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阳
(绍兴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和城市设计问题浅析
——以萧山闻堰部分住宅区为例
孔阳
(绍兴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城市设计导则,使得当前城市住宅区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着各种不合理的现象,由此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服务水平较低。通过对萧山区闻堰镇部分地域上连续的商业开发地产项目的具体分析,并结合相关资料的收集及实地的访谈,对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规划中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出现代住区规划过程中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的问题根源,以期对当前城市住宅区中公共空间设计有所帮助。同时,还结合作者自身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体会,对当前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以及观点进行了阐述。接着指出,只有通过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提升转换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进设计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借助住区全体居民的共同支持和努力,才能打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区。
居住片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已得到基本保障,并提出了对居住环境更高的要求。由于开发阶段只一味注意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居住区公共设施的配套和公共环境的营造,忽视了居民的社会行为心理等多层次需求,导致居住者的期望值与小区环境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居民在基本生活之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下降,更有甚者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居民与社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冲突出现。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符合城市设计维度的公共空间,并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已成为提升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重要课题[1]。
公共空间是城市人共同拥有的外部环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构思创作的重要的源泉之一。合理规划一座城市的公共环境组成部分, 无疑正在成为新世纪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性问题[2]。萧山闻堰镇地处萧山区西部,濒临钱塘江与富春江、浦阳江的三江汇合处,东靠湘湖旅游度假区,南接义桥镇,北与杭州滨江区的浦沿街道接壤,并与杭州市区隔江相望,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素有“三江活码头”之称,镇区面积23.6 km2(见图1)。本地人口约2.5万人,常住人口约4.4万人。自2012年5月起,闻堰镇与湘湖旅游度假区实行了管理体制调整,萧山区政府对新成立的管理机构提出了“一湖一城新格局,依湖沿江建新城”的总体发展目标,闻堰镇也自然成为了湘湖新城中体现“新城”重要定义的区域内容。作为萧山四大新城之一的湘湖新城,闻堰镇的发展进程直接关系到湘湖新城乃至萧山西翼的城市化水平。
闻堰居住区的概况如下:
闻堰自2001年以来共进行商业开发的地产有戈雅公寓、郁金香岸、三江花园、江南摩卡、湘湖人家、南岸花城、吟龙湾等几个楼盘。现选取戈雅公寓二期(一期建设较早,基本为别墅,住户大多是周末度假型,不列入调查对象)、郁金香岸这两个相对较新的小区作为分析对象,通过与居民的随机交谈(未表明是用于学术研究使用,以便获取相对真实的信息)、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征询数据和实地踏勘调查等方式进行基础资料的收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定性分析(见表1)。
从两个地产(北侧为戈雅公寓二期,南侧为郁金香岸,见图2)可看到被万达路与钱塘江江堤围合的一个楔形区域,区域围合面积约34 hm2,两个地产开发时间均在2007年期间,绿城开发的房产品质相对较好,售价也高,入住率就相应偏低。另外从表1可看出两个地产的绿地率都相当不错,从其卫星影象图(图2)和总平图(图3)上也不难看出,每个小区中有一定数量的公共空间,但从现场的随机访谈中可得知,其住户喜好的活动空间还是钱塘江边。
图1 闻堰镇在杭州市区的位置图
表1 闻堰北单元两个成熟商业地产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图2 闻堰镇卫星影象图(局部)
3.1公共空间针对性不强
居住区的公共空间一般会机械地理解成小区的绿地和硬质铺装,从建筑密度分析图(图4)上可以看到两个住区中非建筑的占地面积并不小,绿城的郁金香岸的内部公共空间在比例上还相对较大,但是由于设计师在设计时缺乏“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同时由于受到规划审批、土地出让时经济技术指标限制的要求,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凑“指标”的现象,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们开展活动的需要,导致了公共空间在设计上缺乏使用的针对性。
