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红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湖南长沙410004)
✿论著/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黄艳红
(湖南省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湖南长沙41000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通常可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联合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高危险性,甚至会对心肌梗死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引发该症患者早期死亡。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较早对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与预测,是降低患者心肌梗死死亡率的关键[1]。已经有学者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病理以及相关生理特征作深入剖析,结果表明[2],室性心律失常在发作时期,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在症状发生发生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也同样有所显示,出现复极离散增加,是缺血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病理生理因素。心电图T波终末及T波顶点(Tp-Te)是对心室中复极离散进行判断的有效标准。在本组研究中,主要是对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5例,女性40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65.9±6.9)岁。针对急性期患者是否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6例,室性心律失常4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将所有患者资料进行收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心肌梗死时的心电图指标变化,针对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Tp-Te、Tp-Tec、Tp-Ted值作详细记录,对所有患者的指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检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Tp-Te、Tp-Tec、Tp-Ted较心肌梗死恢复期长(P<0.05);Tp-Te、Tp-Tec、Tp-Ted与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1。
无室性心律失常Tp-Te为110.2,是性心律过速Tp-Te为133.9,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图1。
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肌梗死患者死亡发生较为重要原因,主要机制为心室TDR增大,影响室性心律失常[3]。Tp-Te为临床中将心电图T波顶点至T波终末这一时间间期定为Tp-Te,为心室肌的不同部位复极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差值,能代表心室肌的不同区域TDR[4]。
表1 急性期于恢复期的Tp-Te、Tp-Tec、Tp-Ted分析(±s)
表1 急性期于恢复期的Tp-Te、Tp-Tec、Tp-Ted分析(±s)
组别急性期恢复期t组P组Tp-Te 132.54±21.65 104.95±21.62 6.3265 0.0000 Tp-Tec 117.58±15.62 104.57±12.36 4.9564 0.0000 Tp-Ted 56.35±10.98 45.95±8.95 5.9562 0.0000
图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改变图形
对体表心电图Tp-Te进行研究发现,在评估心律失常的发生时,其可作为重要指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多数学者也认为[5],Tp-Te作为重要指标,能够较好衡量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但是,目前在心电图的T波研究中,其形成机制还未清楚,而其对于经Tp-Te间期是否可对TDR、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有效反应的研究,也未取得明确性进展[6-7]。
近年来,较多研究已证实[8],空腹血糖水平较高的急性心结梗死患者,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概率更高,同时血糖水平上升,亦可加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因此,空腹血糖水平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对8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史、吸烟室均无明显差异(P>0.05),降低本组研究的干扰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Tp-Te、Tp-Ted及Tp-Tec的特点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作分析,并了解Tp-Te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彼此关系。在本组研究证明,室性心律失常组Tp-Te、Tp-Ted、Tp-Tec与等指标相较于无室性心率失常组呈显著延长(P<0.05)。Tp-Te间期延长,则表示M细胞在2相平台期、心内膜、心外膜细胞间电位差距大,2相折返可引发室颤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症状。
经心室肌动作电位及对应心电图波形关系分析,经心电图QRS波起点到T波顶点,在此期间,心室肌为有效不应期中,而心肌无兴奋性。经T波顶点到T波终点间期中,心室肌的兴奋性恢复,进入相对不应期,此时外界阀上刺激,会引发心室肌动作电位,经心脏传导系统引发折返,形成心律失常。在间期延长,其心律失常几率也会随之增加[9]。在本组研究中,对Tp-Tec、Tp-Te、Tp-Ted与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相关性作分析显示,急性其心律失常发生与Tp-Tec、Tp-Te、Tp-Ted等指标密切相关,提示,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与Tp-Te延长呈正相关性,作为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10]。有学者研究中[11],所有患者均根据不同梗死情况,分为下壁心肌梗死组、后壁心肌梗死及前壁心肌梗死组等三组,经过对三组患者作心电图检测后显示,所有患者所得的Tp-Tec、Tp-Te、Tp-Ted均无差异(P>0.05),由以上研究显示,Tp-Te变化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电图ST段抬高无明显相关性[12]。
综合上述,Tp-Te间期与相关指标为无创心电图指标,可反映跨壁复极离散变化,在心肌缺血评估、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中具有一定价值,其监测灵敏度较高,可作为判断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指标。但是对其监测稳定性,也需要更多研究进行确定,进一步研究证实指标的准确性,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1]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等.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4):275-277.
[2] 姜相明,赵红敏,籍振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3,33(8):740-743.
[3] 谢芳,张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58-259.
[4] 赵红敏,刘丽娜,王亦文等.T波峰末间期在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20):5660-5661,5662.
[5] 王钊,陈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 (14):1582-1585.
[6] 周高亮,陈金国,刘俊等.急诊PCI前后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和缺血性J波的变化及意义 [J].安徽医药,2012,16(11): 1627-1629.
[7] 陈卫华,杜更胜.T波峰末间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恶性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28(39):452-452.
[8] 刘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意义与近期临床预后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5):170-171.
[9] 王雪梅,杨培根,王彬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J].重庆医学,2014,25(27): 3655-3656,3688.
[10] 马淑英,吕金兰,张媛等.fQRS波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J].山东医药,2012,52(15):15-16.
[11] 肖幸,张存泰,柯俊等.Ryanodine受体Ser2815位点磷酸化状态的改变在心肌肥厚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1):12-15,21.
[12] 张荣,徐毅,王晓丹等.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253-256.
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不同阶段Tp-Tec、Tp-Te、Tp-Ted进行观察,对心肌梗死不同时期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分为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6例,室性心律失常49例,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无室性心律失患者的Tp-Te、Tp-Tec、Tp-Ted差别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Tp-Te、Tp-Tec、Tp-Ted较心肌梗死恢复期长(P<0.05);Tp-Te、Tp-Tec、Tp-Ted与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Tp-Te、Tp-Tec、Tp-Ted在急性期心肌梗死中恢复期延长,Tp-Te、Tp-Tec、Tp-Ted可作为预测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