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晟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107)
上海应对“9·13”暴雨和“菲特”台风工作的反思
章文晟
(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107)
2013年9月13日下午和10月7日~8日因“菲特”台风引发的大暴雨在给上海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考验着防汛部门组织各方迅速应对、及时处置的能力。针对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客观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9·13暴雨;“菲特”台风;防汛应对;上海市
上海位于长江和太湖流域下游,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北依长江口,西接江苏、浙江两省。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使上海在尽享渔耕舟楫之利的同时,也备受水患、台风灾害的侵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热岛效应、地面沉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使风灾、水患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突发的态势。2013年的“9·13”暴雨和“菲特”台风在给上海的城市安全运行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考验着防汛部门组织各方迅速应对、及时处置的能力,由此引发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1.1“9·13”暴雨情况
2013年9月13日下午,上海中心城区突降暴雨,强度为上海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至当晚20时,全市有21个测站雨量达到100mm大暴雨标准,74个测站达到50mm暴雨标准,雨量最大的浦东后滩达154.1mm。浦东、黄浦、长宁、杨浦、普陀等区有10个测站的小时降雨强度超过101mm百年一遇暴雨标准;其中浦东世纪公园最大1 h雨量达127.3mm,超过2012年“海葵”台风时的61.8mm和2008年“8·25”暴雨时的117.5mm。
1.2“菲特”台风情况
2013年10月7日至8日,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上海。由于正值天文大潮汛,上海出现了台风、暴雨、天文大潮和上游洪水“四碰头”的严峻局面。从10月7日0时至8日12时,全市普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在防汛信息系统已有的439个雨量测站中共有274个站累计雨量超200mm,24个站累计雨量超300mm,最大为松江工业区达372.8mm。“菲特”台风引起的累计降雨,要大于2005年“麦莎”台风、2012年“海葵”台风引起的降雨,48 h累计雨量为上海1999年梅雨以来最大的一次,24 h雨量是上海52年来最大的一次。
由于正值天文大潮,黄浦江沿线潮位全面超警,出现了内河水位抬升迅猛,普遍抬升1m以上,松江米市渡10月8日午潮实测潮位达4.61m,超警戒线1.11m,创出新纪录;松江、青浦、金山等11个站点的内河水位也同时创出历史新高,且居高不下。
1.3两场暴雨的特点
“9·13”暴雨具有集中雨量大、雨势强、来势汹、局地性强的特点。
“菲特”台风带来的暴雨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降雨范围广的特点。
2.1主要问题
一是城镇积水严重。两次大暴雨过程中,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积水现象,特别是“菲特”台风时,中心城区有97条段道路积水,市郊道路(含乡村道路)积水1 080条段,下立交积水109处,居民小区积水900余处,居民和商铺进水10万余户,地下车库进水129处,主要集中在普陀、嘉定、松江、金山、青浦等区。
二是高空坠物和树木倒伏频发。两次大暴雨过程中,虽未发生因高空坠物和树木倒伏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但是仍有4 000多株树木倒伏,近100处广告牌、店招店牌和交通信息指示牌损坏。其中崇明倒伏树木2 800余株,嘉定900余株,闵行、奉贤300余株;嘉定损坏广告牌等40余处。
三是部分水利设施水毁严重。“菲特”台风期间,河道堤防损坏337处22.5 km,堤防决口9处1.12 km,损坏水闸泵站30座。金山掘石港、斜塘、六里塘、惠高泾、秀州塘、胥浦塘等18条浦南西片泄洪通道基本全线漫堤;松江叶榭千步泾15m防汛墙垮塌,车墩北泖华沙堆场支河口和浦南片新浜地区多处河水漫溢;青浦油墩港、拓泽塘、西大盈港、淀浦河等发生漫溢;闵行、奉贤黄浦江防汛墙发生局部漫溢险情。
四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9·13”大暴雨过程中,浦东世纪大道、浦电路等区域积水严重,造成交通严重拥堵,一度瘫痪。轨道交通6号线部分路段因触网失电,造成运行故障,2号线因外部雨水倒灌,局部区间停运。
“菲特”台风期间,金山、青浦、松江、嘉定等郊区多处地下车库、下立交积水,抢排进展较慢。