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了解人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规律, 使设计内容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特别对住区的居住对象要有深入细致的分析。例如作为该项研究对象的闻堰镇因直接连接时代大道(即中河高架),与杭州主城区的交通十分方便,同时房价也远远低于杭州主城区,在闻堰购置房产的主要是外地来杭州工作的新杭州人,他们学历层次相对高,对生活方式有更高的需求,他们是城市白领,普遍工作压力大,往往希望工作与生活有一个完全的反差,如果在工作之余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散散步、休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放松方式。针对这样的需求,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应注重绿化的配置,采用多花多果的植物,采用丰富的色叶树种,以增加自然意趣,营造一个充满诗意、安静、轻松的公共空间。而目前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普遍是用于了停车场,或者是住区中央广场,而且这个广场往往有2/3的面积被喷水池或者尺度很大的雕塑所占据,使得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大大下降,很多公共空间成为了摆设,只是为了表明面上的“奢华高贵”。
图3 戈雅公寓二期和郁金香岸两个小区的内部路网图及小区实景
图4 两个商业地产建筑密度、建筑层数(高度)分析图
3.2公共空间的边界生硬、空间隔离
在我国当前许多城市住区设计中,由于就住宅区设计而设计,开发商重点关注的是住房的结构、朝向、面积等影响房产销售的因素,公共空间的设计往往被忽视,这使得公共空间边界的设计普遍显得生硬,临街的处理相当呆板,建筑与临街道路之间缺乏合适的过渡,造成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的隔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行社会交往的可能性,降低了住区生活的多样化程度。同时,出于安全的目的,一般商业地产都采用的是封闭式的管理,即封闭住区(gatedcommunity),用围墙、栅栏等各种隔离设施把住区封闭起来,只有几个门可以进出,作为整个小区与外部沟通的途径,封闭式的管理给居民交往带来许多弊病。封闭本身对城市社交生活是带来负面作用的,增加了社交的距离,需要绕很远的路才能到目的地,反之给来访者也设置一定的障碍,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直接导致交流困难度增加,从而势必带来居民社交活动的减少。
曾有学者指出,“渗透性”(permeabi1ity)和“连续性”(continuity)是公共空间设计的两个重要评判指标。“渗透性”指行人或者车辆穿越一个区域的路径选择的可能性;“连续性”指界定空间的建筑立面连续整齐,而且不同的空间场所之间具有流线或者视觉上的联系,具备形成空间序列的可能性[3]。住区的封闭、边界的生硬无疑是降低了公共空间的“渗透性”和“连续性”,居民无完全享受公共空间的效益,使得公共空间失去了本应有的价值。
3.3公共空间的品质不佳、实用性不高
我国规划的住宅小区普通存在一个意象雷同、尺度欠佳的问题[3],建筑的立面风格往往趋于大量采用大尺度的石材干挂、玻璃幕墙等建筑手法,刻意地追求欧式化(见图5),缺乏地方特色,使得住户的传统生活观念与居住的现状有很大的差别,心理的差距大大削弱了居民交往的欲望。而有些设计则一味地营建大草坪和使用大苗木,住区之间使用大马路,宽达30m以上,景观节点处用比例失调的雕塑标志给以“视觉的震撼”,一味追求“大尺度”的摆设,而往往忽视了细部的东西,在空旷的空间没有引导性的出入口,没有庭院道路,没有座凳,植物或者重要的景观节点周边又缺乏诸如树池、台阶、叠石小品等有趣的细部处理。这样人们就很难有停下来进入公共空间的愿望。诸如此类的原因导致了公共空间质量品质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可有可无,实用性差。
3.4政府部门对公共空间的管理无序
杭州滨江的景江苑小区,曾挂有标语:“强烈要求政府还给业主休闲中心”,让人十分惊诧。经查阅了相关新闻,了解到是因为在当时销售的宣传中有公建配套的活动中心,但是后来因规划调整另作他用了,于是业主开始不停地为此上访。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是普通存在的,政府管理部门的无序管理导致了居民与管理部门之间不应有的矛盾(见图6)。
图5 戈雅的西班牙式建筑仿欧化的景观空间实景
图6 滨江区景江苑小区的“抗议”条幅实景
在该项研究分析闻堰区块过程中,通和戈雅公寓和郁金香岸的住户也因沿钱塘江江堤的护拦问题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发生了矛盾。在钱塘江的江堤上装护拦是为了防止居民私自下堤,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原本的设计是护拦高2.2m,导致了沿江的住户的不满,影响了他们在江边散步时看江景,于是安装好的护栏经常被居民“破坏”,后政府相关部门将护栏高改成了1.5m,低于成人视线,材料也由本来的钢丝绳改为尼龙绳,这样居民的视线不受阻挡,也起到防止居民私自下堤的作用(见图7、图8)。
图7 钱塘江堤护栏新旧方案对比实景
图8 钱塘江堤护栏新方案结构图
两个例子都是由于起先规划的原因,导致居民对公共空间使用权利的诉求,但是政府管理部门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取得居民满意度也完全不同。因此说,只有通过全面综合的分析,充分倾听民意,政府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对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是确保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发挥最大效用的保障,同时小区物管公司也应承担起日常的养护管理的工作。
4.1强调规划引领,促进居民交往
