带菌,是该病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传播途径。带菌禽以水平方式传染健康禽,消化道、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染门户。可采用自家(或优势菌株)多价灭活佐剂苗。一般免疫程序为7~15日龄、25~35日龄、120~140日龄各1次。使用免疫促进剂:如维生素E300ppm,左旋咪唑200ppm拌料,维生素C按0.02%~0.05%拌饲或饮水;电解多维按0.1%~0.2%饮水,连用3~5天。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敏感,但其敏感性易变,应注意合理用药、联合用药及轮换用药。常用的药物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但是临床上常出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制剂在某一地区(场)用来治疗大肠杆菌病疗效确实,而在另一地区(场)则效果很差或完全无效。而且同一个场治疗同一血清型引起的大肠杆菌病用同一种高敏的药物,经一段时间使用也会变得效果很差或完全无效,对已严重出现心包炎、气囊炎、腹膜炎的病禽治疗意义不大。

为了准确选用敏感药物,定期对本禽场的大肠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是有益的。种蛋、孵化厅及禽舍内外环境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并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以防止种蛋和雏鸡感染大肠杆菌,避免污染孵化室。为防止水源和饲料污染,在饮水中应加消毒剂,如含氯或含碘等消毒剂,采用乳头饮水器饮水,水槽料槽每天应清洗消毒。

猜你喜欢
马立克产蛋鸡种蛋
鸡马立克氏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刍议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产蛋鸡猝死防治分析
一起蛋公鸡马立克氏病的诊疗及其鉴别诊断
夏季产蛋鸡疾病的诊断及预防
产蛋鸡猝死症防治分析
生态放养鸡谨防马立克氏病
产蛋鸡猝死症发生原因和防治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