五是气象预警略迟。“9·13”暴雨暴露出预警预报略迟,降雨集中时段出现在15:30~17:00,暴雨橙色预警发布时间是16时18分,16时44分更新为红色预警。
“菲特”台风防御过程中暴露出暴雨量级与实际不符,预测50~80mm,大部地区降雨200mm以上,局部地区达到300mm以上。暴雨红色预警内部会商不够,预警提示发布不规范,市气象局发布关于停课、停业等社会提示。
2.2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城镇排水和区域除涝能力不足。上海目前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一般为每小时36mm,中央商务区和机场等重要地区为50~56mm且尚有30%的排水系统尚未建成,青松大控制片面积758 km2,规划泵排能力305m3/s,现仅有2座泵闸,排涝能力仅为55m3/s。
二是防汛设施未按规范建设。比如积水深度超4m的普陀区祁连山路下立交,除了雨量大、超出泵排能力外,还与其处于真江东、定边、真光三个排水系统末梢,周边张华浜、俞淀浦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及立交上方铁路客水量过大有直接关系。嘉定城市岸泊小区多个地下车库进水,主要原因是小区景观河道在未设置防汛墙的情况下直接与外河连通,车库入口未设置驼峰且标高低于小区和市政道路,未按规定配置挡板等防汛设施且值守抢险等责任不落实。
三是抗风能力不强。受地形条件和树种限制,上海树木的根基普遍较浅,部分未经审批的广告设施或店招店牌存在结构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问题,抗风能力明显不足。
四是黄浦江及内河水位持续超警且居高不下。“菲特”影响期间,恰逢天文大潮期,黄浦江米市渡潮位创下4.61m的历史最高潮位;上游杭嘉湖及淀泖地区河道来水迅猛增加,致使金山、青浦、松江等地内河水位低潮抬升、高潮超高、持续超警,并超过当地堤防设防能力,造成漫溢、溃决等险情。
五是各部门、各单位应急联动不到位。“9·13”暴雨正逢周末晚高峰,地面公交拥堵、轨道交通故障,造成大量乘客滞留;量放水人员难以进岗到位,移动泵车等应急处置车辆没有快速通道,无法快速赶赴积水现场处置;区县未按照上海市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定额配齐、配足物资器材,应急抢排时主要依靠市防汛办跨区域调度,延缓了退水时间。
六是预报预测能力有限。临近预报为世界难题,预报的提前率和准确率有很大提高空间;区域性的预警预报覆盖面不广、知晓率偏低,未规范区域性预报发布和预警提示制度,内部会商机制执行也不规范。
3.1几点反思
反思一:必须进一步加快防汛排水设施建设。上海市规划雨水排水系统366个,排水能力4 246m3/s,服务面积865 km2。目前已建成261个,排水能力3 068m3/s,服务面积595 km2,分别占规划数的71%、72%和70%。未建成的雨水排水系统主要集中在中环线以外;另外中心城区还有周家嘴等4个低标排水系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突破拆迁难、建设成本高两大瓶颈,加速推进排水设施建设。特别是部分城郊结合部和郊区新城建设中,要注重先地下后地上,不能忽视地下排水网管的建设,不能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对易积水点实施改造,并持续开展了排水管道养护大会战,充分挖掘现有排水设施的效益,对缓解部分地区的防汛压力效果明显。这一做法必须长期坚持。
反思二:必须进一步加强河道规划建设和管理。河道不仅具有景观、生态、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调节暴雨洪水功能。上海的地势低洼,地处太湖流域下游,降雨量大,防汛任务较重,过去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河道填堵情况比较严重。近10年来,上海填堵河道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河道水面积率不断上升。今后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河道管理和保护,坚决杜绝擅自填堵河道现象。
启示三:必须进一步加强防汛应急联动机制建设。防汛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协同防汛、科学防汛,要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各类防汛工作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信息共享,协同联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引导,增强市民防范意识。
3.2几点建议
针对应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韩正书记、杨雄市长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蒋卓庆副市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查找原因,部署落实完善措施。市防汛办及时分解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和时间节点。对于有条件的,即知即改;对暂不具备条件的,结合“十二五”规划调整实施。