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目前业界所总结的原则有如英国城市设计师本特利总结的公共空间设计七条原则:“渗透性好”(permeabi1ity)、“流线多样化”(variety)、“可读性高”(1egibi1ity)、“耐用性强”(robustness)、“视觉尺度适宜”(visua1appropriateness)、“细部丰富”(richness)、“个性化设计”(persona1ization);美国建筑师卡尔提出的三条公共空间设计和管理原则:“场所舒适”(comfort)、“有空间内涵”(meaning)、“使用者有行动的自由”(freedomofaction);杨·盖尔多次强调公共空间应该“可达性高”(accessibi1ity)和“边界柔和”(softedge)……等等[3]。各个流派有着不同的指导原则,但是无不体现了一个共同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规划设计来促进居民的交往,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实际的规划中做到以上原则,使得所做的规划能自然地发挥出公共空间的作用。魏薇等学者指出“必须建立以城市设计为指导的居住片区规划,对公共设施和绿地空间统筹安排”[4],通过干道系统的划分、支路系统的完善和步行系统的整合,方便居民联系、活动和交往,促使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在政府调控下的布局再优化,这一思路又为人们开启了居住区规划设计领域的一扇崭新大门,对如何找准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4.2回归传统社区,重塑传统街道
我国传统的居住形式中有许多值得人们在现代居住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时借鉴、学习和利用的东西。北京的“四合院胡同”和上海的“石库门弄堂街坊”,无不体现出人性的内涵,往往比现代的住区更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得居住的人们与周边万物都有着联系,处处透露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现代住区的规划,虽然在高喊“与自然协调、坚持以人为本”,但是不可避免地在人与公共空间之间产生矛盾,而不具有传统社区、传统街道那种亲近感。当然传统的街坊住区形式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生活需要的,但是其思想理念却可以借鉴,各种传统的元素是可以利用,例如将住区内的商业店面设计成骑楼的形式,为人们的联系提供了空间场所,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升居民之间的亲情感和归属感。
4.3重视环境打造,提高空间品质
公共空间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应该在于改进和提升居住区的生态,创造具有生态美学意义的自然环境景观。因此通过环境的打造,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借助天然的环境,采用乡土的材料或者元素(见图9、图10),将各个设计结构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因素,创造丰富多变的视觉景观和供人散步、游憩的小路及开敞空间。通过组织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一方面,满足了都市中生活的人群回归自然的天性;另一方面,形成了居住区中的自然岛或者生态走廊,有效地改善了小区的生态小气候环境,提高了公共空间的品质,为休闲、交往活动创造客观条件,有利于形成祥和、融洽的邻里社区关系。
图9 郁金香岸的江边景观实景
图10 郁金香岸中典型的绿城式建筑小品实景(融合传统元素,给人们以亲近感)
4.4加强空间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将公共空间管理的方法、手段实现制度化,并积极、合理、有效地纳入规划政策体系内,使公共空间的设计指导和管理更加细致、明确,有据可循。通过制度的保障来实现公共空间的科学高效利用,不同时段差异化的利用方式。例如目前小区的很多广场道路被用作了停车场,曾有学者提出,为了确保休息纳凉场地的卫生整洁,严禁在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上停放机动车辆[5]。这一做法其实比较极端,目前平均每户家庭都至少有1辆小汽车,像本文所分析对象的两个小区中的住户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白领,每户家庭拥有2辆车的不在少数,如果一味地限制汽车的停放,势必引发新的矛盾,因此必须建章立制,处理好车辆停放与居民在公共空间中活动之间的矛盾,合理引导车辆利用公共空间分区域、分时段停放,充分发挥同一场地在不同时段有不一样的空间效应。
我国现代住宅区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显现出来,这是住区规划过程中绝对不可小觑的一个环节,如果忽视了公共空间的作用,各种矛盾必会出现。只有通过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转换理念,端正价值观,改进设计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借助住区全体居民的意愿共同支持和努力,才能打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区公共空间。
[1] 沈晨翀.城市设计维度下的公共空间设计[J].上海城市规划,2011,(4):70-75.
[2] 廖汉弟.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手段[J]. 科技资讯,2010,(16):92.
[3] 杨震,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A].哈尔滨: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4] 魏薇,王炜,胡适人.城市封闭住区环境和居民满意度特征——以杭州城西片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1,(5):69-75.
[5] 王磊.城市居住片区公共空间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TU984.11+3
B
1009-7716(2015)01-0165-06
2014-07-21
孔阳(1982-),男,浙江杭州人,工程师,从事城市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