建议一: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和防汛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受灾较为严重的金山、青浦、松江、奉贤、嘉定等5区上报的水毁工程项目,建议可参照国家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管理办法,结合冬春水利建设,由市财政落实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堤防局部溃缺、受损排涝设施设备等应急修复建设,保障灾后恢复生产需要。同时,建议持续推进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提高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区域除涝等“四道防线”整体防御能力。
建议二:不断细化防汛工作措施。针对应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建议市防汛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抓紧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制度。比如,针对道路积水抢排有交叉的现象,水务和绿化市容部门要编制《暴雨积水路中量放水操作手册》和《雨中路边进水口清理操作手册》,对全市32万只路中窨井和39万个路边进水口,分片划块,定人定岗,根据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排水和环卫职工采取到岗待命、突击作业、信息反馈等响应行动,确保“积水少、退水快”。其他如气象、房管、民防、交港、申通、电力等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责,进一步细化了预案,加强了部门间的联动协调,形成了抗灾合力。
建议三:做好日常防汛督查指导。针对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按照《上海市防汛安全检查办法》,建议市防汛办汛前制定检查、督查方案,组织各区县防汛办和市防指主要成员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在建工程、地下空间、道路下立交、堤防薄弱段、易积水路段、设施菜地、小区排水管道、轨交车站、重要泵闸、高空构筑物等十大重点部位,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为安全度汛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防汛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努力推进防汛安全检查制度化、规范化。
建议四:加快防汛条例的修订工作。针对《上海市防汛条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基层防汛机构能力建设、应急处置机制、地下空间防汛安全监管、防汛物资储备体系”等方面的局限和缺陷,建议市防汛指挥部、市水务局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继续深化专题调研,及早完成《上海市防汛条例修正案(初稿)》和《关于<上海市防汛条例>修正草案的说明(初稿)》,力争2014年报请市人大审议通过。
建议五:完善修订防汛防台专项预案。认真总结2013年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组织修编2014年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重点完善预警发布、内部会商、工作分工、险段防守、队伍调度、人员转移、物资调运等各环节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细化青浦、金山、松江等低洼地区和居民小区、下立交、地下车库等易积水区域的专项防汛应急抢排方案,做到“一处一预案、一事一预案”。比如,针对下立交暴雨时易发生淹车伤人事故的现象,建议路政、公安、排水部门进一步细化工作预案,建立“一处一预案”,完善已由的“三合一”下立交积水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市路政局为全市下立交设施的行业主管部门,逐一对接,责任到人,并通过设置警示标志、积水标尺、积水“20cm限行,25cm封交”等管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建议六:继续加强防汛培训和宣传工作。针对防汛干部调动大、新手多、业务知识欠缺的实际,建议市防汛办联合市应急办、市公务员局分期对各区县、街道(乡镇)和市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干部,开展防汛防台检查督查、预案编制、应急指挥、人员转移、灾情统计等为重点的业务知识技能专题培训,全面提高各级防汛干部业务能力。同时,建议市防汛办加大宣传力度,编制以防暴雨、防台风为主要内容的防汛安全公益宣传片,继续做强做实“上海防汛”政务微博,普及防汛知识,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读,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TV87
B
1009-7716(2015)01-0127-03
2014-04-08
章文晟(1993-),男,上海人,本科就读,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